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珠江三角洲滨海沉积物、三角洲沉积物、河流冲积物三种成土母质发育的农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全磷、磷形态包括碳酸氢钠浸提磷(NaHCO3-Pi和NaHCO3-Po);氢氧化钠浸提磷(NaOH-Pi和NaOH-Po);稀盐酸浸提无机磷(Dil.HCl-Pi);浓盐酸浸提磷(Conc.HCl-Pi和Conc.HCl-Po);残留态磷(Residual-P)的剖面分布及其随土壤种植年限的变化特征、并利用31P-NMR技术分析了耕作层(Ap1层)土壤中磷形态特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三种母质发育的土壤,其全磷平均含量三角沉积物>河流沉积物>滨海沉积物;三种母质发育的土壤土壤全磷含量均在Ap1层富集,向下至犁底层(Ap2层)迅速降低,而由Ap2层至水耕氧化还原层(B)逐渐降低,在B层以下土壤中趋于稳定。NaHCO3-Pi、NaOH-Pi、Dil.HCl-Pi变化趋势与全磷一致。无机磷形态均以Conc.HCl-Pi(O-P)为主,占全磷平均比例为28.0%,有机磷以NaOH-Po为主,占全磷平均比例为6.2%。三角洲沉积物、滨海冲积物发育的土壤NaHCO3-Pi、NaOH-Pi之和((Fe+Al)-P)高于Dil.HCl-Pi(Ca-P),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NaHCO3-Pi、NaOH-Pi之和低于Dil.HCl-Pi。每一种形态的磷均趋向于与其浸提顺序相连续的磷形态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2)滨海沉积物、河流冲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发育土壤Ap1层全磷分别在其30600a、200900a、50250a种植阶段呈增加趋势,不同历史时期人为影响强度不同使全磷增加的幅度不同;Ap2层全磷含量随种植年限增加变化趋势与Ap1层趋于一致。滨海沉积物发育B层和G层土壤全磷变化以受自然因素影响为主,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变化不大;河流冲积物发育土壤B层全磷随种植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三角洲沉积物发育土壤B层和G层土壤全磷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降低趋势。NaHCO3-Pi、NaOH-Pi、Dil.HCl-Pi随种植年限的变化与全磷一致,而有机磷形态变化不一。(3)土壤全磷的变化主要受无机磷变化的影响,有机磷的变化对其没有显著影响。滨海沉积物、河流冲积物、三角洲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其全磷变化均主要来源于NaHCO3-Pi、NaOH-Pi、Dil.HCl-Pi的变化,分别占全磷变化的73.4%、101.1%、102.0%。(4)珠江三角洲耕作层土壤磷形态以正磷酸盐为主,占NaOH/Na2EDTA浸提磷的75.1%95.7%;其次为磷酸单脂,占1.5%18.9%,磷酸二脂和焦磷酸盐仅占0.1%4.6%。土地利用方式影响31P-NMR技术测定的土壤磷形态比例,种植水稻的土壤其正磷酸盐比例比种植蔬菜、香蕉、甘蔗的土壤低15%左右,而磷酸单脂比例高15%左右。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磷化合物的比例组成发生了一定变化,但由于其受人为耕作影响较大而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5)土壤磷酸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Ap层土壤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B层和G层的磷酸酶活性。各发生层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中性磷酸酶活性。土壤磷酸酶与全磷、NaHCO3-Pi、NaHCO3-Po、NaOH-Pi、NaOH-Po、Dil.HCl-Pi、Conc.HCl-Pi、Conc.HCl-Po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Residual-P相关性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