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建和谐校园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ji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深入人心,因为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是个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推行个性化教学,实施人性化管理,建设生态化校园,推动全面发展。高等学校作为社会重要子系统,理应运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来为和谐社会的稳定保驾护航。
  [关键词]和谐校园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作为思想最激进,学术交流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大学校园自然闻风而起,掀起构建“和谐校园”的热潮。构建“和谐校园”,符合时势,顺应时代潮流,在大學师生当中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是切中民心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和谐校园,就是一个学校内部系统中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个相互协调的状态。高等学校是整个社会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子系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原理构建和谐校园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和谐校园具有以下内涵: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和而不同、矛盾统一。校园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关系。其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就包括管理者和师生。当管理者与广大师生在一定基础上取得一致的认同感和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时,整个校园就会爆发出一股强大的动力。
  和谐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要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来作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所谓的和谐校园,必须是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内动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增强组织与个人间吸引力和满足感,焕发出师生的集体荣誉感,产生强大的使命感、力量感和团队精神,增强学校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校园。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性
  
  1.构建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树立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部出发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智能,其辐射力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企业、机关等社会组织,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贡献和效率取决于其本身是否达到了和谐运转的状态,这既是系统内部的规定,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2.构建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的人的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师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师生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以人为本是重要的原则。它以师生员工的发展为本,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学生,维护和保障人的权利,保护创造性的文化成果,保护个性化的精神产品,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在崇尚个性,追求自由的时代环境下,和谐校园为广大学生的发展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也是学校建设的不懈追求。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学校集中了社会的精英群体,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
  
  2.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3.建设和谐校园也是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和谐育君子,险恶育小人。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环境。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使全校的师生员工人际关系和谐,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
  
  四、当前影响校园和谐的不稳定因素
  
  1.生活上,贫富差距过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中西部,城乡差距愈来愈明显的现象。城市富裕家庭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而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的机会不能保障。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中部高于西部的趋势。这就导致了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分布不均衡。虽然国家加大了助学贷款的扶助力度,学校也积极采取减、免、助、补的一系列政策来缓解贫困生的生活压力,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如果贫困生问题一直得不到重视和解决的话,那么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遏制高额的学费问题。
  
  2.学习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主的一种体制,其弊端在于压抑学生个性,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一过程中,我们引入素质教育这一观念,大学生不必面对一系列额外的诊断性考试的竞争压力,而是在准备一些选拔性的考试之余,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实行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取得一些创新性的成果。但这一观念还处在发展阶段,尚未深入人心,用人单位还是“重文凭轻能力”,并处在“一棒子打死”的误区中。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校园还存在着这一不和谐因素,和谐校园的建设容易受这种思想观念的束缚。
  
  3.心理上,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大学生进入校园之后,由于生活环境变迁,人际关系复杂,再加上对学业期望高,家庭环境因素容易导致大学生发生心理突变,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同时还会影响自信心及自我否定产生的心理问题,成绩不理想以及学业失败无法就业,并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的产生。随着学历的上升而增加,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在逐年上升。这说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校园和谐的潜在隐患。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首当其冲。
  
  4.高校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高校扩招效应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入学率15%~50%为大众化阶段,我国当前19%的入学率说明我国还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是学校问题的多发期,学校矛盾的尖锐时期,比如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跟不上扩招的规模,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在适应高校扩招的同时也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高等教育顺利实施。
  
  五、怎样构建和谐校园
  
  美国教育学家指出,一个成功的学校应以其文化而著称,即有一个具有价值和规范的结构、过程和气氛。校园文化是学校存在方式的总 和,具有教育、满足、约束和生产的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是学生成材的一个不可估量的因素。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的校园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综合的育人环境,各高校要培养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风格。通过校训、校歌和校徽等物质实体来引导先进、健康的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加强学校管理制度革新,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包括建立顺畅的校园流通机制,畅通公正规范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合理的利益机制,安全的校园机制,有效的校园整合机制和矛盾疏导机制,建立健全校园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从多方面保障校园和谐的生成。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培育和发展“待同学为朋友”的师生关系理念,以热爱学生为切入点,给予每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大学应有大爱,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估计当代大学生强烈的主體意识。在学校的各项工作、活动和制订有关政策时,教育者要多作换位思考,善于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听取学生的反映。
  
