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资源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关系到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的方方面面,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电网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电力已经成为使用最为频繁的二次能源。因此,电力生产和消费革命将得到进一步推动,区域性电力负荷预测、饱和负荷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而引起空间负荷变化等方面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电力供应过剩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现状,就城镇化发展如何影响电力消费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电力的有效消纳。首先,梳理了城镇化影响电力消费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城镇化与电力消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采用2010-2014年中部74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基于多元回归模型,以电力消费总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化水平为解释变量,选取代表城镇化形态、城镇化结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的为控制变量,分别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1)在城镇化的水平、结构、形态与电力消费的关系分析中,当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化率提升1%,电力消费提升1.56%,这表明城镇化进程会促进电力消费的增加,而且作用较为显著,各地级市的城镇化进程对电力消耗的依赖较强。其次,人口密度与电力消费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紧凑的城镇化发展形态有利于促进电力消费的提升。最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建成区面积每提升1%,对电力消费的贡献将提升0.19%,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为容纳大规模的人口,不仅需要提供住房,而且需要强有力的基础配套设施作为支撑,这导致土地城镇化的过程不断推进,为电力消费释放了空间。 2)在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与电力消费的关系分析中,当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镇化水平对电力消费的作用依旧显著,且城镇化水平每提升1%,电力消费将提升1.13%,人均经济水平的提升对电力消费也有促进作用。由于选择的地级市科技水平较低,因此科技进步对电力消费的作用不显著。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产业占比每提升1%,对电力消费的贡献将提升1.08%,第二产业依旧是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的主要力量,这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相符。另外,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每增加1%,对电力消费的贡献将提升0.29%,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电力消费的促进作用。 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中国城镇化与电力消费的协同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