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应与汉字字形的审美结合,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形体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识字教学;汉字字形;美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标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汉字的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读字音,还要会写字形。在字音、字形、字义的学习中,字形的教学是最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的,也是最容易让学生藉由汉字去窥探中华传统文化之精深博大的。
说到字形的学习的美育,不得不提中华书法艺术。以中国传统的观念看,字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汉字书写的漂亮与否,往往与人格、品德、风度等联系在一起。人们在书写汉字的同时,也赋予了汉字更多的文化内涵。汉字在不断的演变历史中,已超越了符号代码本身,升华为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增添了审美的价值。
汉字的起源近似于图画。而汉字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生不息,汉字的字形有着迷人的魅力。如何才能在汉字的书写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写者的内在修养?一个汉字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应当如何布局?每一笔的书写在起笔落笔间如何权衡?
在汉字书写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写这个字,更要让学生学会写好汉字。汉字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法正是从艺术化的角度对汉字进行了美的升华。从这一方面看,汉字是一种空间的艺术。空间艺术是形式教育的主要手段。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汉字书写是由学习书写笔画开始的。每个学生在学写汉字的伊始,总是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田字格练习书写汉字。田字格在学生学习书写汉字时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固定的空间。众所周知,汉字的结构有繁有简,汉字的筆画有多有少,但是,他们都必须在相同的空间中写出来。初学写汉字者往往在书写汉字时会大小不一,高低不齐。而且也会认为笔画繁多的汉字在田字格里装不下,有的学生在书写汉字时甚至会将汉字写到田字格的外面去,汉字形体实在不雅。这时,教师就会提醒学生:书写汉字时注意字体的间架结构。这一个汉字中哪些部分的部首笔画应当放在田字格的哪部分位置,哪些笔画要长一些,哪些笔画是要注意短一些,汉字才不至溢于字格之外。所谓“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书写练多了,慢慢地学生就学会如何在田字格中有效地运用空间,为一个汉字布局。历经若干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会在书写的过程中自己找到书写漂亮的规律,会把每一个字都写得大小相对匀称。这时候再去看学生的字就会发现较之初学时工整多了。若再经数年的磨练,学生还会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
再者,一个汉字并不是只要布局完好就是书写优美的汉字,原因在于:汉字是由若干笔画组成的。每一横、每一竖、每一撇、每一捺的下笔都有所讲究,顿笔该如何顿、提笔该如何提,笔锋该如何处理,哪怕是相同的笔画,在不同的汉字当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撇这一笔画就横撇竖撇之分。教会学生不仅要能书写正确的笔画,更要能书写优美的汉字笔画。只有笔画写好了,汉字才有可能书写好。所以汉字书写的教学总是先教笔画,再教汉字。语文教师在布置书写练习时总时先书写笔画,再书写汉字。
学生在学习写字的时候,自己会思考:怎样书写字体才会更漂亮呢?学生自主地思考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是一个审美范畴的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不需要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对审美对象进行分析研究。但是他们作为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汉字进行书写并努力写好汉字的过程中,就已经唤醒了内心的审美意识,能动地对汉字的美进行了批判。通过具体的形式,会从一个六七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美,对美的规律会有最初步最感性的认识。尽管具体的美的标准因人而异。
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会随书写者的学识、教养、心情因素不同而有所不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自己所写的汉字,即便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个学生写的同一个汉字,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教会学生书写漂亮的汉字。因此,在书写完生字后要让他们学会自己审阅自己书写的汉字。比如,小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生字后要在课本的田字格上书写生字。每个汉字要书写大概三次左右。在他们写完以后,让他们自己找出一个认为写得最好的汉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如何,哪些笔画放在田字格的哪些地方会显得字体更美。再让学生将自己书写的汉字和课文中出现的范字相比较,看能不能写得和范字一样美。换句话说,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美的理解可以从对范本的模仿中感受。
从历史的经验看,大凡书法家,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作为对汉字书写教学的辅助方式,适当的让学生描摹如颜体等硬笔书法字帖,也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在描摹书法大家的字帖的过程中,也能从汉字的书写感受书法大家的气度、修养、学识等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其独特的个性魅力。
第一学段学习的重点是汉字。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汉字学习的过程就是将我国的文化文明代代相传的过程。教师在教授汉字书写时,可以适当利用课本上出现的象形字与今天的汉字作小小的比较,告诉学生有关汉字形体变化的小故事。比如,根据汉许慎《说文解字》的释义,“日”字最初的意义是“太阳”。当学生看到“日”的初文,再联想是否与平时看到的太阳的形状相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这些汉字的初文往往近似于图画,利用学生对图形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感受汉字初文之美,进而发现汉字字形之美。
从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与地位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汉字体现作为工具的使用功能,还应重视汉字本身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汉字本身也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重视审美的教育,使汉字能够代代相传,使我国传统美学得以薪火相传,是师者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2]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2).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3).
[5]莫雷.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1).
