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切口的选择、手术缝合方法的改进、手术缝线选择的研究来减少术后皮肤坏死。
[方法]
1.通过对新鲜下肢标本行动脉乳胶氧化铅灌注、CT扫描、三维成像,观测跟腱区动脉血供的解剖学研究,提出一个比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2.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来寻找更有效的手术缝合方法。实验分三组,每组20只:
①正常对照组:未经手术处理的大白兔跟腱。
②小切口+跟腱上端Bunnell缝合+跟腱下端腱皮缝合组(以下简称为新缝合法组):断裂的跟腱用普迪思(PDS)缝合,分四个时间段(在术后即刻、1周、2周、4周),每个时间段5只,取跟腱作力学测试。
③传统Bunnell缝合组:断裂的跟腱用普迪思(PDS),分四个时间段(在术后即刻、1周、2周、4周),每个时间段5只,取跟腱作力学测试。
3.通过新西兰大白兔动物实验研究来寻找更适当的缝合线。实验分两组,每组20只:
①普迪思(PDS)缝合组:用改进后的缝合法缝合,分四个时间段(在术后即刻、1周、2周、4周),每个时间段5只,取跟腱作力学测试。(此组实验同上,不用再重复做)
②普通7号丝线缝合组:用改进后的缝合法缝合,分四个时间段(在术后即刻、1周、2周、4周),每个时间段5只,取跟腱作力学测试。
4.临床研究:临床上采用小切口+改进后的手术方式,观察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人手术后疗效,皮肤坏死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手术方法的优劣。
[结果]
1.通过对跟腱区动脉血供的三维立体研究发现:跟腱及跟腱内侧区的组织和皮肤的血液供应来自于胫后动脉,此动脉分出3~4个穿动脉到达跟腱旁前内侧组织和皮肤,血管分布密度较高。跟腱外侧组织皮肤的血液由腓动脉返支或腓动脉返支分出的3~4个穿支供应,此区的血管分支密度也较高。跟腱后方组织血供比两侧的血供少。
2.不同缝合方法的动物实验研究:
小切口+跟腱上端Bunnell缝合+跟腱下端腱皮缝合组术后行缝合跟腱力学测试中的最大负荷、能量指标上均与传统Bunnell缝合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前者优于后者。
3.不同缝合线的动物实验研究:
新缝合法组在术后跟腱力学测试的最大负荷、最大负荷下应变、能量指标上均与7号丝线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1),前者优于后者。
4.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行改进后的手术方法治疗,手术效果好,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结论]
1.在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切口选择时,尽量选择跟腱内侧的小切口,手术时不要损伤胫后动脉。
2.采用小切口+跟腱上端Bunnell缝合+跟腱下端腱皮缝合替代传统的Bunnell缝合跟腱。
3.在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时采用普迪思(PDS)可吸收线替代传统的7号丝线缝合。
4.小切口加可吸收线缝合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对局部血供影响小,创伤小,皮肤坏死可能性小,能有效分散断端张力,伤口无异物反应,再断裂及感染机会少;功能恢复快,是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