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物,其文学作品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他的获奖部分要归功于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对其作品的翻译。从《红高粱》到《檀香刑》,葛浩文先生尽量忠实于原著,与原著的风格保持一致,以展示原著的美,让英语读者在欣赏精彩故事情节的同时感受小说鲜明的艺术风格。《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高密东北乡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和充满民族特色的表达构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以葛浩文英译《檀香刑》为研究对象,运用刘宓庆教授提出的风格标记理论,对其风格传译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对莫言的文学作品及其英文译本作了简要介绍,然后梳理了前人对于莫言作品及其英译文本的相关研究,探究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引出本文的研究课题。然后明确了风格的概念,探讨了风格的可译性,并认为风格存在可译性,在此前提下展开了对《檀香刑》艺术风格传译的讨论。接着从叙述语言,叙述立场,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莫言小说《檀香刑》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运用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从形式标记入手具体分析语言层面的风格传译,然后分类讨论了文化层面的风格翻译。最后着重分析了影响译者再现原作风格的因素,包括译者文化背景以及其翻译观等。通过研究和分析,本文葛浩文所译的《檀香刑》大体上再现了原文的艺术风格,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文学风格的传译还具有一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