  2.建立合理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和谐校园是一个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的共同体。如果管理者和师生员工之间有利益冲突,各个阶层与群体存在对立,不仅会影响到公正,更会造成校园不和谐,校园分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各阶层群体在校园这个共同体内部没有建立一个利益分配均衡和公平的长效机制,通过政策调整和规则重建,我们都相信有能力协调好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发展是和谐的根基,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并施,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3.推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或学生群体(系、班)个性的自我和谐。鼓励教师,干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同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风格施教同一门课程。为学生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求与呼声提供多种渠道,如“院长信箱和电子邮箱”,值周领导接待来访,各种座谈会。为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才华提供各种途径、空间和自由。加强因材施教,主要是注意发现培养体育,文艺、写作、书法、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特长生”,开展“三创”教育,树立成功典型。从新生入学开始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各科教学注意“授人以渔”,突出教育的孵化功能,使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4.建设生态化校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院师生员工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按照我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朴素思想和现代文明“生态平衡”理念,继续构建集绿化、美化、争化、园林化为一体,融校园、公园、乐园、家园于一身的育人环境,既注意借助地形地貌保护生态环境,又精心规划设计,形成功能配套;既具有恢弘气势,体现大学的崇高,又赋予人文底蕴,发挥“教化效应”,“让每一面墙壁都在向学生说话”。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精神层面,则是按照我院倡导的“三元育人模式”,注重塑造学生健全生态人格。不断增强“天人合一”、“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教育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
  
  5.推动全面发展。就是学校内部教学、行政、后勤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子系统与诸要素之间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就是眼睛向内,苦练内功,重在固本,夯实基础;就是力求质量、效益、结构,规模同步提高,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规范办学同步深化,各项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步加强,全面落实“盖大楼、育大师、养大气、成大器”的办学思路。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协作。广大师生作为校园建设主体也应从自身做起,以和谐社会为外部环境保障,努力实现和谐校园的生成。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能“情动而辞发”,才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来。   【关键词】 引导 说话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好的书籍实在是凡尘世界的一盏智慧之灯。唯有阅读,才能使我们有所警醒,在阅读中经历智慧的洗礼,体验思维的乐趣,听心灵的回声,享受思想的湿润,使我们摆脱终日在“物质生活”中的漫无目的,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升华,生命赋予意义,更加懂得珍惜和拥有!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来阐述如何做教师,以期为后续教育工作者提供经验。   【关键词】 新境教师 教学自我提升 发展幸福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
[摘要]数学教育与教学包括有两大部份内容:一是研究数学科学本身的“抽象”理论知识;二是研究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发现、发明与创新等法则。本文根据化归原则与关系映射反演方法(RMI方法)的思维方法,结合于代数、几何教材内容,强调数学教学必须重视这些“数学方法”的教学。  [关键词]思维方法 化归原则 关系映射 反演方法    一、前言    有人问:你在大学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一位
【摘要】 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契机。体育游戏的科学运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收益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体育游戏,制定科学的游戏方案,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促进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不断提升,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初中体育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
【摘要】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对于客观现实上的反应,在新课标改革的引导下,课堂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渗透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促进学生的个人思维和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字】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
【摘要】 情境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真实氛围的创设,以促进学生快速融入学习活动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和应用。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需求,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在分析情境教学法应用意义的基础上探讨探究情境、直观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及冲突情境的创设路径,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情境教学法 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摘要】 初中数学是初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升学,都会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初中数学也是高考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升学等都有重大影响。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课前小测的方法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初中数学课前小测方法的意义进行研究,同时对课前小测实施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升初中数学课前小测的实际应用,提高初
[摘要]高中生物学对学生最有价值的、持续于终生的是培养学生逐步树立起人、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从高中生物学科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方式,适时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EFD)的有关内容和活动,达到EFD的目标,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EFD) 生物教学 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生物学究竟要使学生学会什么?有哪些东西会随着学生持续于校门之外,持续于终生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属于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作文评改是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作文评改,通过有效的评改来锻炼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具体的作文评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评改 评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摘要】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提高,很多学生都出现了早熟现象,对青春期学生做好预防早恋教育很有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积极引导青春期学生认识早恋的危害并通过利用班会课做好宣传教育、与青春期学生做真诚的朋友、发现早恋苗头耐心引导等有效措施对青春期学生做好预防早恋教育。   【关键词】 青春期 早恋 朋友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