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指导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阅读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内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作为起步阶段,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独立自主阅读及终身阅读奠定基础。本文旨在研究语境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从语境理论的三个方面:上下文,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入手,按照“计划实施—观察—反馈调整”的行动研究计划进行了三轮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基于语境理论的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其阅读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和阅读策略。
  【关键词】语境理论;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一、背景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阅读和思维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小学英语的阅读课堂侧重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即教师采取片段式语法教学,主要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词汇和语法难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短语和句子的表面意义上,这对他们的阅读理解是不利的。
  近年来,部分教师也注意到了枯燥无聊的阅读课堂,并开始在情境教学方面有所创新,将情境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但仅以单一的情境创设,并不能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逻辑思维性,更无法习得阅读技能与策略。基于语境理论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导作用,使其能在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技能,习得阅读策略,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理论基础与框架
  在生产篇章时,篇章生产者将篇章置于一定的社会,语言和物质世界的制约之中,这种与篇章相互作用的社会,语言和物质世界被称为语境。
  语境这一概念理论最初是由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教育学家韩礼德曾把它称之为所谓的登记册。胡壮麟在其基础上提出广义的语境观:语言语境,即上下文;发生言语行为时的实际情况,包括参与者的主观因素如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兴趣,心境等;交际双方的共有经验,即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狭义的语境观认为语境包括三个要素:上下文,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
  语境概念的提出对英语教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小学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贯穿语境理论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篇章和把握篇章大意要领的必要条件。
  三、行动研究计划
  (一)研究问题和行动计划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中,由于缺乏语境概念,学生们的语言重构能力和理解能力无法支撑他们阅读篇章,即使他们在遇到阅读阻碍的时候频繁地查询词典也无法读懂文段意思。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语境理论对外语教学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基于这一理论框架,我们对小学英语阅读课堂进行了三轮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第一轮
  1.行动实施
  上下文在语境理论里尤为重要,学生就是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某些词句甚至是整个篇章。因此,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上下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去帮助他们从上下文获取信息。
  例如,在学习Alice in Wonderland的时候,学生们在第一次阅读后会对cannot get through这个短语觉得困惑,由于不理解它的意思,所以也难以判定接下来发生事情的先后顺序,但其实这个答案我们可以从上下文去找。在文本前面的叙述和后面分供排序的句子中都可以找到。
  “兔子撒开腿跑了,Alice在后面追!
  Alice跳进一个山洞,发现一个小门。
  Alice太大个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去设计给学生的问题链:Alice遇到了谁?兔子看到Alice后发生了什么?Alice在山洞发现了什么?
  2.观察
  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们就必须仔仔细细地阅读文章,一旦他们获取到信息,并把它们结合起来,很大可能就会知道cannot get through指的是穿不过(门)。作者在这里这样说是因为Alice想追着兔子跑,但是门太小了,所以她过不去。学生们也会知道,兔子是从山洞的门里跑掉的,那么他们就必须回到之前的文本去阅读和寻找Alice是怎么知道兔子是从门里跑掉的,同理可得下文中run through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会有意无意和他人讨论和合作。大多数学生似乎很感兴趣,甚至会和同伴比赛谁先找到正确答案,这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3.反馈
  然而,尽管学生们可以从上下文找到答案,但他们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兔子穿着衣服?还从小门跑出去?Alice为什么要追兔子?他们也难以确定门有多小?Alice是怎么从小门出去?这时,图片和音视频就起到作用了,这些多媒体可以最大程度还原文中描述的场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言技能和语用能力。因此,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就在情境的创造上,即情境语境。
  (三)第二轮
  1.行动实施
  第一轮的研究表明,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难,但他们仅知道一些细节信息,却缺乏对故事整体情境的了解。根据语境理论,情境语境包括周围环境,参与者,时间和地点等,这些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体验。因此,在学习文本前,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视频。在观赏视频前,我们要设计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故事主人公有谁?有什么特征?兔子遇到Alice,双方有什么反应?山洞里有什么东西?观赏视频之后,我們也要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角色扮演活动。
  2.观察
  学生在视频里能看到穿大衣的兔子,Alice的惊讶反应,还有山洞里的小钥匙和小门,甚至他们可以直观感受喝了药水的Alice是如何缩小的。在观看的同时,他们的面部表情和感受也跟着起起伏伏。视频结束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互相讨论这些问题,可以看到,大部分人都能生动地谈论并解释。有些学生甚至会模仿视频中的角色表演,再将其重新演绎出来,整个班级活跃而充满激情。   3.反馈
  在第二轮研究中,我们发现情境语境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有重要意义。他们像故事中的人一样去看去演去感受,去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背景。然而,学生除了对穿衣服的兔子,神奇的药水感到新鲜,也对小门后的世界毫无概念,自然不会对Alice的惊讶有共鸣,甚至疑惑为什么有神奇小门?所以,我们下一步的行动研究就来看看文化语境。
  (四)第三轮
  1.行动实施
  文化语境是指文本涉及的文化背景或习俗。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学生应该去了解相关的文化信息。有了大的知识框架,他们不仅可以快速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拓展对其他国家的了解。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前查阅作家的信息,如,名字和写作风格,也可以查故事的时代背景,作者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情节?甚至可以观看作家对故事的解说,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观察
  借助课前了解,学生很容易能理解角色行为和故事发展,也会在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小组中讨论。
  更重要的是,他们甚至可以对故事的结局有自己的想法,并对文中某些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理解。
  3.反馈
  为了获得更多相关背景文化,学生在课前后会花更多时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查找。这有利于提高其自学能力,拓宽其知识面。但小部分缺乏自行搜索信息能力的学生可能会落后于其他同学。
  五、研究效果
  我们随机采访了班上的一些学生,了解他们对这种学习方法的感受,并得到如下反馈:
