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渊冲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他在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论语》英译本便是经典译作之一。在英美文化强势的背景下,该作品却在西方世界广受好评,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探究许渊冲《论语》英译本畅销背后的深层原因,对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领域迎来了社会学这一新的转向,在诸多社会学家的理论中,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引用频次最高。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场域、惯习和资本,该理论打破了传统社会学的主客观对立,强调个人行为与社会实践的双向构建。将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探索译者翻译选择的社会学因素,考察译者的翻译活动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解读特定时期中的译者行为。本文依据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分析许渊冲《论语》英译本,借助布迪厄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来考察许渊冲《论语》的英译过程。首先,从社会场域、文学场域和翻译场域分析其对许渊冲《论语》翻译的影响,发现译者当时的翻译选择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密切相关。21世纪后,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了解中国,中国也迫切需要将自己的文化价值理念传播到西方。此外,当时的西方人在经历后现代结构主义崩溃后,开始找寻新的信仰和心灵慰藉,反映在文学领域中就是呼唤道德的回归。《论语》的主题契合当时西方人的价值追求,因而有利于在西方文学场域的接受与传播。在翻译场域中,由于中国文化在世界中长期处于“失语者”地位,许渊冲渴望通过翻译典籍传播中华文化,恢复文化认同感。其次,从惯习概念分析其对许渊冲文本类型和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及在《论语》翻译中如何体现。许渊冲本人的家庭成长背景和学术经历塑造了他的独特翻译惯习,其个人独特的翻译惯习促使他在《论语》翻译时采取了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实现译本的忠实性与可读性。第三,从资本概念出发,探讨了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在其《论语》英译中发挥的作用。许渊冲的文化资本得益于他在西南联大和巴黎大学所受的教育,为他步入翻译场域奠定了基础,使他能担负起《论语》翻译的重任。许渊冲在翻译场域的声誉和《论语》原作的地位转化为象征资本,促进了《论语》英译本在海内外的成功传播。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翻译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实践活动,将翻译活动置于宏观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接近翻译属性的角度来分析翻译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的联系,从而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译者在选择翻译作品时,要考虑原作的文学价值和独特性以及目标国家的文学场域和社会情况对于文学作品的需要;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实现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满足目标语读者的阅读需求;译者要加强与原作作者、出版商和出版社等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自身在不同场域中的资本,实现译作的顺利完成与准确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