事去心随空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sha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闲读《菜根谭》,翻到“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腾空。”处,不禁感慨,难啊!
  古人认为,做为一个高人,只有当事情来临时,本然之性才会显现出来;事情过去之后,本性也就恢复原来的空虚平静。即使现在看来,前者已经很难了,后者更是难上加难。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在一个周日的晚上召集一群志愿者,要求他们把所有能想到的、未来七天中的烦恼事情全部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大型的“煩恼箱”里。到了第三周的星期天,他在这些志愿者面前打开了那个箱子,与在场的每个志愿者逐一核对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以上的烦恼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心理学家又要求大家把那剩下的那一成烦恼写在一张字条上,重新丢人纸箱中,又等了三周,再来寻找解决之道。结果到了三周后的这一天,他们开箱后,发现志愿者的那些烦恼大多已经不再是烦恼了。
  这种杞人忧天、庸人自扰的事儿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就像富兰克林·皮尔斯,亚当斯用失眠做的比喻一样:“失眠者之所以睡不着,是因为他们担心会失眠,而他们之所以担心,正因为他们不能正常入睡。”马克·吐温在晚年时曾经自省感叹道:“我的一生大多在忧虑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也许没有任何行为比无中生有的忧愁更愚蠢的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把别人的事情看得如水中倒影般明澈,并能够以智者的姿态去苦心劝诫;然而,每当涉及到自己,却经常会疑虑重重,甚至会做出飞蛾扑火之举。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唤醒,不要做这种自己与自己较劲的事情了。计划不如变化快,在事情没来之前,不用忧虑,事情发生了,再来想办法,再来用心解决,“事来心始现”,不用杞人忧天;事情做好了,做坏了,过了就过了,不用沾沾自喜,也不用忧心忡忡,该放下就放下,不再去想他,“事去心随空”。
  可是,我们更容易对过去的事情纠结不已,耿耿于怀。估计许多人都会有一种经历:有时会突然想起自己以前甚至是很久以前做的某件或是某些错事、蠢事,于是随即产生各种后悔、懊恼、委屈和揪心,而且越想越痛苦,往往搞得自己半天不痛快。据说日本著名禅僧坦山和尚有一天带着一个小沙弥外出路过一条小溪,因下过雨,河水急湍。师徒二个正准备过河,来了一位行色匆匆的妙龄少女,似有急事要办,却又在岸边踌躇不前。坦山和尚就走过去对那位小姐说:“姑娘,我来抱你过河。”他将少女抱过了河后,大家便各自赶路了。紧跟在后的小沙弥一直闷声不响,心中却大惑不解:“平时师父教导我们不能接近女色,为什么今天他自己却犯清规呢?”师父在自己面前人设塌陷,小沙弥虽有疑惑但不敢立即表态,心中一直闷闷不乐。事隔多日,小沙弥愈来愈郁闷,于是大胆找到师父说:“师父,我们出家人不可以亲近女色,前些日子师父为什么却在小溪边抱年轻姑娘过河呢?”坦山和尚听了,很诧异地说:“我抱那个姑娘过河后,早把她放下了!没想到你却把她紧紧抱着,到现在都没放下!”庸人如我辈,大概往往如那小沙弥,常常纠结于过往的一些事情和烦恼。
  人生在世,忧虑与烦恼定会时时伴随着欢笑与快乐的,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整天胡思乱想,把没有价值的东西也记存在头脑中,当然总会感到前途渺茫,其人生也必定有很多不如意。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头脑中储存的东西,给予及时清理,把该保留的保留下来,不该保留的应早早予以抛弃。那些给人带来诸方面不利的因素,实在没有必要过了若干年还值得回味或耿耿于怀。这样,人才能过得快乐洒脱一点。其次,一个人也要学会遗忘自己的成绩,有些人稍微做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起来,沾沾自喜,这显然会成为引起今后失败的一个原因。成绩只是过去,要一切从零开始,那样才能跨越人生新的境界。同时,一个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应该看作是一件微不足道小事,以至于遗忘。这样,你的处事之道方能获得他人的赞许。此外,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你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必须尊重别人,多记住他人的优点,尽量学会遗忘别人的过失。要学会遗忘,用理智过滤去自己思想上的杂质,保留真诚的情感,它会教你陶冶情操。正所谓“境由心生”,生活中的很多烦恼与纠结,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想太多。有的时候,不妨让自己的内心归于平静,不要执着于和自己较劲。只有善于遗忘,才能更好地保留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对每只向你吠的狗,都停下来扔石头,那你永远到不了目的地。而中国先贤的启迪也让我们明白,如果你总担心路上会有狗朝你叫,那你连出门的勇气都会丧失的。所以,还是好好修炼自己的心灵,做不留风声的竹林和不留雁影的小潭,面对嘈杂的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
