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三道石坡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道石坡很长,长到我们祖祖辈辈住了几百年。不知道祖先早年是如何选了这么个“风水宝地”扎下营寨的。这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扎到谷底,三道石坡完成了从高到低的过渡,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
  听老人们说先前这儿倒是挺热闹的,长辈们描述它曾是老镇集会的繁华地段,商贾如云,店铺栉比,白天叫卖声不绝于耳,晚上车马声响彻五更,可惜我没能赶上那个时候,也领略不到三道石坡的这种壮观景象。
  “东阁”下面就是我家。“东阁”,这是西街人对它的叫法,我们也叫“东阁”。其实,我们是在其东面,沿用了西街人的叫法。三道石坡从东阁开始大约呈50度角倾斜向下延伸,坡下有一块巴掌大的狭窄地方,我们村三组就住这里,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清一色的曹氏族人。再走二十米远,第二道石坡突现在眼前,这里住的是我们村的二组,二组尽头又开始下坡,这便是第三道石坡,下面住的自然是村一组了。进入坡底,眼前豁然开朗,现出一片开阔地,中间一条小河在谷底潺潺流淌,仿佛进入了一世外桃源。东面谷底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休水湾”,我们称“东河”,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称东河水为“休水”,文雅味儿十足。三道石坡比较起来,第一道石坡最长,第二到石坡最陡,第三道石坡最短。
  三道石坡可真苦了几辈人哪!
  三道石坡让我们三组社员望而生畏,如同青石板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胸前,让人喘不过气来。每年收种季节更是苦不堪言,收获的庄稼粮食要下两道土坡到东河,接着上两道石坡才到家里,而家里捂熟的草粪则要下两道石坡到东河,然后开始上两道土坡最后到地里。一两家绝对是不敢贸然行动的。大集体时队里有牛马,到了收种时便拴在每道坡底,架子车一来便套上然后上坡。大集体解散时,牛马卖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各家各户自发联合运粪,收种季节每家可用劳力都要上阵,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脸上都洋溢着笑,看不出有丝毫的忧愁和烦恼。
  第三道石坡下很开阔,河床不宽,河水从这里淙淙流过,离老远就能听到泠泠作响的水声。这里的水清澈透明,如少女含情的眼眸,宁静而又富有诗意,在休水湾稍作逗留后,又一路欢歌流向河流的更深处。休水湾自然也成了人们憩息的地方,这里就是处驿站,人们在收工或半道拉车时都要停下来到河边冲洗,冲去灰尘泥土,洗走汗水辛苦,说着笑着哼着唱着……特别是夏夜黄昏,泉水叮咚,凉风习习,惬意的很。
  第二道石坡下面紧连着石坡筑了一道坚固的寨墙,墙体有近十米宽。而寨门由青石垒成,圆拱形,高二十多米,四五米宽,寨门栓条所插的石洞比篮球还要大。寨门门洞上面有一间石砌的小屋,解放前住的是更夫,后来有一本家的大爷住过,他走后就一直空着。寨墙上面是一块二三十平方米的地方,很平整,小时却是我们难以割舍的乐园。每到夏天,天不黑我们小孩就抱着凉席到寨墙上面占位置,晚上父亲和其他叔伯都到上面纳凉,河风徐徐吹来,凉爽极了。而东阁上喇叭正唱着“洪湖水、浪打浪……”,与寨墙遥相呼应。我们小孩子会在这时闹着要四叔讲故事,四叔是民办教师,一部《封神演义》被他背得滚瓜烂熟,我们最喜欢的是他讲的那段“哼哈二将”,特别绘声绘色,颇有让我们“三月不知肉味儿”。
  我家住在第一道石坡下,是坡上之坡,往西上头一道石坡到镇里,向东下第二、第三道石坡,再上两道土坡到地里,石坡之苦成了全组人的梦魇。
  因为地势恶,所以大多姑娘不愿下嫁这儿。20世纪80年代,三道石坡铺成了水泥路,没几年又被坡顶洪水冲得露出了青石,变成了石坑路。修整了两次,最后还是回到了从前的样子,人们开始对它失望了。恰逢207国道,1988年从我们组的地里穿过,人们开始搬迁至国道两旁。我先是暂居别人的老房一段时间,后举家搬到单位居住,2012年冬盖起了新房,从此别了三道石坡。
  (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塔沟教育集团)
  作者简介:曹宏安(1968-),河南洛阳人,笔名紅蜡闲云,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农民日报》《奔流》《散文百家》《时代报告》《诗词月刊》《沈阳晚报》《中学时代》《安徽日报》《参花》等报刊,著有散文集《车轮碾过五十年》。
其他文献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安吉拉·卡特的《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虽然成书时间相差甚远,但两部作品在起源和描述内容有相似性,皆是以民间传说为起源、以精灵鬼怪故事为描述对象,还塑造了诸多丰富饱满的女性形象。值得注意的是,两部作品都对“悍妇”这一形象有着深入的描写。本文结合集体无意识概念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对比两部作品中“悍妇”形象的相似性与不同之处,旨在探究中西文化视野中“悍妇”现象成因。  清代蒲松龄
期刊
