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人们借助相对具体域去理解和认识相对抽象域的一种认知现象,而人类的认知规律总是遵循着由远及近,由自我到非自我,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由具体到抽象,由实体到非实体的顺序逐步展开,因此当人们原有的语言符号不能满足认识当前的新事物及概念时,往往依赖已知概念及表达方式去熟悉和理解相对陌生的事物,运用想象和联想将看似毫无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就决定了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古代人认识和描述事物的一个基本原则,原始人类的一种典型思维特征就是“身体化活动”或体认,正如古希腊哲学家Protagoras(普罗塔哥拉,约前485-约前410)的著名格言所云:“人是万物的尺度”。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语极易通过隐喻影射到其他语义域中,人类总是将自身作为衡量周围事物的标准,把物当作人来理解和认识,这是由人类认知顺序决定的。在形成有意义的概念和推理的过程中,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形成根植于普遍的躯体经验(bodilv experience),特别是空间经验;人们的基本概念来自感知体验,主要来自人们对身体和空间的认识。因此对身体(包括身体部位及五种感觉等)和空间(包括地点、方向、运动等)的认识,在我们的概念系统形成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意义与人们身体经验的密切联系,以及与身体经验相关的隐喻思维在人们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许多认知语言学家围绕空间隐喻系统展开,对与空间隐喻同样重要的身体感知却相对关注较少。Lakeoff一直强调隐喻的体验性,而语言中隐喻所占的比例又很高,约三分之二。因此理解人体及其器官隐喻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大有益处的。据统计普通语言中约三分之二的表达方式源于隐喻概念,因此隐喻能力已经成为熟练掌握一门语言的重要标志。中国学生若要熟练掌握英语就必须掌握英语中的隐喻概念即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各民族拥有相似甚至相同的大脑运作机制和构造,这就决定了人类思维规律和语言规律也必然存在一致性。基于人类语言具有普遍的共同性之上,本文采取了对比分析方法对英汉语中常见常用的“人体器官与部位”隐喻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本文有关身体部位的词语主要选自《汉英综合大词典》,《汉语大词典》,《新牛津英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英汉大词典》及大量报刊、杂志、日常用语和互联网等。通过对英汉语中大量人体器官及部位词的分析,主要回答如下问题:
1.英汉语中存在的概念化的人体隐喻是如何被理解和表达的?
2.如何解释两种语言中存在的人体隐喻的异同现象?
本文运用约翰逊的意象图示(Image Schema)以及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映射理论(The Mapping Theory)、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通过分析人体器官概念隐喻过程及其认知机制,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的语言系统体现了人类相似的认知过程——即通过具体的身体经验的隐喻化去理解抽象的情感、心理、思维等,从而不断理解和认识世界。
2.人类的隐喻性思维方式具有基于其身体经验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