【关键词】识字教学;汉字字形;美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标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汉字的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读字音,还要会写字形。在字音、字形、字义的学习中,字形的教学是最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的,也是最容易让学生藉由汉字去窥探中华传统文化之精深博大的。
说到字形的学习的美育,不得不提中华书法艺术。以中国传统的观念看,字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汉字书写的漂亮与否,往往与人格、品德、风度等联系在一起。人们在书写汉字的同时,也赋予了汉字更多的文化内涵。汉字在不断的演变历史中,已超越了符号代码本身,升华为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增添了审美的价值。
汉字的起源近似于图画。而汉字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生不息,汉字的字形有着迷人的魅力。如何才能在汉字的书写中最大限度地展现写者的内在修养?一个汉字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应当如何布局?每一笔的书写在起笔落笔间如何权衡?
在汉字书写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写这个字,更要让学生学会写好汉字。汉字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法正是从艺术化的角度对汉字进行了美的升华。从这一方面看,汉字是一种空间的艺术。空间艺术是形式教育的主要手段。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汉字书写是由学习书写笔画开始的。每个学生在学写汉字的伊始,总是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田字格练习书写汉字。田字格在学生学习书写汉字时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固定的空间。众所周知,汉字的结构有繁有简,汉字的筆画有多有少,但是,他们都必须在相同的空间中写出来。初学写汉字者往往在书写汉字时会大小不一,高低不齐。而且也会认为笔画繁多的汉字在田字格里装不下,有的学生在书写汉字时甚至会将汉字写到田字格的外面去,汉字形体实在不雅。这时,教师就会提醒学生:书写汉字时注意字体的间架结构。这一个汉字中哪些部分的部首笔画应当放在田字格的哪部分位置,哪些笔画要长一些,哪些笔画是要注意短一些,汉字才不至溢于字格之外。所谓“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书写练多了,慢慢地学生就学会如何在田字格中有效地运用空间,为一个汉字布局。历经若干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会在书写的过程中自己找到书写漂亮的规律,会把每一个字都写得大小相对匀称。这时候再去看学生的字就会发现较之初学时工整多了。若再经数年的磨练,学生还会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
再者,一个汉字并不是只要布局完好就是书写优美的汉字,原因在于:汉字是由若干笔画组成的。每一横、每一竖、每一撇、每一捺的下笔都有所讲究,顿笔该如何顿、提笔该如何提,笔锋该如何处理,哪怕是相同的笔画,在不同的汉字当中,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撇这一笔画就横撇竖撇之分。教会学生不仅要能书写正确的笔画,更要能书写优美的汉字笔画。只有笔画写好了,汉字才有可能书写好。所以汉字书写的教学总是先教笔画,再教汉字。语文教师在布置书写练习时总时先书写笔画,再书写汉字。
学生在学习写字的时候,自己会思考:怎样书写字体才会更漂亮呢?学生自主地思考的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是一个审美范畴的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不需要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对审美对象进行分析研究。但是他们作为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汉字进行书写并努力写好汉字的过程中,就已经唤醒了内心的审美意识,能动地对汉字的美进行了批判。通过具体的形式,会从一个六七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美,对美的规律会有最初步最感性的认识。尽管具体的美的标准因人而异。
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会随书写者的学识、教养、心情因素不同而有所不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自己所写的汉字,即便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个学生写的同一个汉字,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教会学生书写漂亮的汉字。因此,在书写完生字后要让他们学会自己审阅自己书写的汉字。比如,小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生字后要在课本的田字格上书写生字。每个汉字要书写大概三次左右。在他们写完以后,让他们自己找出一个认为写得最好的汉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如何,哪些笔画放在田字格的哪些地方会显得字体更美。再让学生将自己书写的汉字和课文中出现的范字相比较,看能不能写得和范字一样美。换句话说,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美的理解可以从对范本的模仿中感受。
从历史的经验看,大凡书法家,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作为对汉字书写教学的辅助方式,适当的让学生描摹如颜体等硬笔书法字帖,也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在描摹书法大家的字帖的过程中,也能从汉字的书写感受书法大家的气度、修养、学识等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其独特的个性魅力。
第一学段学习的重点是汉字。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汉字学习的过程就是将我国的文化文明代代相传的过程。教师在教授汉字书写时,可以适当利用课本上出现的象形字与今天的汉字作小小的比较,告诉学生有关汉字形体变化的小故事。比如,根据汉许慎《说文解字》的释义,“日”字最初的意义是“太阳”。当学生看到“日”的初文,再联想是否与平时看到的太阳的形状相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这些汉字的初文往往近似于图画,利用学生对图形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感受汉字初文之美,进而发现汉字字形之美。
从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与地位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汉字体现作为工具的使用功能,还应重视汉字本身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汉字本身也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重视审美的教育,使汉字能够代代相传,使我国传统美学得以薪火相传,是师者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2]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2).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3).
[5]莫雷.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