在安徒生创作的160篇童话中,以死亡为主题的童话将近40篇。透过他的童话,人们不难发现安徒生本人对死亡的直视和思索。在童话中,“死亡”不仅仅代表肉体的枯朽和生命的终结,他多次强调人类固然难逃死亡,但是也赞扬与死抗衡和向死而生的巨大勇气。他认为尽管肉体的消亡是不可逃避的,但是通过直面死亡与对永恒灵魂的追求,歌颂了人类所特有的勇气与美德。  一、童年经历与死亡主题的联系  安徒生的父亲是一名朴实的鞋匠
期刊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与诗人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它奠定了艾米莉在英国文学史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写于1845年10月到1846年6月,并于1847年以“艾利斯·贝尔”的笔名出版。这部小说被认为具有哥特式小说的元素,它以爱情和复仇为主题,讲述了希斯克利夫在自己最爱的女人凯瑟琳嫁给别人之后,开始对社会充满仇恨并进行复仇的故事。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从小说的作者、创作背景、
期刊
影片《董夫人》(The Arch)  由小说《贞节坊》改编而来,在保持故事基本元素和总体脉络大体一致的情况下,电影对小说的部分关键情节、人物关系、情绪基调和叙事方式等做出了一定改动。本文将通过对小说文本、电影文本的基本情节梳理和三个方面内容改编的分析,探讨小说的反封建启蒙主题是如何在电影叙事中转变为“人”本位内涵的。  林语堂的小说《贞节坊》也是一个改编之后的文本,据林语堂转述,原来的文本讲述了“
期刊
东乡族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族文化意蕴丰厚,源远流长。东乡族文学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乡族文学包括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当代东乡族文学指1949年迄今经历了发展到成熟过程的东乡族文学。  一、国内相关研究  当代东乡族文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经历了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文学史的编写、文学成果的专题性研究三个既相交叉又过程鲜明的阶段。  (一)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  20世
期刊
《我不是药神》取材于2015年轰动一时的“陆勇案”,讲述了一家神油店老板程勇接受一个白血病人吕受益的建议,从一个普通的保健品店商贩,转变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药贩子的故事。电影上映后饱受称赞,甚至成为不少观众心目中的年度最佳,这样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导演文牧野和主演徐峥的功劳,更多的是影片带来的真诚的故事、与观众产生共鸣的现实事件和认真刻画出的非常贴近生活的角色。  一、真实的小角色们  徐峥饰演
期刊
19世纪的法兰西宗教横肆,维克多·雨果借诞生在巴黎贫民窟的冉阿让的双眼去揭示当时人民在黑暗中低头摸索无法抬头仰望的现状。丑攀附着美而生,美为丑低下了头颅。被黑暗蔓延的社会虽然不可避免会生出散发腐烂恶臭的被利益催动的行尸走肉,但是大多的是不曾泯灭的纯粹的灵魂。本文就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描写互相救赎、有关于爱的人性面,向那些坚持本我的人们予以致敬。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
期刊
众所周知,《西游记》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间山河交替、流转千般光影,和其创作时间相近的其他作品,如《红楼梦》等都在某阶段内被厄运所限制过。《西游记》则截然不同,顺利流传下来,并对后来的神魔小说和现代玄幻小说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将从传播视阈研究《西游记》,并探究了其重要性。  对于百回本《西游记》而言,不论把作者认定为丘处机还是吴承恩,从不同层面来看二者都不是最适合的,唐三藏取经这一历史事件在相
期刊
在莫里森的作品中,秀拉的形象颇具争议。有人说,秀拉是一个新的黑人女性形象,她敢于为寻求独立和自由的人争取权利;一些人认为,她是一个孤独的反叛者,她放弃了黑人文化传统,拒绝对同胞的责任感;甚至有些人认为,秀拉是邪恶势力的代表。无论她是什么样的人,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她在短暂的生命中坚决寻求自我认同。面对种族、性别、传统和社会的压力,秀拉拒绝忍受。相反,她选择上台并主动攻击。她毫无恐惧地抵制各方面的阻
期刊
在现代生活中,一提到巴黎,人们就会联想到著名的艾弗尔铁塔、世界足球先生齐达内、浪漫于世的法国文学家雨果以及喧嚣霓虹的夜场。你很难想象19世纪法国巴黎社会的城市是怎样的南辕北辙。在奥斯曼男爵的城市改造计划实施后,通过社会的不断城市化改造,画家笔下的作品也是惺惺呼应,艺术史也可以是社会史中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  通过对一些马奈和巴黎社会历史文献的调研,笔者注意到艺术史和社会史的息息相关性,本文研究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