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单中心20年间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探寻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腹膜透析患者退出以及提高生存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观察福建省立医院肾内科自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纳入标准:18周岁的患者。排除标准:腹膜透析龄不足3月者,未规律定期随访者。记录患者的转归及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并分析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血红蛋白、血清校正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单中心20年间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探寻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腹膜透析患者退出以及提高生存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观察福建省立医院肾内科自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纳入标准:18周岁的患者。排除标准:腹膜透析龄不足3月者,未规律定期随访者。记录患者的转归及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并分析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血红蛋白、血清校正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尿素、血肌酐、血尿酸、血白蛋白、血钾、Kt/v等。结果1.入选本研究的腹膜透析患者共有858例,其中男性541例(63.05%),女性317例(36.95%)。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平均年龄是54.20±15.30岁(19岁-88岁),平均透析龄是29.81±23.42月(3月-123月),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原发病的第1位,共有716例(83.45%)。至2020年12月,患者转归中,占第1位的是继续腹膜透析638例(74.36%),退出原因中死亡占第1位,共有105例(13.17%)。2.本中心死亡患者中男性患者75名(71.43%),女性患者30名(28.57%)。开始腹膜透析时的平均年龄为64.36±16.08岁(19岁-88岁),平均透析龄为22.02±15.06月(3月-74月),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原发病的第1位,总共有79例(75.24%),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占第2位,共有25例(23.81%),其中包括糖尿病肾病共有15例(14.29%)和高血压肾损害共有8例(7.62%)、狼疮性肾炎2例(1.90%)、其他1例(0.95%)。3.本研究共收录死亡的患者总共105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例数及其占总死亡例数的比例如下: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猝死,共62例(59.04%),占第二位为心血管事件18例(17.14%),其次为脑血管事件和感染。4.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钙磷乘积升高、血尿酸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糖尿病史(P<0.05)、低Kt/v。结论在我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原发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糖尿病肾病以及高血压肾损害。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最主要原因是死亡,其次是转血液透析以及肾移植。明确死亡原因的患者中,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心血管事件。高龄、钙磷乘积高、血尿酸高、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糖尿病、低Kt/v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脂肪分泌因子镍纹样蛋白(Meteorin-like protein,Metrnl)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建立一项横断面研究,搜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
背景:创伤后尿道狭窄是临床上常见尿道狭窄原因,也是困扰泌尿外科医生的棘手问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用于治疗尿道狭窄,但其调节尿道成纤维细胞代谢的机制尚未阐明。谷氨酰胺代谢在成纤维细胞活化过程中至关重要,而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LS)是调节谷氨酰胺代谢及尿道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MSCs外泌体对尿道损伤后成纤维细胞谷氨酰胺的代
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大,矿山与岩石初始损伤演化破坏相关的工程灾害日益增多。岩石不同类型初始损伤状态对其力学性质、损伤演化规律影响巨大。因此开展了粉砂岩超声波探伤实验,获取初始损伤分布状态及其波速矩阵。对岩石初始损伤状态进行聚类,基于损伤分布特征的差异建立了单一类型初始损伤程度的量化模型。结合不同类型岩石初始损伤特征及损伤程度量化模型建立了不同类型初始损伤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患者61例,其中完成肾脏活检25例。对6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首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资料和25例肾活检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将61例患者分为p ANCA阳性组和c ANCA阳性组,对两组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因其色彩逼真、环保节能、电流效率高等优点及在柔性显示领域展示出的巨大潜能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OLED的核心是荧光材料或重金属配合物材料,传统的重金属配合物常常作为客体材料与主体材料构成掺杂体的方式制备发光层。为了制备结构简单的器件,引入具有一定位阻作用的分子结构对提升器件性能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分子设
目的:200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为了揭示微生物与人体疾病之间的联系,启动了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自此,各国关于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火热的水平。2008年NIH牙颅颌面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Dental and Craniofacial
【目的】分析中晚期慢性肾脏病(CKD)伴大量腹水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腹膜透析(PD)治疗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从本中心2007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ESRD不伴腹水PD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归为不伴腹水组(A组)];从同期收治ESRD伴少量腹水PD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归为少量腹水组(B组)]。以A、B组为对照组,收取同期收治的30例中晚期CKD伴大量腹水PD患者为研究对象
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DN进展过程中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进行性聚积导致肾小球硬化。近期研究显示高糖环境中肾小球系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受损参与肾小球ECM生成及肾小球纤维化进展。胰高血糖素样肽-1
目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一种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同时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常见原因。尽管DKD是以肾小球病变为主,但是肾小管损伤在DKD早期就已出现。其中,补体系统激活及线粒体功能的失调被证实是DKD的发生及进展中的重要机制,且补体系统的激活与线粒体稳态关
针对当前大学本科生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多,人文课程相对较少的现象,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笔者结合VC++教学,引入了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并编写了相应的软件。实践表明,在编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我国古代的一些经典典故,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最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