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态度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所以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不是仅仅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而培养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
上新课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实验1:在透明塑料袋里滴入几滴酒精,然后将袋挤瘪,袋口用橡皮筋扎好,最后放在80℃以上的热水中,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现象:透明塑料袋将鼓起来。
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通过直观的观察,不少学生容易猜出是由于加进去的酒精变成了酒精气体,所以透明塑料袋内由于气体增多而膨胀,而有些学生说不上,一直皱着眉头。这就产生了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发生了这个现象,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由实验而引发探究问题的兴趣。
当学生在初始问题的激发下进行探索时,教师让学生上来看透明塑料袋内的酒精。学生发现酒精“没有了”。教师引导学生这是酒精由液态变成了气态,从而引出汽化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汽化现象。对于学生的回答(例如打湿的衣服干了,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湿布擦过的桌子和黑板会变干,酒精擦在身上也会变干等)教师应及时地肯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的发现不是很全面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作进一步的讨论,使之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在这里必须说明汽化有两种情况:蒸发和沸腾,其中沸腾是比较剧烈的一种汽化现象,而上面的例子都是蒸发现象。
实验2:请学生晾衣服,学生会用衣架将衣服展开放到走廊上去悬挂。
问题2:为什么要这么晾?
让学生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要求用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如何加快玻璃片上一滴酒精的蒸发)。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填好下表。
小组汇报后,教师加以点评,然后统一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案。提供实验器材:酒精灯、酒精、玻璃片、滴管、火柴。
实验3:(1)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给其中一块微加热,用滴管在冷热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酒精,稍等片刻后发现加热过的玻璃片上酒精先干。(2)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用滴管在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酒精,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摊开,稍等片刻,表面积大的酒精先干。(3)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用酒精棉球在玻璃片上涂上两个大小相等的印记,用扇子(或垫板)给后涂的印记扇风,扇一会儿发现后涂的印记反而先干。
结论:(1)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共同讨论得出上述结论后,教师进而要求学生密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加以分析,以深化、活化对蒸发规律的认识。
此外,很多学生还谈到了蒸发的快慢可能与空气的湿度有关,与液体的性质有关等。在这里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好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作进一步探究。
问题3:酒精擦在我们身上有什么感受?
实验4:体验。让学生亲自将酒精擦在手背上,感受是凉凉的。
问题4:为什么酒精擦在手背上会有这样的感觉,酒精究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实验5:(1)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都置于空气中,观察它们的温度读数。(2)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随即取出,观察这支温度计的读数并与另一支温度计的读数加以比较。
结论:(1)原来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相同(室温)。(2)蘸有酒精的温度计其读数先下降(蒸发吸收)后上升(酒精液蒸发完了,此温度计读数回到室温时的读数)。
说明:酒精蒸发要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
学生通过涂酒精实验亲身体验、感受,同时又通过酒精蒸发致冷的实验探究出了手背上涂上酒精为什么会凉凉的。自己动手解决了实验中的疑问,感知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问题5: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液体蒸发致冷的事例?
要求学生自己举例分析,教师加以引导。通过学生的回答,指出了蒸发的现象和实质,以及对蒸发现象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将新的知识“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主动将生活常识深化到科学知识中去。
本节课从实验设问引入,又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伴随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究,体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和共同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龙溪中学)
□责任编辑:廖肇银
上新课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实验1:在透明塑料袋里滴入几滴酒精,然后将袋挤瘪,袋口用橡皮筋扎好,最后放在80℃以上的热水中,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现象:透明塑料袋将鼓起来。
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通过直观的观察,不少学生容易猜出是由于加进去的酒精变成了酒精气体,所以透明塑料袋内由于气体增多而膨胀,而有些学生说不上,一直皱着眉头。这就产生了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发生了这个现象,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由实验而引发探究问题的兴趣。
当学生在初始问题的激发下进行探索时,教师让学生上来看透明塑料袋内的酒精。学生发现酒精“没有了”。教师引导学生这是酒精由液态变成了气态,从而引出汽化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汽化现象。对于学生的回答(例如打湿的衣服干了,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湿布擦过的桌子和黑板会变干,酒精擦在身上也会变干等)教师应及时地肯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的发现不是很全面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作进一步的讨论,使之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在这里必须说明汽化有两种情况:蒸发和沸腾,其中沸腾是比较剧烈的一种汽化现象,而上面的例子都是蒸发现象。
实验2:请学生晾衣服,学生会用衣架将衣服展开放到走廊上去悬挂。
问题2:为什么要这么晾?
让学生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要求用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如何加快玻璃片上一滴酒精的蒸发)。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填好下表。
小组汇报后,教师加以点评,然后统一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案。提供实验器材:酒精灯、酒精、玻璃片、滴管、火柴。
实验3:(1)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给其中一块微加热,用滴管在冷热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酒精,稍等片刻后发现加热过的玻璃片上酒精先干。(2)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用滴管在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酒精,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摊开,稍等片刻,表面积大的酒精先干。(3)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用酒精棉球在玻璃片上涂上两个大小相等的印记,用扇子(或垫板)给后涂的印记扇风,扇一会儿发现后涂的印记反而先干。
结论:(1)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共同讨论得出上述结论后,教师进而要求学生密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加以分析,以深化、活化对蒸发规律的认识。
此外,很多学生还谈到了蒸发的快慢可能与空气的湿度有关,与液体的性质有关等。在这里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好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作进一步探究。
问题3:酒精擦在我们身上有什么感受?
实验4:体验。让学生亲自将酒精擦在手背上,感受是凉凉的。
问题4:为什么酒精擦在手背上会有这样的感觉,酒精究竟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实验5:(1)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都置于空气中,观察它们的温度读数。(2)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随即取出,观察这支温度计的读数并与另一支温度计的读数加以比较。
结论:(1)原来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相同(室温)。(2)蘸有酒精的温度计其读数先下降(蒸发吸收)后上升(酒精液蒸发完了,此温度计读数回到室温时的读数)。
说明:酒精蒸发要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
学生通过涂酒精实验亲身体验、感受,同时又通过酒精蒸发致冷的实验探究出了手背上涂上酒精为什么会凉凉的。自己动手解决了实验中的疑问,感知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问题5: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液体蒸发致冷的事例?
要求学生自己举例分析,教师加以引导。通过学生的回答,指出了蒸发的现象和实质,以及对蒸发现象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将新的知识“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主动将生活常识深化到科学知识中去。
本节课从实验设问引入,又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伴随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究,体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小组协作探究和共同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龙溪中学)
□责任编辑:廖肇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