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某些上市公司出于获得配股资格、或是提高发行价格等目的而对财务报表进行修饰,掩盖了其真实的经营状况,从而误导投资者,伤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了近年来学者们的关注热点之一。伴随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能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已成为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内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因素对其的影响,而少有研究关注终极控制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那么到底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否依旧呢?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推演了终极控制人的各要素是如何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然后选取了2008年至2011年间1036家上市公司(共4144个观测值)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采用加入了无形资产变量的截面修正Jones模型计量盈余管理,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终极控制人的各要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为了检验本文回归模型的稳健性,作者采用了线下项目法重新计量盈余管理,得出了与原模型相同的结论。具体而言:(1)随着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增加,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也会增加。(2)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度增加,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也会增加。(3)终极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低于终极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4)终极控制人发生了变更的企业比终极控制人未发生变更的企业的盈余管理幅度更大。
本文的贡献在于采用了2008年至2011年的最新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为研究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终极控制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为理解终极控制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