  刘旭 军事学硕士,近百万字作品刊发于《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军事史林》《人物传记》《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扬子晚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等报刊杂志。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中国自古,见贪必惩,遇贪必治。贪,大可危及国家政权,小能败坏社会风气。历朝历代的“明君”“圣主”都是对此深恶痛绝,并为此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周公在《周礼》中把“廉”作为考察官吏政绩的重要尺度。法家管子也把廉比喻为国家大厦的四根大柱之一,即后人概括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庄子》:“小人殉财,君子殉名。”《论语》也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秦律》规定:“通一钱者,
期刊
一座城市亦或是一段人生,  或许尤为色彩斑斓,  或许显得朴实无华,  但终究,各色纷繁的喧嚣之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  犹如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  景德镇,不外如是。  瓷器  伴随着采访的脚步,我们来到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邓希平老师的工作室。  1942年出生的邓希平老师,自1965年来到景德镇,瓷器便交织于她的人生之中,犹如窑变的颜
期刊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由此可见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从某种角度上讲,那些“大家”之所以能成为“大家”,这与他们尊师的品格是有很大关系的。  梅兰芳是一代京剧表演大家,同时也是尊师的楷模。梅兰芳曾于1920年秋拜齐白石为师学画。之前二人相互仰慕已久,只是无缘会面。9月初的一天,齐白石在齐如山的陪伴下来到北芦草园梅宅。两位大师一见如故,梅兰芳向齐白石请教草虫、游
期刊
所谓手艺人,  不仅仅是用双手呵护传统,  更需要用双手创造不同,  大千世界,万千不同,  才是景德镇独有的,  千种面孔,瓷中百味。  瓷器  今天来到的是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该校的副院长,李文跃老师不仅仅是国家高校教名师,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手工制瓷技艺粉彩代表性传承人。  和景德镇许多的陶瓷匠人一样,李文跃生于陶瓷世家,从祖父到父亲都是知名的陶瓷艺
期刊
“在诗经里,在唐诗宋词里捡拾古旧的岁月。想象中,青苔在窗外铺排开来,绿意波浪般在身边涌动,让我们翻开一本期盼已久的书,将自己融入另一个清明的世界。  读唐朝王维的《鹿柴》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渐渐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厌倦了嘈杂纷扰的官场,对于静谧幽深山林充满了神往。独自坐在山中密林深处,是很难见到人的踪影,只有无边的寂静在绵延,偶尔有人从林边走过,谈话声那样突兀将
期刊
琴之乐教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白居易诗里描写的这种丝弦与桐木造就的乐器,古韵声幽,器型简约,就是古琴。  古琴,雅称七弦琴,其实它更本真的名字,就叫“琴”。为琴冠上“古”之前缀,是近代以来为了区别钢琴、提琴等众多涌人中国的西洋乐器名称。而在中国文化里,中原古乐大多都是以一字命名,比如:琴、瑟、筝、笛、箫、埙等。而像琵琶、二胡称谓的,是由西域传人的外来乐器,而后在中国落地、发展,逐渐也成为
期刊
说到月,不能不想起两、三个古诗人,不能不说一说张若虚那“孤篇横绝,一诗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月下独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说,唐诗宋词中的月色,寄寓着诗人们不同寻常的人生际遇和生命情感。  过常宝在诠释《春江花月夜》时说:“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诗,它有着令人惊诧的完美的意境。”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期刊
1992年洛阳春寒,牡丹到期不开。张抗抗在洛阳等了几天,败兴而归,写了一篇散文《牡丹的拒绝》。汪曾祺闻讯给她画了一幅画,红叶绿花,并题一诗:看朱成碧且由他,大道从来直似斜。见说洛阳春索寞,牡丹拒绝著繁花。  宗璞喜爱牡丹,汪曾祺为她画了一幅牡丹,只占纸的一角,题日: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宗璞收到画,自是欣喜,把这首诗念给父亲冯友兰听了,冯先生说:“诗中有人。”  一次聂华
期刊
京剧大师梅兰芳(1894-1961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首。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兰芳不但演戏精细精彩,在生活中也是个精致,追求健康和趣味的人。  梅兰芳年轻时就喜爱养鸽子。他发现,养鸽子有许多益处:其一,养鸽需早起开笼放鸽,能够让人呼吸新鲜空气,对肺部自然有益处。其二,可以练眼睛。梅兰芳原来眼睛有些近视,眼皮下垂,眼珠转动也不太灵活,这对一个京剧演员来说,是個很大
期刊
有些花虽然不显眼,但是,却并不自卑,在季节里使劲绽放着,比如,花生的花就是如此。  在阳光下,青青的花生株上,绽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露水晶莹,花生的小黄花上湿漉漉的。中午,花生那沾染着露水的小黄花在阳光下亮晶晶的。虽然花生不是高大的草木,却没有自惭形秽的悲观。花生的花虽然没有许多花朵的粉嫩和娇艳,但是,若是仔细端详,会发现花生的花有着更胜一筹的美。花生那小小的花朵,不起眼的黄,犹如金粉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