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的戏剧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戏剧人,众多中国导演和演员都尝试着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演绎与诠释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但是,与莎士比亚戏剧文学评论的汗牛充栋相比,有关莎剧在中国舞台表演的研究却极其薄弱。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当代著名导演林兆华执导的《哈姆莱特》和《理查三世》舞台演出个案的分析,以一斑以窥全豹,从中发现一些莎士比亚戏剧在当代中国的演出特色。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哈姆莱特》和《理查三世》这两部莎剧,一部为广为人知的经典悲剧,一部却为鲜为人了解的历史剧。自民国初年四川雅安川剧团王国仁将《哈姆莱特》改编为川剧《杀兄夺嫂》公演之后,此剧以越剧、京剧、平戏、话剧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而《理查三世》直到1986年才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中国第一届莎剧节搬上中国舞台。故林兆华执导这两部戏剧面临着不同的境况:前者大家太过熟悉,难在突破;后者少人问津,原因之一正在其导演难度,因此,要导好这一生一熟两部戏,实属不易。林兆华执导的《哈姆莱特》和《理查三世》,分别公演于1990年和2001年,而这十余年间,正是中国话剧面临严峻挑战,步履维艰的十年。林兆华却在困境中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本文以相对完整的案例分析,探讨了林兆华导演的这两部作品的演出特色,即通过质朴的舞美设计、巧妙的情节改编和间离的舞台调度,构成深刻的舞台隐喻,在当代中国舞台上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效。
文章的绪论部分,首先简单回顾了莎士比亚戏剧舞台表演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总结概括了国内外评论家对林兆华导演风格的研究与评论,然后集中针对文中所分析的两个案例,梳理和分析了戏剧批评家对这两台演出的评论,并指出了这些评论与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异同。
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林兆华执导的《哈姆莱特》和《理查三世》在舞美设计中的共同的特点:质朴的戏剧布景,空荡的舞台空间,灵活的道具设置,隐含深意的服装设计,并结合格洛托夫斯基的迈向质朴理论和彼得·布鲁克的“空的空间”理论,对这种舞美设计风格的作用与意义做了进一步的解析与阐释。
第二章分析了林兆华舞台版本对原剧情节的改编,以及改编方式与戏剧主题之间的联系。这两部剧对原剧本情节的改变并不大,重点却不在重述故事上,而是在通过戏剧表演传达出戏剧改编者和导演对历史和人生的理性思索,整个舞台幻化成深刻的暗喻,于是与暗喻有关的情节则被巧妙地放大,更好地传达出了莎士比亚原剧的主题。
第三章关注的是两剧间离的表演艺术形式。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在其角色安排上。另类角色分配和非传统角色分配的应用在这两部戏剧中分别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林剧表演方式中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戏剧中的中国元素,这其中既包括中国传统戏曲与说唱艺术表演技巧的运用,也包括中国文化的影子。第三个特点,是有关台词的特殊陈述方式。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悲剧还是历史剧,台词的陈述方式应该是严肃而认真的。而在这两部剧中,很多应该是严肃的对话,却变得像调侃一样;很多富有感情的独白却用冷漠或毫无感情的方式陈述出来。
结合以上所述,本文试图得出以下结论:林兆华导演的这两部莎士比亚戏剧,把莎剧传统,现当代西方戏剧理论和中国戏曲及曲艺艺术融会贯通,对传统是积极地解构,创意地借鉴,对当代是变换地利用,客观地反思。他在传承中国传统话剧价值取向基础上,致力于表现人性的现代化和生命的宇宙观。故事被淡化了,单个人物的性格被淡化了,对人性与历史的思索却凸显出来。这些独特的“林氏美学风格”贯穿于两部莎剧的演出之中,产生了令人惊叹的舞台效果,并为今后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舞台上的演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