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推行以来,一直且行且思地与应试教育博弈。到今天,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育学术界都认为,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和方向都是正确的。但是,目前却面临社会抱怨深重、价值引领艰难、减负提质玄幻的处境--素质教育,遭遇全面实施的现实瓶颈!
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我认为,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其考核的导向、指向效应,充分听取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变革教育GDP考核办法。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充实完善考核内容,助推素质教育的全面和纵深实施,给力突破素质教育的发展瓶颈。
一、问题探微:GDP考核是对素质教育的硬伤
近年来,地方政府对教育部门的考核,是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杠杆和手段,是部门工作的指挥棒。沿袭从"两基"达标工程、质量工程到安稳保障工程,以及加分奖励项目,这一览子"工程"昭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考核,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GDP指标予以量化评比的。特别是质量工程内容,不少区县非常注重中、高考升学指标,热衷用数据"说话"。这种评价机制,从重点、热点和显性工作出发,着力简约和简便,却鲜有对教育发展本身内涵和自在规律的考核,诸如校园文化、多元素质评价的评价指标,异化了素质教育质量内涵,缺少教育质量考核的全面性、多元性和丰富性。
人民教育政府办。能否从政府角度,引领和助推素质教育发展呢?我认为是可行的,那就是变革考核机制,增加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考核,转变教育评价切块和指标,真正落实"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
二、机制变革:标本兼治提高考评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建立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评估考核人才库。充分发挥政府督导室的督政督学职责,积极调动教育科研所的专业优势,组建由领导和专家参加的规划、建设小组,成为区域教育人才库,形成领导出财力物力、专家出智慧举措的工作机制,负责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的专项调研、引进、协调和评比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指导小组要引进知名专家跟进指导,特别是文化传媒实体和示范学校的专家,深入调研和指导学校发展状况,通过实地量"身"定制,帮助学校挖掘历史沿革、地域风情等文化资源,认清自身发展特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精细化打造;在素质教育方面,拓展教育载体,深挖校本课程,引进激励机制,创设活动开展。既要做到减轻过重课业负担,还要创新课程特色,动态调配师资,致力引领一批、发展一批和成熟一批组织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
二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把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落实专项经费。政府要建立年度项目申报制度和专家评议制度,真正明白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办好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要上档升位,必须加大活动基地的建设、设备设施的配备、师资人才的引进等方面的投入。投入才有大文章,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以保障基础性建设所需、活动开展所需和推广影响所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影响,究其工作,就需要一种影响力。
三是责成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学校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奖励机制
教委(教育局)是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要责成教委(教育局)将学校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推动拿上议事日程,将工作精力和重心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和抓纲务本。要求教委在引领校长依法治校前提下,既要注重显性文化,也要建设隐形文化,既要关注物质文化,还要提炼精神文化,凝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
四是按照统一标准分类评估学校,再考核部门工作。强化、固化和优化教育评估工作的行政效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最大化发挥其育人作用。譬如,以区县层面为例,可以将学校按照城区、片区和基地三个类型予以考核,县考评办组织人才库专家,对不同类学校随机抽取3--5所学校,就校园文化来说,按照物质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特色文化等予以考核;按照素质教育来说,按照身体素质、思品素质、文化素质、才艺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等,予以考核评价,计入部门考核实绩。
五是建立工作长效机制。政府对教育部门工作的考核,既有行业特征,还有行政效能,是严肃的行政工作。作为一方政府,应遵循行业规律和特征,明白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必须以政府名义,并以公文形式,建立科学考核的长效机制,确保教育科学发展。
三、科学价值:突破发展瓶颈打开一个通道
以上变革,旨在改变地方政府对部门的考核机制,引领、提高办教育的科学化、客观化和规律化水平,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打开一个通道。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考核,能根本性扭转办教育方向,将积极推进老百姓转变观念。淡化应试结果评价,变革考核机制,撬动固守的评价标准,这体现教育科学发展观要求。
二是助推教育"减负提质"工作。政府变革教育GDP考核机制,实施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考核,能引领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认识,真正为"减负提质"开辟无限生机的新天地。
三是落实"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政府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考核,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瓶颈,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科学发展,落实"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
四是引领教育家办学。教育家是每个教师的至上追求,是校园文化育人和素质提升教育的坚定支持者。政府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考核,将会为"教育家办学"催生强大的力量和打开宽广的舞台。
