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景化是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运用前景化理论进行文体分析的研究模式,并如何将这一模式应用到具体的文体分析。
本文首先对前景化的发展过程作了回顾,重点介绍了几位主要学者的理论贡献,阐述了各个理论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继承关系,旨在对前景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含有较全面的把握,为全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前景化概念来源于俄国形式主义,经过布拉格学派学者的阐发,后又经过利奇、韩礼德等英国文体学家的发展,时至今日,前景化理论正朝着语用和心理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前景化是一种心理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平行结构和偏离手段来实现的。前景化是形成文体风格的重要途径,因此前景化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文体学研究。近几十年来,前景化理论突破了语言层面。作为传统的文体学理论,经发展丰富,前景化所具有的解释力或许是其他文体思想所不能企及的。
在以上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探索一个由作者、文本、读者三个因素构成的综合分析模式,用于前景化特征的文学文体研究。根据综合分析模式,前景化的效果是作者决定前景化的方向,文本实现,和读者解读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文学作品前景化的分析都应该遵循三个步骤:作者决定前景化的方向---文本分析---读者解读。这一分析模式可以弥补纯主观分析和纯语言形式模式分析的不足。
文章接着把这一综合的分析模式运用到具体的文本分析中。本文选取的文本是充满艺术魅力、被广泛阅读及研究的小说: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之所以选择《围城》作为研究的文本,是因为前景化作为西方的文体学理论很少被运用于汉语文本的文体分析。本文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探讨前景化理论以及新的模式对于汉语文本的解释力和适用性。我们考察了钱钟书先生对前景化理论的认识以及他的比喻理论;分析了《围城》在不同语言层面上的前景化特征;同时对这些前景化特征作适当的解读。研究表明:前景化理论对汉语文本的阐释亦是有力的理论工具,综合了作者、文本、读者三种因素的文体分析模式是可行的。前景化理论仍不失为研究文体风格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