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科书实地考察活动设计评析 ——基于四个版本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ong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地考察是地理实践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近十年国际地理教育的研究热点。我国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加强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教科书中的实地考察内容是开展实地考察的重要参考。研究制定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设计的分析维度、构建教科书实地考察活动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不同版本教科书的评析,归纳教科书实地考察活动特点,分析教科书实地考察活动设计,将丰富教科书分析方法、为师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提供参考。研究首先界定了地理教科书、实地考察活动、活动设计的概念,并对国内外实地考察和教科书分析现状利用Cite Space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梳理。对比国内外实地考察研究,得到我国实地考察研究应加强的方向:学习方法研究,例如探究式学习;乡土地理资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发;实地考察与先进技术结合;结合实际完善实地考察效果评价体系。梳理国内外教科书分析研究,发现国外教科书分析体系性较强,我国教科书分析评价研究以实践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理论和中层理论的研究偏少;实践应用研究的针对性强但通用性不高,研究方法以归纳法和演绎法为主。梳理文献还发现,国内实地考察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实地考察的案例设计、实地考察乡土资源库的建设上;有关教材实地考察的研究主要是对教材实地考察资源的挖掘,对实地考察活动的分析融合在教材活动系统的分析中,缺少将实地考察活动作为一个独立内容进行设计特征的评析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实地考察案例和库伯经验学习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和施瓦布实践课程论,总结实地考察活动的特点,利用教材分析理论结合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初步确定了教科书实地考察活动的分析框架。进行专家意见咨询后,最终确定出包括知识与内容、活动设计、活动评价和实施建议在内的四个基本维度和九大阐述方向的分析框架。其中知识与内容维度包括选择与组织、呈现与表述;活动设计维度包括目标设计、主题设计和过程设计;活动评价维度包括评价呈现和评价方式;实施建议维度包括环境选择和活动指导。高中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教材的经典部分,高一年级和高年级相比高考压力较小,是开展实地考察活动的有利时机,因此研究选择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为分析对象,分析2019年出版的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教材,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依据构建的分析框架展开评析,得出如下结论:(1)知识与内容方面。四个版本的教科书内容选择都严格遵照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并有所扩充,但在扩充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版本的差异。内容选择强调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为载体。实地考察的知识内容虽然相对独立,但是服务于整个教材体系。实地考察活动栏目的类型和位置多样化,不同的栏目和位置的实地考察活动的作用不同;表述形式上的多样化集中体现在图像的运用上,图文结合是重要的形式。(2)活动设计和活动评价方面。教材实地考察目标设置知识与能力并重。主题设计难度适当,但是在言语表达上不够鲜活;过程设计具有良好的探究性,集中体现在考察方案设计和路线规划环节,过程设计虽然较为详尽,但是以完成考察步骤为主,对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反思上有所欠缺;评价设计上,教材中关于评价的环节呈现并不明显,多以考察结束撰写考察报告和观察记录为主,缺少更加显性的活动评价标准指导。(3)实施建议方面。建议实施的环境多为校园及周边环境,兼顾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和环境的易于寻找性;在活动设计的指导上,对需要特殊时间节点进行的实地考察活动提供了时间建议,但是没有对其他考察活动的持续时长有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活动实施进程与课程进程关系的建议不多,仅中图版设置有“进度检查”项目。(4)综合评价方面。统计分析量表总分对教科书进行综合评价,总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人教版2.39分,鲁教版2.32分,中图版2.30分,湘教版2.08分,四个版本总分差异不大。各维度评分反映各版设计的特色:人教版教材实地考察在分析量表的总评分最高,各维度发展较为均衡;湘教版栏目设置多有创新;中图版“进度检查”设计有效配合实地考察活动的进度安排;鲁教版在活动设计领域采用了独特的案例示范设计。最后针对教科书在实地考察活动设计中的编写特色,在使用教科书开展实地考察活动时要关注以下问题:发掘校园和周边环境,充分了解校园和周围的环境资源和环境特点,能结合当地的资源开展实地考察;完善教学评价和互动反思环节;合理安排考察时间,配合课程进度实施;利用鲜活的语言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和质疑。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是由许多方面组成的,其中包括中国文学、中国节日、中国音乐、中国戏剧和饮食等,但在这些方面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真正为尼日利亚人民所了解和吸收。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重点,笔者将孔子学院定位为一个主要的研究区域,并进一步选取了一些孔子学院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些学生的调查,能了解他们对中国主要文化方面的吸收程度,特别是在尼日利亚看到的或孔子学院正在推广的中国文化方面。笔者希望
情态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韩礼德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对情态系统作出了详细的阐述,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分析方法。英语学界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情态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显著;而俄语学界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再加之,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新闻语篇作为语篇分析的对象。很多人认为新闻语篇传递的信息是客观公正的,而实际情况却是由于受到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新闻作者将个人态度隐藏于包含丰富的人际意义的文本中。因
随着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专业性便成为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与要求的量尺。于心理健康相关工作而言,专业性更多地意味着工作者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的职业素养及知行合一的状态。个体对于其自身所学或所从事专业的认同和态度便是成就其专业化的基础,尤其对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而言,理论是夯实头脑的基础,而由内而外的认同是专业助人的宝藏。学历教育下的心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们正经历
当今使用非母语写作的中国学者日益增多,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以这样的方式更深入地向世界传播。其中,许多文献和书籍的作者并没有发表对应的中文版本,对于此类著作的文化回译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对回译策略和其翻译思想的研究也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回译最初只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手段以及探索翻译前后文本差异的研究方法,后经中国学者王宏印、江慧敏等学者的研究,衍生出了“异语写作”和“无本回译”等概念,鉴于并不存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实施进一步凸显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主要基于文本去掌握单词、语法、句式,这种学习方式忽视了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理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还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阅读内容枯燥以及来源较为单一等问题。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阅
芥川龍之介作为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其一生创作了148篇小说,多以短篇小说为主,并且留下了许多杰出作品。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芥川龙之介自幼熟读汉文学典籍,并且出版了一系列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取材于中国古典文本的作品,如《杜子春》、《秋山图》等;第二种是以中国为舞台的作品,如《南京的基督》、《湖南的扇子》等。另外一种就是芥川龍之介的《中国游记》。受到大阪每日新闻社
学位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转型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培养的生产、服务、技术与管理等一线工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如何客观准确地考核其操作技能水平是中等职业学校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现有的操作技能考核方式虽易于组织,对学生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但却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操作过程。因此,本文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借鉴专家新手范式的实验理
近几年,新词语的造词法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成了热议话题,但是很多学者还是倾向于研究已有稳定性的新词语,即已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的新词语。对每年出现的新词语的造词研究还是较少,本文认为对每年出现的新词语进行造词法研究更能体现新词语的造词变化,以及社会与人们的思维变化。于是本文选用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编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称《报告》)为语料来源。至今,汉语的造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认识不清,被压榨、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是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更应注重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本研究以劳动教育为出发点,查阅劳动教育相关文献,对劳动教育作用、课程、实施途径以及与全面发展中其它四育的关系等进行相关综述,了解劳动教育相关基本情况。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