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合作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首先在美国兴起,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十年里取得相对较大的发展,这种教学理论和策略是有一定的创意和实效的,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或群体在某一活动中,为完成某一任务而建立起的相互之间的互助合作人际关系。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具有目标性、互动性、分享性。是指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的协调关系,这种协调关系中包括了新型、和谐、民主与平等。学生在这种相对于比较宽松的环境或氛围中,相互合作的意识、态度、情感都会得到培养,他们的合作契合度也会得到提高。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完成同学之间的共同任务为目标,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
2011年新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或特点来制定,所制定的语文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这也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根据学生之间学习情况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探究意识。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时,可以先对学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每个人的思想都不同,但如果彼此进行交流,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就不止一种思想了。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并无穷的,他们的思维空间都是超越时空的,而这许多思维都会在这超越时空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帮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的学习方式中增进了交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他们也能获得知识,视野也就更广阔。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想要有效率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就应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样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也就是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相对提高,有效的合作学习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以人为本,激发合作兴趣
如今,由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同,很多学生对于较为难的问题都采取逃避的方式,都不愿意去深入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发挥,学习效率也就降低了。因此,目前教师们的教学工作重点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完成。在如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下,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学生之间相互组成的这一个“整体”,也要研究“整体”之间的“个体”。不仅要重视“整体”所发挥的作用,也要肯定“个体”的发展。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一起体会学习过程,探索规律,分担忧虑以及分享喜悦。
(二)在科学学习中提高合作质量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和组织的作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地给学生灌输合作观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来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1.科学地制定相关学习计划和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是合作小组,小组的搭配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4~6人最好。在搭配小组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特点,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搭配,小组中要有成绩好、中、差区别的同学,并且不能忽视那些非智力因素。在小组组成之后,要对小组里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侧重任务,要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小组里应该设置组织、记录、整理资料、发言等职位,在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每个职位的人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
2.独立思考在合作学习当中很重要。
引导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得到老师的任务时往往一股脑地直接讨论,根本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情况。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往往使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并且小组之间所讨论的问题往往脱离实际。而我们进行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多人交流讨论出来的结果能够拓宽学生思考的路子,并且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思想传递从而取得取长补短的效果。而这一切的进行都是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在思考无头绪时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得到的结果才具有实际合作意义。
3.教给合作的方法,提高合作的质量。
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表现着手。针对大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强而合作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提醒学生学会倾听,训练学生归纳意见发表观点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特点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提高学生求知欲以及在团体中的合作能力。
然后,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促进交流,引导学生利用学习任务来进行举例引证,之后诊断意见并且归纳总结。通过这些方式,小组之间的学习效率相对得到提高。通过读和议的方式来表达理解并深化理解。
再次,全班交流共享小组学习的成果。具体组织交流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特有的典型的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交流。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让学生自讲、自评一个故事,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发言人上台讲一讲然后再请同学评一评。这样提高了小组之间相互帮助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性。这时候,教师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这些措施包括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等。这样带来的影响是积极有效的,有利于学生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
最后,要注意合作学习中学习情况差别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作为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是理所应当的。然而,为了让小组取得较高的成绩,一些小组偏重于让优等生发言讲话,优等生的发言代表了全组人的观点,而其他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鲜有露面的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观点得不到阐述,意见得不到交流,长此以往,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三)制定奖励制度,提高合作意识
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能够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制定奖励制度,可以分别奖励小组成员或者奖励小组整体。在这种奖励制度下,学生的竞争力就会加大,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就会形成比较,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局面。如果是奖励给小组整体,小组成员就会互帮互助不让其他人扯后腿,小组中的后进成员也会自己努力不拖别人后退。奖励制度给小组之间或者小组成员之间带来的压力由此可以化为动力,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加强合作,并且彼此帮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都为集体做出贡献。积极地评价和促进小组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采用个人自荐、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形式,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定期评出优秀合作小组奖励流动红旗。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得到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不再局限于眼前,届时他们的目光将会更长远。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协作精神得到加强,整体素质必然上升。
总的来说,有效率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既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更深入更彻底地参与到学习与教学中,他们之间的交流得到深化,合作意识得到加强。这种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多了更直观的感受,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也能充分地表达出来,在这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自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他们更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都得到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令人满意。真正做到“人心齐,泰山移。”
