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味Bc介子两体无粲强子衰变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jy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CDF实验组首次发现了Bc介子,并收集了近20个Bc→/Ψlv的衰变事例。目前,位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强子对撞机(LHC)实验已经投入物理运行,LHC有望每年产生约5×1010个Bc介子事例。与轻Bq(q=u,d,s)介子有所不同,Bc介子同时包含两味重夸克b和c,显得较为特殊。研究Bc强子衰变过程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检验标准模型,探索重味物理;另一方面可以为实验探测末态强子QCD动力学提供新的领域。Bc介子纯湮灭强子衰变过程为研究湮灭贡献提供了极佳的场所,为充分理解轻Bq介子衰变中湮灭贡献大小,乃至湮灭衰变机制提供重要线索。因此,对Bc介子强子衰变过程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众所周知,强子矩阵元的有效计算一直是研究此类过程的难点。目前,基于QCD的因子化方法,如QCD因子化(QCDF)方法、软共线有效理论(SCET)以及微扰QCD(pQCD)因子化方法,能够在唯象上给出与实验测量较为吻合的理论预言。对湮灭图贡献的计算,pQCD因子化方法的优势尤为明显。本文基于pQCD因子化方法对186个Bc介子两体无粲强子衰变道(纯湮灭衰变过程)做了系统研究,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   在论文综述部分,作者从轻强子谱出发,对p波轻夸克介子研究现状做了全面的讨论,对LHC实验上Bc介子物理研究做了必要的讨论。作者对计算强子矩阵元的6种方法做了对比介绍,并重点阐述本文所采用的pQCD因子化方法,讨论横向动量κT的引入、如何消除端点发散、Sudakov因子等关键内容。作者还就pQCD因子化方法近期进展(如:对Glauber胶子贡献的处理等)做了相应介绍。此外,作者对强子波函数做了必要的讨论。   在论文工作部分(第三、四和第五章),作者采用pQCD因子化方法对Bc→PP,PV,VV、Bc→SP,SV和Bc→AP,AV,AA过程的CP平均分支比、极化分数和相对相位等物理量在标准模型理论框架下做了系统的理论计算和细致的唯象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所有这些过程分支比的pQCD理论预言在10-9~10-5范围内变动,Br(Bc→(K)*0K(*)+)等结果与基于SU(3)味对称性方法得到的理论预言基本一致;衰变分支比在10-6及以上的衰变道将会在LHC实验上得到探测,为验证用于计算此类衰变过程的pQCD因子化方法的可靠性提供了契机;   (2)对衰变分支比在10-7及以下的衰变道,LHC实验将难于给出具有较高精确度的测量结果;倘若有所发现,将为研究强子衰变过程中非微扰QCD动力学或末态相互作用,甚至发现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信号提供平台;   (3)如作者所预期,在所有衰变道中,ΔS=0过程(Vud~1)分支比基本上比ΔS=1过程(Vus~0.22)大得多;所有衰变道均来自树图拓扑贡献,这些Bc介子两体无粲强子衰变过程因缺乏弱相位而导致CP破缺不对称性在标准模型下自然消失;   (4)在所有存在极化态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衰变道由纵向极化贡献支配,期待LHC和SuperB实验加以验证,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此类过程中的helicity结构;   (5)足够多的Bc介子衰变事例将会为研究其衰变末态强子动力学提供沃土,为推证轻标量介子和轻轴矢量介子内部结构并研究其物理特性提供动力学依据;   (6)与Bu介子纯湮灭衰变道相比,Bc介子的同类衰变道的分支比有近100(~|Vcb/Vub|2)倍的增强。这将为关于湮灭衰变道的研究提供更多数据,为更好地理解轻Bq介子衰变的湮灭贡献大小,乃至湮灭衰变机制奠定基础。   在第六章,作者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就未来重味6物理领域仍大有作为之处做了讨论和展望。
其他文献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更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在
目前主要利用主动或被动声纳技术进行水下目标探测。各国为隐藏潜艇,采取各种消声技术使潜艇反射或辐射的声场大小与海背景本身产生的噪声非常相近,给声呐探测增加了难度。由于
物理极值问题,就是求某物理量在某过程中的极大值或极小值,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中物理的力学、热学、电学等部分均出现,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加之学生数理
微弧氧化的效果与电源的特性直接相关,一般采用低频直流脉冲的方式。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调制型脉冲电源,样机指标为:低频调制波频率为500Hz,高频载波频率为50kHz,两者的占空比在一定范围内可变,输出脉冲电压在0~800V连续可调,脉冲峰值电流最大可达10A。该电源在以下两个方面对现有微弧氧化直流脉冲电源进行技术提升:针对目前低频直流脉冲微弧氧化电源输入功率因素不高的现状,本文使用有源功率因素的方
原子干涉是一项新的测量技术,应用原子受激拉曼跃迁的原理,可以实现对包括重力、重力梯度旋转角速度和万有引力常量在内的许多物理量的精密测量。拉曼脉冲的制备是原子干涉过
学位
太阳电池作为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具有无噪声、无污染、不受地域限制、利用成本低等特点,近几年来薄膜电池得到了高速发展。以CuInGaSe2(简称CIGS)为吸收层的薄膜太阳电池是在玻璃或者其它廉价衬底上沉积6层以上化合物半导体和金属薄膜材料,薄膜总厚度约3-4μm。该电池成本低、性能稳定、抗辐射能力强,其光电转换效率高,被称为最有前途的廉价太阳电池之一。对CIGS吸收层薄膜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两方
近年来对于二维纳米材料的研究有众多突破,其中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由于其非凡的性能尤为引人关注。TMDs材料的通式为MX2,M代表过渡金属,X代表硫族元素,其中蕴含着多种丰富的
铁基高温超导体,是超导研究领域发现的一种新型材料,也是当前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铁基超导体和其它新发现的非传统超导体类似,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确定其配对对称性
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有着“世界通用语”之称.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间交流的增加,素质教育对二十一世纪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牢固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