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在去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足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大及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我国有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60%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压力更大、问题更多、情况更复杂。因此,确保农民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提升农民年老后的生活水平,增强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社会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研究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重大,举世瞩目。本文在国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理论研究的有益经验,以公共产品理论、人权理论、公民权利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秦皇岛市海港区农村地区的实地检查,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访谈、定量与定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出目前海港区农村养老保障仍然还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自我养老模式为主,存在着养老模式较单一,家庭和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作用发挥不够,政府责任缺失等问题及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是由于子女数量的减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面积和收益的减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和保障水平低、政府的服务意识和理念落后等原因所导致。并提出要有效落实政府在法律政策制定、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建立、舆论宣传、医提供疗、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责任;充分发挥家庭、个人、社区、社会在养老保障上的优势,建立起各种模式相互补充、支持、配合,多支柱、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