  “这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我觉得对文本的理解要深入得多。”
  “一些之前不懂的地方变得简单了,而且我很喜欢与他人合作。”
  “我喜欢这种方式,因为我能与同学们分享他们可能不知道的,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阅读课有趣多了。说实话,我感到很自在很放松。”
  但仍有少数学生持不同意见:
  “我不喜欢,因为我不知道课前要准备什么。”
  “我不敢与他人交流。这让我感到有些焦虑,但我不得不承认,在听别人的观点时,我对阅读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
  我们随即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虽然有部分人觉得不太习惯,但近80%的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六、启发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认为语境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语境理论的运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好方法。但是,从收到的反馈和观察来看,以下几个因素仍需改进:1.部分学生在阅读前可能不知道应该查看什么,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到他们对重要信息的获取能力,例如可以提前提供一些建议供参考。2.有些学生不敢沟通,所以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每个人至少发言一次。3.教师应该熟悉文本,准备充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阅读。
  参考文献:
  [1]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84-86.
  [2]麻沛.情景教学法在小学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研究,2019(08).
  [3]郁巍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影响下小学英语教学中语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刘洋.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 2016(1):27-28.
  [5] Qian Yuan.Stylistics: A Coursebook for Chinese EFL Student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14.
  [6]秦楓,洪卫,郎曼.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7):70-75.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孩子的拼音零基础。而且汉语拼音本身的复杂性,它难读、难记,加上内容多而且枯燥,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里,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对一年级新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把握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学好拼音、用好拼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趣、活、巧”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拼音教学
【摘要】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是思想最不稳定的阶段。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监护,他们非常容易受网络、手机游戏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养成不良习惯甚至误入歧途。因此,初中阶段在进行文化知识传播的同时,还要尤为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只有学生的德育水平上了新台阶,才会确保学生认真学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那么新形势下,我们农村初中
【摘要】当今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因为一些公众道德意识的缺失和转型期社会的某些特殊性,造成道德冷漠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拥有良好品德,我们会站得更高,望得更远,跑得更快。因此,我们要从小密切关注、时刻狠抓学生品德的培养。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来源于生活实际,来源于生活的点滴。我们要依托好这个源头,不放过任何一次培育品德的时机,以期引发品德体验与认识,唤醒内心深层次的品德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
【摘要】汉字的书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写字教学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掌握汉字的笔画书写规律、写好规范字,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本文就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现状和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写字;兴趣;指导;示范  汉字书写是学生最基本的一项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综合语文
【摘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标志。本文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以《掷一掷》教学为例,结合教学环节,阐述在具体的数学操作活动与思考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据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数据分析观念”列为十个核心词之一,文中也十分明确地提出了积累相关的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基本活动
【摘要】班风建设到底有多重要?这是一个很有必要静心思考的问题。一个班良好的班风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班级管理中具有统领的作用。班主任既是班级的参与者和执行者,班主任的激情很重要;班级管理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班主任要有以终身受益的理念去培养学生;每个班主任都应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班级管理艺术。班主任只要用心抓好每一个细节,班级管理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班主任;学生;教育;方法  
【摘要】隨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文章简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方法单一、考核评价仍需优化三个问题,从建立学习小组、借助多媒体设备、生活化教学、优化考核评价系统四方面入手,阐明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的策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方法的创新,是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综合质量的基础。本文首先对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应用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且根据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施特点,制定了提升微课应用质量的具体策略,对确保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质量的优化,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关键词】微课;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微课的引进和应用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良创新带来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实现对英语教学改革相关需求的研究分析
【摘要】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了解每一个后进生的特征,有的放矢,讲究方法,缓缓引导他们走向正道。这个过程或许很漫长,但只要我们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爱心;耐心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这种观点,那时笔者不以为然,觉得“泥就是泥,云就是云,云泥殊途,怎能改变呢?”但随着教育年限与日俱增,与形形色色的后
【摘要】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数学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动手操作。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不仅可以使得小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进行消化,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简析其重要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