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转氨酶及辅料对珍珠蚌肉糜凝胶性质的影响

来源 :第四届全国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763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采珠后的蚌肉为试验对象,研究了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及辅料对蚌肉肉糜凝胶硬度、内聚性和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G酶改善蚌肉糜凝胶性的最佳作用条件为:酶的添加量为2%,pH为7,45℃反应1.0 h.蚌肉肉糜凝胶性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此时的硬度为5910.647 g,内聚性为0.820,弹性为0.914.
其他文献
鱼糜制品因脂肪含量低、优质蛋白含量高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味道鲜美等优点深受消费者欢迎,研究发现在鱼糜中添加适量植物蛋白可以提高鱼糜及鱼糜制品的凝胶特性。米渣是以稻米为原料发酵生产淀粉糖、葡萄糖、味精等糖化工序后产生的副产物,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且其中含50-70%大米蛋白。但是目前大部分米渣常作为废弃物直接丢掉,造成了优质蛋白资源的极大浪费。
菜籽蛋白营养价值高,氨基酸组成合理,除赖氨酸含量稍低外,富含其他各种氨基酸。菜籽蛋白具有良好的保水保油性、起泡性、乳化性等功能特性,但菜籽蛋白的利用价值远未得到开发。有效地提高菜籽蛋白的得率,对于减少成本提高效益十分重要。另外若能够将菜籽蛋白作为一种新型的添加剂加入到鱼糜制品中,既能变废为宝,实现优质资源有效利用,同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产品,丰富鱼糜种类。
湖南省淡水珍珠产量大,但是采珠后的珍珠蚌肉尚未得到有效的加工利用。通过对藤黄微球菌,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产酸能力、耐盐性、产蛋白酶能力、拮抗性以及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适宜于发酵珍珠蚌肉糜的菌种,并通过质构参数的测定对发酵蚌肉糜制品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流变仪和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研究脆肉鲩鱼糜在加热过程中其微观结构、流变特性及水分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脆肉鲩鱼糜微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本文以新鲜白鲢为原料,采用臭氧气浮漂洗制作鱼糜凝胶,研究臭氧气浮漂洗时间对鱼糜粗脂肪含量、鱼糜得率、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含量、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的影响,以及对鱼糜凝胶质构特性、白度、持水性的影响。
本文以鲢鱼鱼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凝胶强度、持水性、蒸煮损失、色度、质构特性、水分分布状态、微观结构和蛋白分子量分布指标,分析了漂洗过程中锌离子对鲢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以白鲢冷冻鱼糜为原料,采用均匀实验研究氯化钾、氯化镁和碳酸钙三种盐部分替代食盐对鱼糜凝胶质构特性、持水性、感官评价、滋味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为适宜的复配组合有氯化钾替代比30%、氯化镁替代比5%、碳酸钙替代比10%,和氯化钾替代比40%、碳酸钙替代比10%。
为了研究鲢鱼与金线鱼肉按不同比例混合的混合鱼糜的凝胶特性,本文对混合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持水性、蒸煮损失、白度、横向弛豫时间、微观结构和肌原纤维蛋白进行分析。
鳙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种,其生长快,产量大,价格低且营养丰富。由于鳙鱼生长在池塘或湖泊中,泥土味重,肌肉口感差,活鱼鲜销附加值较低,而且由于一直以来消费者有偏爱吃鳙鱼头的习惯,造成鱼身部分价格大跌。鳙鱼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模式接近人体需要,是优质的动物蛋白资源,这就为鳙鱼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前提。
本试验将外裹糊中添加不同比例黄原胶和大豆纤维的外裹糊鱼块深度油炸,研究黄原胶和大豆纤维配比对油炸外裹糊鱼块油脂和水分含量、裹糊率、色度、质构、油脂吸收及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外壳油脂含量22.85%,鱼块油脂含量1.39%)相比,外裹糊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黄原胶和大豆纤维均能显著降低油炸外裹糊鱼块的油脂含量(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