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听话的孩子缺少个性”,而“有个性的孩子有时候不听话”,因此难以做到“听话”与“个性”的协调统一。如何做到得而兼之?解决这个问题,必需首先厘清几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听话”。在此处,是指服从某人的言语。但“听话”本身是一个多种因素组合的过程性概念,它包括说“话”者、听“话”者、“说”的方式、“话”的内容等多个要素,不能忽略这些要素,而一味要求孩子“听话”。
第二个概念是“个性”。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容易产生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固执、坦率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
第三个概念是“评价”。对某个对象进行评价的前提是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必须科学,否则得出的结果必定是不全面甚至不正确的。
厘清概念后,再看一看老师们所谓的“困惑”,是不是存在很大问题?这些“困惑”其实是老师们通过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因为对“听话”和“个性”的理解不同,所以评价结果也值得商榷。如果从专业的角度“翻译”这些困惑的话,所谓“听话的孩子缺少个性”,应该指“一切言听计从的孩子缺少鲜明的个性”;所谓“有个性的孩子有时候不听话”,应该指“有着鲜明独特个性的孩子有时候不愿意言听计从”。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材”是什么?就是指有个性的人。对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辨明原委,遵循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学相长的原则,大力实施个性化教育。如此说来,有“个性”的孩子没有错,是我们老师该提高了。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呢?
标准要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如果我们具备了这样的人才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那么孩子们的“个性”反而成了教育的丰富资源。
方式要多样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法。尤其是对那些不愿意言听计从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多问一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不听”“哪些话不听”“怎样让他听”。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事情,则没有必要非让孩子听话。中小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做一做,只要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有何不可呢?
内容要具体化。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再具体一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传道有方、授业有度、解惑有时”,即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切实的计划,把握恰当的分寸。虽然这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但时间就是用来消费的,关键是看我们消费的方向、获得的价值、取得的成效是否有意义。如果我们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消费”着这样具体化的内容,相信老师和学生都会取得质的变化。
工作要常态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孩子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待孩子,我们应该像对待农作物那样敬畏其内在的力量,学会因地制宜、尊重规律、科学管理、长期关注。那种揠苗助长的管理方式,那种只顾效率不顾效益的教育方法,不但毁了孩子,也毁了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原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一个概念是“听话”。在此处,是指服从某人的言语。但“听话”本身是一个多种因素组合的过程性概念,它包括说“话”者、听“话”者、“说”的方式、“话”的内容等多个要素,不能忽略这些要素,而一味要求孩子“听话”。
第二个概念是“个性”。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容易产生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固执、坦率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
第三个概念是“评价”。对某个对象进行评价的前提是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必须科学,否则得出的结果必定是不全面甚至不正确的。
厘清概念后,再看一看老师们所谓的“困惑”,是不是存在很大问题?这些“困惑”其实是老师们通过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因为对“听话”和“个性”的理解不同,所以评价结果也值得商榷。如果从专业的角度“翻译”这些困惑的话,所谓“听话的孩子缺少个性”,应该指“一切言听计从的孩子缺少鲜明的个性”;所谓“有个性的孩子有时候不听话”,应该指“有着鲜明独特个性的孩子有时候不愿意言听计从”。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材”是什么?就是指有个性的人。对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辨明原委,遵循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学相长的原则,大力实施个性化教育。如此说来,有“个性”的孩子没有错,是我们老师该提高了。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呢?
标准要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如果我们具备了这样的人才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那么孩子们的“个性”反而成了教育的丰富资源。
方式要多样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法。尤其是对那些不愿意言听计从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多问一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不听”“哪些话不听”“怎样让他听”。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事情,则没有必要非让孩子听话。中小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做一做,只要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有何不可呢?
内容要具体化。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再具体一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传道有方、授业有度、解惑有时”,即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切实的计划,把握恰当的分寸。虽然这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但时间就是用来消费的,关键是看我们消费的方向、获得的价值、取得的成效是否有意义。如果我们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消费”着这样具体化的内容,相信老师和学生都会取得质的变化。
工作要常态化。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孩子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待孩子,我们应该像对待农作物那样敬畏其内在的力量,学会因地制宜、尊重规律、科学管理、长期关注。那种揠苗助长的管理方式,那种只顾效率不顾效益的教育方法,不但毁了孩子,也毁了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原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