总之,地方政府明确主体责任,摒弃"短平快"的政绩观,将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就一定能匡正素质教育的发展轨道,推进办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我认为,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其考核的导向、指向效应,充分听取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变革教育GDP考核办法。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充实完善考核内容,助推素质教育的全面和纵深实施,给力突破素质教育的发展瓶颈。
一、问题探微:GDP考核是对素质教育的硬伤
近年来,地方政府对教育部门的考核,是政府提高行政效能的杠杆和手段,是部门工作的指挥棒。沿袭从"两基"达标工程、质量工程到安稳保障工程,以及加分奖励项目,这一览子"工程"昭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考核,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GDP指标予以量化评比的。特别是质量工程内容,不少区县非常注重中、高考升学指标,热衷用数据"说话"。这种评价机制,从重点、热点和显性工作出发,着力简约和简便,却鲜有对教育发展本身内涵和自在规律的考核,诸如校园文化、多元素质评价的评价指标,异化了素质教育质量内涵,缺少教育质量考核的全面性、多元性和丰富性。
人民教育政府办。能否从政府角度,引领和助推素质教育发展呢?我认为是可行的,那就是变革考核机制,增加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考核,转变教育评价切块和指标,真正落实"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
二、机制变革:标本兼治提高考评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建立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评估考核人才库。充分发挥政府督导室的督政督学职责,积极调动教育科研所的专业优势,组建由领导和专家参加的规划、建设小组,成为区域教育人才库,形成领导出财力物力、专家出智慧举措的工作机制,负责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的专项调研、引进、协调和评比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指导小组要引进知名专家跟进指导,特别是文化传媒实体和示范学校的专家,深入调研和指导学校发展状况,通过实地量"身"定制,帮助学校挖掘历史沿革、地域风情等文化资源,认清自身发展特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精细化打造;在素质教育方面,拓展教育载体,深挖校本课程,引进激励机制,创设活动开展。既要做到减轻过重课业负担,还要创新课程特色,动态调配师资,致力引领一批、发展一批和成熟一批组织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
二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把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落实专项经费。政府要建立年度项目申报制度和专家评议制度,真正明白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办好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要上档升位,必须加大活动基地的建设、设备设施的配备、师资人才的引进等方面的投入。投入才有大文章,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以保障基础性建设所需、活动开展所需和推广影响所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影响,究其工作,就需要一种影响力。
三是责成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学校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的奖励机制
教委(教育局)是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要责成教委(教育局)将学校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推动拿上议事日程,将工作精力和重心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和抓纲务本。要求教委在引领校长依法治校前提下,既要注重显性文化,也要建设隐形文化,既要关注物质文化,还要提炼精神文化,凝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
四是按照统一标准分类评估学校,再考核部门工作。强化、固化和优化教育评估工作的行政效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最大化发挥其育人作用。譬如,以区县层面为例,可以将学校按照城区、片区和基地三个类型予以考核,县考评办组织人才库专家,对不同类学校随机抽取3--5所学校,就校园文化来说,按照物质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特色文化等予以考核;按照素质教育来说,按照身体素质、思品素质、文化素质、才艺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等,予以考核评价,计入部门考核实绩。
五是建立工作长效机制。政府对教育部门工作的考核,既有行业特征,还有行政效能,是严肃的行政工作。作为一方政府,应遵循行业规律和特征,明白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必须以政府名义,并以公文形式,建立科学考核的长效机制,确保教育科学发展。
三、科学价值:突破发展瓶颈打开一个通道
以上变革,旨在改变地方政府对部门的考核机制,引领、提高办教育的科学化、客观化和规律化水平,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打开一个通道。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考核,能根本性扭转办教育方向,将积极推进老百姓转变观念。淡化应试结果评价,变革考核机制,撬动固守的评价标准,这体现教育科学发展观要求。
二是助推教育"减负提质"工作。政府变革教育GDP考核机制,实施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考核,能引领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认识,真正为"减负提质"开辟无限生机的新天地。
三是落实"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政府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考核,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瓶颈,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科学发展,落实"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
四是引领教育家办学。教育家是每个教师的至上追求,是校园文化育人和素质提升教育的坚定支持者。政府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考核,将会为"教育家办学"催生强大的力量和打开宽广的舞台。
总之,地方政府明确主体责任,摒弃"短平快"的政绩观,将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就一定能匡正素质教育的发展轨道,推进办教育的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