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涉及在社交环境中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感,是人际社交互动过程中的强大粘合剂,构成社会道德的基础。而疼痛共情侧重个体在目睹其他人处于疼痛状态时产生的对他人当前疼痛状态的感知、推测、判断以及情绪反应,它对于个体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个体识别疼痛情景的危险源,产生接下来的亲社会行为或回避反应等。生理性疼痛共情作为疼痛共情的一种典型形式,涉及个体观察他人处于面部或肢体受损状态时进行的一系列共情加工,一般使用他人肢体受痛的图片来诱发,本研究也采用了该种典型范式。社会性疼痛共情关注疼痛共情的人际交互方面,是对个体遭受社会性伤害,例如个体社会关系被贬损或者社会联结断裂等情况的共情加工,在本研究中利用社会排斥来诱发。
在生理性疼痛共情与社会性疼痛共情认知神经机制的比较方面,以往研究使用fMRI技术,侧重于疼痛共情脑机制的空间信息,而对于这两者之间的时程差异并不清楚,在现实情形中,对他人的共情往往是自发的、瞬时产生的,探讨共情的时程差异能使我们对于共情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便于共情在个体发展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生理性疼痛共情与社会性疼痛共情研究分别使用不同的范式,可能导致被试针对生理性疼痛与社会性疼痛的不同共情反应来源于实验中使用的不同刺激形式。因此,为了有效对比生理性疼痛共情与社会性疼痛共情的时间进程,本研究采用2(刺激类型:生理、社会)×2(疼痛类型:疼痛、不痛)被试内实验设计,统一使用面孔图片作为诱发刺激,利用传统的生理性疼痛共情图片范式以及聊天室范式,来研究生理性疼痛共情与社会性疼痛共情ERP特征的共性与差异。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1.行为数据方面,生理性和社会性的疼痛图片成功诱发个体的疼痛共情。在评价他人感受和自己感受时,生理疼痛图片评分最低、反应时最短,此时疼痛共情效应最大。社会疼痛图片评分稍高、反应时最长,由于前额叶认知调节机制的影响,个体并没有感受到如生理疼痛那般强度的负性情绪。不痛图片的评分最高,个体感到最为愉悦。
2.脑电结果方面,疼痛共情包含早期自动化的情感共鸣阶段以及晚期受控的认知调节阶段。疼痛共情的早期阶段主要定位于额区,负责对刺激进行早期辨别、自动注意和新异性评估的N100、P200与N200参与对生理性刺激与疼痛刺激的初步辨别与优先处理。疼痛共情的晚期阶段主要定位于额区和顶区。社会性疼痛共情在此阶段得到了额区的优先加工,受到认知重评和情绪调节机制的影响,LPP波幅降低、被试负性情绪更少。生理性疼痛共情受到顶区的选择性注意,LPP波幅最正。晚期慢波上,社会性刺激与不痛刺激得到进一步精细加工和深层评估。
研究表明,生理性疼痛共情与社会性疼痛共情存在时间进程的差异。生理性疼痛共情得到早期自下而上地快速自动化处理,而社会性疼痛共情更多受到晚期自上而下地优先评估与情绪调节。研究首次从时域角度区分了疼痛共情的两大方面,有助于加深对疼痛共情认知神经机制的理解。
在生理性疼痛共情与社会性疼痛共情认知神经机制的比较方面,以往研究使用fMRI技术,侧重于疼痛共情脑机制的空间信息,而对于这两者之间的时程差异并不清楚,在现实情形中,对他人的共情往往是自发的、瞬时产生的,探讨共情的时程差异能使我们对于共情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便于共情在个体发展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生理性疼痛共情与社会性疼痛共情研究分别使用不同的范式,可能导致被试针对生理性疼痛与社会性疼痛的不同共情反应来源于实验中使用的不同刺激形式。因此,为了有效对比生理性疼痛共情与社会性疼痛共情的时间进程,本研究采用2(刺激类型:生理、社会)×2(疼痛类型:疼痛、不痛)被试内实验设计,统一使用面孔图片作为诱发刺激,利用传统的生理性疼痛共情图片范式以及聊天室范式,来研究生理性疼痛共情与社会性疼痛共情ERP特征的共性与差异。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1.行为数据方面,生理性和社会性的疼痛图片成功诱发个体的疼痛共情。在评价他人感受和自己感受时,生理疼痛图片评分最低、反应时最短,此时疼痛共情效应最大。社会疼痛图片评分稍高、反应时最长,由于前额叶认知调节机制的影响,个体并没有感受到如生理疼痛那般强度的负性情绪。不痛图片的评分最高,个体感到最为愉悦。
2.脑电结果方面,疼痛共情包含早期自动化的情感共鸣阶段以及晚期受控的认知调节阶段。疼痛共情的早期阶段主要定位于额区,负责对刺激进行早期辨别、自动注意和新异性评估的N100、P200与N200参与对生理性刺激与疼痛刺激的初步辨别与优先处理。疼痛共情的晚期阶段主要定位于额区和顶区。社会性疼痛共情在此阶段得到了额区的优先加工,受到认知重评和情绪调节机制的影响,LPP波幅降低、被试负性情绪更少。生理性疼痛共情受到顶区的选择性注意,LPP波幅最正。晚期慢波上,社会性刺激与不痛刺激得到进一步精细加工和深层评估。
研究表明,生理性疼痛共情与社会性疼痛共情存在时间进程的差异。生理性疼痛共情得到早期自下而上地快速自动化处理,而社会性疼痛共情更多受到晚期自上而下地优先评估与情绪调节。研究首次从时域角度区分了疼痛共情的两大方面,有助于加深对疼痛共情认知神经机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