作者单位:云南大理州弥渡县苴力镇初级中学。
合作学习首先在美国兴起,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十年里取得相对较大的发展,这种教学理论和策略是有一定的创意和实效的,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或群体在某一活动中,为完成某一任务而建立起的相互之间的互助合作人际关系。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具有目标性、互动性、分享性。是指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的协调关系,这种协调关系中包括了新型、和谐、民主与平等。学生在这种相对于比较宽松的环境或氛围中,相互合作的意识、态度、情感都会得到培养,他们的合作契合度也会得到提高。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完成同学之间的共同任务为目标,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
2011年新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或特点来制定,所制定的语文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这也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根据学生之间学习情况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探究意识。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时,可以先对学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每个人的思想都不同,但如果彼此进行交流,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就不止一种思想了。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并无穷的,他们的思维空间都是超越时空的,而这许多思维都会在这超越时空的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帮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相互协作相互讨论的学习方式中增进了交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他们也能获得知识,视野也就更广阔。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想要有效率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就应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样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也就是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得到相对提高,有效的合作学习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以人为本,激发合作兴趣
如今,由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同,很多学生对于较为难的问题都采取逃避的方式,都不愿意去深入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发挥,学习效率也就降低了。因此,目前教师们的教学工作重点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来完成。在如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下,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学生之间相互组成的这一个“整体”,也要研究“整体”之间的“个体”。不仅要重视“整体”所发挥的作用,也要肯定“个体”的发展。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一起体会学习过程,探索规律,分担忧虑以及分享喜悦。
(二)在科学学习中提高合作质量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和组织的作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地给学生灌输合作观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来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1.科学地制定相关学习计划和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是合作小组,小组的搭配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4~6人最好。在搭配小组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特点,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搭配,小组中要有成绩好、中、差区别的同学,并且不能忽视那些非智力因素。在小组组成之后,要对小组里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侧重任务,要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小组里应该设置组织、记录、整理资料、发言等职位,在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每个职位的人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
2.独立思考在合作学习当中很重要。
引导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得到老师的任务时往往一股脑地直接讨论,根本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情况。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往往使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并且小组之间所讨论的问题往往脱离实际。而我们进行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多人交流讨论出来的结果能够拓宽学生思考的路子,并且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思想传递从而取得取长补短的效果。而这一切的进行都是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在思考无头绪时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得到的结果才具有实际合作意义。
3.教给合作的方法,提高合作的质量。
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表现着手。针对大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强而合作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提醒学生学会倾听,训练学生归纳意见发表观点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特点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提高学生求知欲以及在团体中的合作能力。
然后,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促进交流,引导学生利用学习任务来进行举例引证,之后诊断意见并且归纳总结。通过这些方式,小组之间的学习效率相对得到提高。通过读和议的方式来表达理解并深化理解。
再次,全班交流共享小组学习的成果。具体组织交流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特有的典型的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交流。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让学生自讲、自评一个故事,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发言人上台讲一讲然后再请同学评一评。这样提高了小组之间相互帮助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性。这时候,教师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这些措施包括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等。这样带来的影响是积极有效的,有利于学生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
最后,要注意合作学习中学习情况差别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作为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是理所应当的。然而,为了让小组取得较高的成绩,一些小组偏重于让优等生发言讲话,优等生的发言代表了全组人的观点,而其他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鲜有露面的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观点得不到阐述,意见得不到交流,长此以往,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三)制定奖励制度,提高合作意识
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能够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制定奖励制度,可以分别奖励小组成员或者奖励小组整体。在这种奖励制度下,学生的竞争力就会加大,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就会形成比较,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局面。如果是奖励给小组整体,小组成员就会互帮互助不让其他人扯后腿,小组中的后进成员也会自己努力不拖别人后退。奖励制度给小组之间或者小组成员之间带来的压力由此可以化为动力,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加强合作,并且彼此帮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都为集体做出贡献。积极地评价和促进小组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采用个人自荐、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形式,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定期评出优秀合作小组奖励流动红旗。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得到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不再局限于眼前,届时他们的目光将会更长远。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协作精神得到加强,整体素质必然上升。
总的来说,有效率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既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更深入更彻底地参与到学习与教学中,他们之间的交流得到深化,合作意识得到加强。这种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多了更直观的感受,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也能充分地表达出来,在这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自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他们更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都得到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令人满意。真正做到“人心齐,泰山移。”
作者单位:云南大理州弥渡县苴力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