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语义学角度和翻译的本质出发,运用欧式几何、数轴及高等数学的集合知识,对翻译中的“核”和“核变”进行宏观论述,“核”是由众多“核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因子”指文本中的各种意义及意义位置与理解的空白),源文之核(“核s”)和译文的核(“核T”)由各自的文本自身和读者理解过程决定。翻译中的“核变”现象指的是在某领域内有相当水准的双语、双文化读者看来,由译者的模仿、操纵、误传等因素所导致的译文之核与
【机 构】
: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咸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语义学角度和翻译的本质出发,运用欧式几何、数轴及高等数学的集合知识,对翻译中的“核”和“核变”进行宏观论述,“核”是由众多“核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因子”指文本中的各种意义及意义位置与理解的空白),源文之核(“核s”)和译文的核(“核T”)由各自的文本自身和读者理解过程决定。翻译中的“核变”现象指的是在某领域内有相当水准的双语、双文化读者看来,由译者的模仿、操纵、误传等因素所导致的译文之核与原文之核有所不同,它主要体现在一个变字,变的内容为核,即由“核S”向“核T”转变,它是由“核因子”的变化引起的。“核变”可分为两大类:“风格核变”和“意义核变”。从广义上讲,有翻译就有“核变”;文中主要研究的是导致翻译中“核变”现象的狭隘因素:文本语义的多样性以及文本的张力、互文性、文化因子等引起的文本理解复杂性的存在。其目的是要将翻译研究拽到真正难点所在——翻译过程中来,这样翻译研究才不至于走向模糊化的死胡同。
其他文献
黄周星是明清之际一位值得作整体研究的作家.他身世坎坷,人生颇多曲折而能坚守民族气节至终老.黄周星的姓氏名号、籍贯里居、卒年卒地等问题存在很多争议。论文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爬梳勾勒出黄周星的人生轨迹.甲申变后,黄周星颠沛流离,足迹遍及闽粤吴湘,交游甚广.黄周星在诗歌、文言小说、戏曲等文艺创作领域乃至戏曲理论研究领域均有所建树,总体上呈现出鲜明的主体性、时代性等特征.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内翻译界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文章首先回顾了解构主义在西方理论界的诞生、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翻译理论方面的应用,论述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亦即是推翻了怎样的翻译理论观点、又树立了怎样的翻译理论观点。因为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所以本文也探讨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局限性,但更主要的是把重点放在了解构主义与词义分析之间的联系上,为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确定了积
在分析北京、大理、丽江等地公示语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本文指出,公示语翻译质量低下的现象在我国很普遍,严重地损害着城市和国家的形象。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并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语言学的很多理论被积极地引介到国内。这些被引介过来的理论不仅引起了我国语言学界的极大兴趣,而且也为国内译界的研究取向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国内译界对西方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汲取、吸收和应用状况的综合,概括性地介绍了几个主要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理论研究所产生的影响,目的是为进一步探讨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我国翻译研究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提供一些新的思考线索。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英语词汇在日益增多。计算机英语词汇主要利用普通英语既有的材料通过构词方式产生的,构成的主要方法有派生法、合成法、混成法、缩略法、转换法以及借用法等方法,这些构词法具有灵活、机动、善变,言简意赅的特点。翻译计算机词汇时,应认真分析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运用构词法知识,把握其语境,根据上下文,方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通常可以采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等方法进行翻译。
在口译训练中通常强调听力的必要性,每当提及听力能力的培养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造成英语听力障碍的语言因素-发音、语调、语法等和非语言因素-文化、环境等,而相对忽略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倾听对于听力的所起的关键作用。本文通过仔细区别口译人员的英语听力和倾听技能的不同,确立积极倾听在交际与口译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引用国内外众多口译与交际领域的专家和知名学者对听力和倾听的精辟论述,分析了商务英语口译的特殊性
本文从我国本科段翻译教学的培养目标出发,通过阐明概念与词语的关系、指出概念的动静态双层属性、分析影响概念形成的思维形态和思维的多方面的认知关联,力求实证性地对翻译过程中概念思维差异的原因作出理性的思考。认为翻译教学中对重新形成概念进行思维启迪不失为翻译思维的培养方法。这种词语概念思维的启迪旨在在翻译过程中积极恢复翻译实践所不可或缺的人的本性的特有品质。
翻译是国家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是源语文化在目的文化语境内获得“再生”的途径之一,是目的文化变迁的主要力量。翻译中对文化差异的研究非常广泛,涵盖了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而以魏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等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柏林学派认为:人们能感知到的完整的单位的组成部分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翻译中的文化研究也应该关注文化的总体特征,即“文化格式塔”,研究其总体特征对翻译
中医药较为正规的翻译工作开始于建国以后。 1950年代,中国中医研究院组织专家翻译出版了《中国针灸学》英文版和其他语种的版本,本书一直是外国学生学习针灸的教科书。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学者翻译出版的多语种中医药书籍日益增多。由于中医药翻译的历史较短和种种因素,中医术语翻译达不到统一,误译错译不少,这些情况已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道障碍。作者认为,提高中医药翻译质量是当务之急。作者通过实例指出当前翻译上
有人认为建立翻译学只是个梦想,但本文作者认为,时至今日,该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作者通过大量事实证明了翻译学正在形成。此外,作者还认为,在我国,翻译学还处在“初级阶段”。翻译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翻译学这个美梦的圆满,有待于翻译界同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