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在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和人的理性基础上的能动选择特别是道德选择,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道德选择也是人生选择中的基本选择,是对道德价值的选择。从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的视角对道德选择进行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选择问题作具体、现实的分析,主要涉及对道德选择的原则、标准,道德选择的自由与责任,道德选择的心理、社会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分析。二是从形而上的或价值论的视角对道德选择的哲学依据进行追问,探讨道德选择的合理性问题,即对道德选择进行整体性研究。从总体上讲,目前我们对道德选择及其机制的系统研究还很不够,而且大都集中在前一个层面。道德选择实践层面的研究,只是问题的结果,不是问题的因为。在这一层面上对道德选择问题的研究固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但只能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有限层面和部分领域的道德选择问题,而且这种研究问题的单一模式造成了对道德选择问题上的研究难以深入,在理论上也难以有较大的突破,不利于推动伦理学对道德选择问题研究的发展,也难以发挥伦理学对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
鉴于当今理论界对道德选择问题研究的不足,本文试图从价值论的视角对道德选择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即对道德选择问题进行价值的审视。本文认为,道德选择是价值选择,是在不同的道德价值之间,或同一道德价值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取舍与选择。本文在明确选择与道德选择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求真”和“趋善”两个方面论证了道德选择,然后又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证了道德选择中应处理的几对关系,以期增强现实生活实践中道德选择的可操作性。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视阈中,分五个部分对道德选择问题进行探讨:
导论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缘起,即研究道德选择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对当前学术界对道德选择问题研究现状的梳理,指出学术界对道德选择问题的研究在涉及的范围、研究方法和实际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不足。针对于此,回答了本文为什么要从价值论的视角研究道德选择问题以及基本的研究路向。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了说明。
第一章主要研究道德选择的本质、根源与条件问题。本章首先对道德选择这一概念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演进过程和涵义进行了追溯,并从道德选择的标准、价值取向等方面对中西方的道德选择思想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西方道德价值观对我国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影响。然后对选择、道德选择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证,并用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存在二重性的原理,分析了道德选择的根源与条件,论证了道德选择中主体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责任的关系。
第二章主要回答道德选择中应如何处理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即道德选择中的“求真”问题。本章首先考察了休谟问题的提出,并分析了求解休谟问题的诸方案。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的转换,使作为主体的人的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感性活动的实践,成为沟通事实与价值的桥梁,并分析了事实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在对“是”与“应当”的哲学意蕴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应是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没有事实判断为基础和前提的道德选择,会导致道德价值本身的丧失,进而认为在道德选择中必须把德行与智慧统一起来。
第三章是对道德冲突中道德选择问题的研究,即研究道德选择中的“趋善”问题。本章首先分析了道德冲突产生的条件、根源、实质与作用。在如何解决道德冲突问题上,分析了道义论与功利论的有关思想,进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对道义论与功利论的扬弃,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的有机统一,并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道义与功利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了现实生活中解决道德冲突问题的实例。在对不同道德价值之间、不同道德义务之间发生冲突时如何做出取舍,实现道德价值最大化问题上,吸取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经”与“权”思想的合理成分,概括了经权的涵义、特征与类型,提出了道德冲突中“两善相较取其重,两恶相较取其轻”等经权变通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是对道德选择的价值标准与方法论问题的探讨。分析了道德相对主义、情感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关于道德选择价值标准的观点,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指出道德标准的共同性根源于人类共同的社会生活和共同的社会需要,提出了道德选择的价值标准: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生存和全面发展以及主体自身的人格的完善、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创造潜能的充分发展,并论证了这一标准的辩证性质。在如何实现道德选择的价值目标问题上,对自我牺牲的道德价值问题进行了论证。通过引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我牺牲问题的经典论述,确立了自我牺牲的内涵,指出自我牺牲是道德选择的特殊形式,并对如何确定自我牺牲的道德价值问题进行了辩证分析。最后在界定方法与方法论的一般概念与原理的基础上,从方法论的角度对道德选择的实践层面要处理的几对主要矛盾,即目的与手段、德行与幸福、动机与效果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