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学生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新的目标,而我国目前高校服务育人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服务育人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为做好高校的服务育人工作,高校应从先进理念的树立、全员思想道德的建设、服务体系与制度的建立、优雅校园大环境的构建、人性化服务的开展等方面入手,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大服务体系,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成功成才提供完善的服务,达到育人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高校;服务育人;功能.;思考
一、高校服务育人及功能的内涵
高校的“服务育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服务育人”强调“大服务”的理念:高校的各个工作部门都和学生息息相关,所有工作环节都具有服务学生的意义,因而都应具有育人功能;高校的教职员工都被学生尊称为“老师”,因而都具有服务育人义务。狭义上的“服务育人”重在强调教辅部门和后勤机关的服务职责,这些部门的服务性工作,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把党和国家对师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服务育人功能,具体而言,是指学校在教学、图书、实验工作以及教务、学生、后勤等各项管理工作中以真诚的工作作风,和蔼的工作态度,完善的服务措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优质的服务,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当前高校服务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已经认识到服务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服务育人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服务育人机制不健全,未能做到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虽然一些高校建立起了服务育人领导、管理、监督和奖惩机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执行力和奖惩力,缺乏服务育人的完整体系。实际上,高校服务育人应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毕业、就业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但是许多高校教学部门负责教学,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服务是后勤部门和辅导员的事,没有形成“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仍然存在着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的现象,未能形成合力,因而在制定部门规章制度时,习惯从部门利益出发,本位主义现象严重,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
(二)服务育人主体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学校教职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高校教职员工尽管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目的都是为学生服务。然而,一些高校教职员工缺乏“为学生服务”、“管理也是服务”、“服务必须育人”的理念,在工作中未能做到热情服务,真诚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未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导致学生不满情绪的增加,甚至出现校园群体事件。
这就要求高校应努力提高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使每一位教职员工能够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确立服务育人的观念,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服务育人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
受传统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服务意识仍然仅限于某些职能部门,认为服务仅仅是后勤部门的事情,服务育人也缺乏深度和广度,还没有形成“大服务育人”的观念,服务育人的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仍然习惯于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要求所有学生,教育目标只有高度,没有形成梯度,忽略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导致服务育人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
三、高校服务育人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做好“服务育人”的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高校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高校要落实这些要求,实现服务育人的目的,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服务理念,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提高学校服务育人水平迫在眉睫。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服务理念就是要确立以学生为工作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需要,以学生成才为工作目标,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通过规范的服务、优秀的服务队伍、灵活的服务内容和便捷的服务方式,努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服务理念的更新中,要坚持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不仅做到“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还要做到“依靠学生、满足学生、发展学生”。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管理方法,为学生成功成材搭台,增强学校的亲和力与归宿感,激发学生奋发有为、积极上进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全员思想道德建设是做好“服务育人”的基础
高校要充分认识服务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广大教职工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增强服务育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服务”和“育人”这两者的逻辑关系来看,服务是育人的过程和前提,育人寄寓在服务的过程中,只有通过良好的服务,才能发挥育人的作用,达到育人的目的。由此可见,服务是高校立足生存之根源,是高校全部工作的内核和载体;对广大教职工来说,服务是基本工作内容,高校全体教职工从学生入学到就业、从吃饭到住宿、从课堂到实习、从教学到活动,时时处处都要接触到学生,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认知的升华和道德的修炼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首先要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牢记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是自己的天职,真诚、真心、自愿、诚恳地做好服务工作。其次,高校党委要重视全体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开展爱校、爱岗、爱生教育,全员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高校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服务意识,身体力行开展优质服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服务育人的保障
制度是育人的保障,也是管理的标尺。高校要建立健全规范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开展服务育人奠定保障机制和工作依据。
