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视觉负担的加重,屈光不正及低视力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屈光不正成为了当前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医学问题。本课题跟踪随访从新生儿期到儿童期的屈光状态,分析儿童屈光发展的动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指导加强儿童眼健康状况的监测,及时发现眼健康异常,对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或减轻视力损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目的:
探讨儿童屈光状态的发展及相关规律。
方法:
观察在1993年4月至1994年2月在我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院)出生时已做过屈光检查的可追踪到的、依从性好的89例(178只眼)儿童,分别对双眼进行裸眼及散瞳后远、近视力的检查、眼位检查、采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散瞳法进行散瞳前后人工带状光检影结合电脑验光检查,以及问卷调查生活学习情况。了解目前处于学龄期的屈光状态,分析总结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影响屈光发育的相关因素。
结果:
1.新生儿期远视:+2.50D~+4.00D有123只眼,占69.10%;>+4.00D有45只眼占25.28%。学龄期远视:≤+0.75D有90只眼,占50.56%。
2.新生儿期屈光状态,即远视程度,对正视化进程有一定的影响。
3.新生儿期全部为复性远视散光,学龄期散光眼数86只,平均0.37D±0.43D。轻度散光(≤0.75D)眼数有所增多,部分度数少量增加;散光(1.00D~2.25D)眼数减少。
4.男、女两组及左、右眼平均屈光度变化(P>0.05),均未见显著差异。
5.近视化与不正确姿势(P<0.01),经常看电视或电脑(即近距离用眼过多)(P<0.05),参加文体活动与否(P<0.01)等方面相关。
结论:
儿童远视屈光状态具有规律性变化,总的趋势是逐年递减,与性别、眼别无关,12岁儿童视力1.0以上,存在+0.25D~+0.50D生理性远视,轻度散光(≤0.75D)眼数有所增多,部分度数少量增加。近狈化的发生与不正确姿势,近距离用眼过多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