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和企业保持恒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把企业做强、做大甚至赶超在位企业是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在中国,九成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面对的不仅是国内的竞争者,更是具有全球视野和丰富资源的跨国企业,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本文的研究是站在后发企业的视角,对于中国企业具有非常大的现实和指导意义。伴随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竞争加剧。一个组织组织随着自身发展会留下历史的烙印,这就是路径依赖理论所描述的现象。在颠覆性创新领域中,在位企业和后发企业很多的区别可以归因于路径依赖。本文在颠覆性创新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引入了路径依赖理论,一方面用该理论来解释在位企业的劣势,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后发企业在实现路径突破时具有较少的束缚和障碍,从而通过路径突破的方法为后发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提供了思路。此外,本文亦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后发企业和在位企业的经济学模型,通过对该古诺模型的推导,计算了后发企业与在位企业的在四种不同的策略选择下各自的产量和利润结果,从经济学角度证明了后发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性。同时也构造了关于企业颠覆性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扩展了颠覆性创新理论始祖克里斯坦森提出的RPV系统中的评价内容,通过改评价模型希望能够对企业的颠覆性创新能力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关于企业间颠覆性创新能力的模糊层次评价模型,用该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地比较企业之间在各方面能力上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选取了汽车行业和行业中的四家企业,包括丰田汽车、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这四家公司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应用了颠覆性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和模糊层次评价模型,比较四家企业进行颠覆性创新各自拥有的优势和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