1.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推行规范服务
规范服务重在建立切合实际的质量标准体系,尽可能使所有工作岗位都按照社会同行业标准来实施。实行分级量化考核,出台教学督导、后勤服务、学生管理、教师培训等日常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日常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适时完善相应的标准。
2.建立多渠道信息沟通机制,用制度保障服务
构建高校服务育人管理新体系,在学校层面成立服务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和服务工作评价考评办公室,强化对下属二级单位工作情况的检查、评估、监督和管理,建立多渠道、全天候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第一,建立意见反馈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实施“校长接待日”活动、开放校长信箱、建立政务微博等方式,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所提意见建议及时回复落实;第二,建立全天候投诉值班制度,设立服务热线,推行服务承诺制和服务问责制,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第三,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建以学生为主的服务质量监督员队伍,随时监督。
3.加强教职工培训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育人能力
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掌握服务技能,才能提升服务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高校要重视教职工培训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教职工培训体系,做好培训规划,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地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集中轮训,使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教职工服务育人的能力。
(四)构建优雅的校园环境是做好服务育人的有效途径
构建优雅的校园环境不仅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需要,而且是高校做好服务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校园环境主要包括两部分:优良的校风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整洁、优雅、有序的校园环境,文明和睦的服务氛围的创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人际观。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群体协作精神,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倾注人文关怀是做好服务育人的关键
高校的服务育人工作要着眼于人性化的具体服务,把人文关怀贯穿在服务的全过程。
1.用心服务
用心服务就是要求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心里要“装着学生”,提供的工作服务、学习服务、生活服务和就业服务都要用心谋划、别具匠心,既要提供大众服务,又要考虑个性服务,既要满足普通人的服务要求,又要特别关注贫困生等特殊群体。用心服务体现出来的是以心换心、换位思考。
2.真情服务
每位教师的温情鼓励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每位教职工的善意和微笑都会使学生倍感温馨;公寓楼的小贴士可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医护人员的关心呵护会使病中同学感到人间的真情。诸如此类带着感情的服务,最能体现人文关怀,也最能打动人心。
总之,服务育人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赋予了永恒的积极意义。面对形势的不断发展,高校必须转变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服务育人的机制和形式,为高校人才的培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裕钊.论新形势下高校管理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胡安宏,盘永才.“服务育人”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2)
[3]罗昌勤 生态学视野下构建高校服务育人体系生态平衡的思考[J].云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4)
[4]易际培.基于信息化的高校服务育人新体系构建[J].才智,2010(11)
关键词:高校;服务育人;功能.;思考
一、高校服务育人及功能的内涵
高校的“服务育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服务育人”强调“大服务”的理念:高校的各个工作部门都和学生息息相关,所有工作环节都具有服务学生的意义,因而都应具有育人功能;高校的教职员工都被学生尊称为“老师”,因而都具有服务育人义务。狭义上的“服务育人”重在强调教辅部门和后勤机关的服务职责,这些部门的服务性工作,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把党和国家对师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服务育人功能,具体而言,是指学校在教学、图书、实验工作以及教务、学生、后勤等各项管理工作中以真诚的工作作风,和蔼的工作态度,完善的服务措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优质的服务,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当前高校服务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已经认识到服务育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服务育人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服务育人机制不健全,未能做到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虽然一些高校建立起了服务育人领导、管理、监督和奖惩机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执行力和奖惩力,缺乏服务育人的完整体系。实际上,高校服务育人应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毕业、就业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但是许多高校教学部门负责教学,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服务是后勤部门和辅导员的事,没有形成“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仍然存在着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的现象,未能形成合力,因而在制定部门规章制度时,习惯从部门利益出发,本位主义现象严重,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
(二)服务育人主体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学校教职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高校教职员工尽管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目的都是为学生服务。然而,一些高校教职员工缺乏“为学生服务”、“管理也是服务”、“服务必须育人”的理念,在工作中未能做到热情服务,真诚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未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导致学生不满情绪的增加,甚至出现校园群体事件。
这就要求高校应努力提高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使每一位教职员工能够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确立服务育人的观念,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服务育人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
受传统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服务意识仍然仅限于某些职能部门,认为服务仅仅是后勤部门的事情,服务育人也缺乏深度和广度,还没有形成“大服务育人”的观念,服务育人的目标定位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仍然习惯于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要求所有学生,教育目标只有高度,没有形成梯度,忽略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导致服务育人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
三、高校服务育人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做好“服务育人”的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高校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高校要落实这些要求,实现服务育人的目的,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服务理念,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提高学校服务育人水平迫在眉睫。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服务理念就是要确立以学生为工作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需要,以学生成才为工作目标,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通过规范的服务、优秀的服务队伍、灵活的服务内容和便捷的服务方式,努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服务理念的更新中,要坚持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不仅做到“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还要做到“依靠学生、满足学生、发展学生”。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管理方法,为学生成功成材搭台,增强学校的亲和力与归宿感,激发学生奋发有为、积极上进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全员思想道德建设是做好“服务育人”的基础
高校要充分认识服务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广大教职工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增强服务育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服务”和“育人”这两者的逻辑关系来看,服务是育人的过程和前提,育人寄寓在服务的过程中,只有通过良好的服务,才能发挥育人的作用,达到育人的目的。由此可见,服务是高校立足生存之根源,是高校全部工作的内核和载体;对广大教职工来说,服务是基本工作内容,高校全体教职工从学生入学到就业、从吃饭到住宿、从课堂到实习、从教学到活动,时时处处都要接触到学生,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认知的升华和道德的修炼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首先要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牢记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是自己的天职,真诚、真心、自愿、诚恳地做好服务工作。其次,高校党委要重视全体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开展爱校、爱岗、爱生教育,全员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高校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服务意识,身体力行开展优质服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服务育人的保障
制度是育人的保障,也是管理的标尺。高校要建立健全规范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开展服务育人奠定保障机制和工作依据。
1.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推行规范服务
规范服务重在建立切合实际的质量标准体系,尽可能使所有工作岗位都按照社会同行业标准来实施。实行分级量化考核,出台教学督导、后勤服务、学生管理、教师培训等日常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日常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管理漏洞,适时完善相应的标准。
2.建立多渠道信息沟通机制,用制度保障服务
构建高校服务育人管理新体系,在学校层面成立服务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和服务工作评价考评办公室,强化对下属二级单位工作情况的检查、评估、监督和管理,建立多渠道、全天候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第一,建立意见反馈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实施“校长接待日”活动、开放校长信箱、建立政务微博等方式,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所提意见建议及时回复落实;第二,建立全天候投诉值班制度,设立服务热线,推行服务承诺制和服务问责制,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第三,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建以学生为主的服务质量监督员队伍,随时监督。
3.加强教职工培训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育人能力
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掌握服务技能,才能提升服务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高校要重视教职工培训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教职工培训体系,做好培训规划,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地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集中轮训,使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教职工服务育人的能力。
(四)构建优雅的校园环境是做好服务育人的有效途径
构建优雅的校园环境不仅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需要,而且是高校做好服务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校园环境主要包括两部分:优良的校风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整洁、优雅、有序的校园环境,文明和睦的服务氛围的创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人际观。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群体协作精神,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倾注人文关怀是做好服务育人的关键
高校的服务育人工作要着眼于人性化的具体服务,把人文关怀贯穿在服务的全过程。
1.用心服务
用心服务就是要求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心里要“装着学生”,提供的工作服务、学习服务、生活服务和就业服务都要用心谋划、别具匠心,既要提供大众服务,又要考虑个性服务,既要满足普通人的服务要求,又要特别关注贫困生等特殊群体。用心服务体现出来的是以心换心、换位思考。
2.真情服务
每位教师的温情鼓励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每位教职工的善意和微笑都会使学生倍感温馨;公寓楼的小贴士可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医护人员的关心呵护会使病中同学感到人间的真情。诸如此类带着感情的服务,最能体现人文关怀,也最能打动人心。
总之,服务育人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赋予了永恒的积极意义。面对形势的不断发展,高校必须转变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服务育人的机制和形式,为高校人才的培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裕钊.论新形势下高校管理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胡安宏,盘永才.“服务育人”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2)
[3]罗昌勤 生态学视野下构建高校服务育人体系生态平衡的思考[J].云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4)
[4]易际培.基于信息化的高校服务育人新体系构建[J].才智,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