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渠道。它得天独厚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然而小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是“谈写色变”,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烦恼。那么如何改进方法,积极创设条件,促成学生主动参与,使写作成为孩子们人生的一种需要呢?
一、破题立意,明确写作内容主次顺序
写作文是小学生最为头疼的事,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如同狼吃天爷无从下笔,不知道如何写、写什么。因此,教师首先就要教会学生结合生活审题,不会审题,就谈不上写作文,即便下笔千言,也必然离题万里。选材、立意、表情、抒怀和文章结构就更无从谈起。审题就是对一个作文题目的写作要求进行认真思索的过程。要想写出好的作文,作文前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那么,看到一个作文题目,应当怎样一步步审题呢?
1.“破”题,就是教师培养学生精读题目,养成边读边想,抓住与问题相关的量,对重要的字、词、量画线分割标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心体会题目字词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各个字、词、量、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主次序列。如:题目为《我的课余生活》,通过破题就成“我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明确要写的是生活,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是课外的,可以是休息日的,也可以是课间的;是我的,不能写别人的。这样既清楚了题目中限制了什么,又能看到没有限制什么,从而使学生的思路既在限制的范围内,又能发现可供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2.“立”意,指学生通过破题打开思路、融入生活、放开眼光,弄清楚题目意思,弄清楚已经知道什么以及要求什么(已知和未知)。认识和了解问题的结构,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种完整的印象。确立自己要写哪些,表达什么意思,抒发怎样情怀。
3.“领悟”意境体裁,就是指学生在破题立意的基础上,抓住“题心”,框住“文体”,即题目的关键词和体裁,就意味着抓住了题目的“重心”和作文内容的重点,否则作文就会偏题。例如:《记一次比赛》有“记”字,属记叙文,其中“一次比赛”就是题心。这样学生在領悟文章重心、体裁之后,也就知道是写人、写事、写景,还是状物,也知道了写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事。这样,学生明确了写作重心,写出的文章才切合题意。
二、“序”清,“佳”意,通情达理
写作是有要求的,文章的结构、中心意思、材料的主次关系,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主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都是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可能一下子脑子里涌出各种认为很符合题义的典型例子、影象、画面、声音充斥着思路,因此,学生最要应付的已经不再是作文本身,而是脑海中那些互相碰撞的思路和事例。怎样使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写下去,使作文条分缕析、主题彰显呢?
1.“序”清,指写作的内容选材主次有序、思路清,文章的结果明。我们知道,作文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因此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勾画文章结构、材料安排、情感用词,帮助学生积极地思考,打开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思维发散开来,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尽管发现一个题目下有多个思路可写,但经过梳理题目、生活素材、立意、词句的构架和思序,从而选择一条最佳思路,确定中心、拟出提纲,确定文章的先后顺序和主体结构,从而在文章中形成清晰的条理,升华的情感,使文章表现出思维逻辑性,思辩性。
2.“佳”意,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作文立意。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使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表达褒贬感情,喜怒哀乐等等。使学生明确分明而不含糊表达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合理地表情达意。使学生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与扩展、修改病句、句间排列组合等方法,根据语言联系、语境条件,所表达目的、叙写对象、描写场合、表述方式的差异,简明得体、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地通畅表达立意,来充分调动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使立意不会产生歧义。
董广田,甘肃天水市麦积区渭南中心学校教师。
一、破题立意,明确写作内容主次顺序
写作文是小学生最为头疼的事,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如同狼吃天爷无从下笔,不知道如何写、写什么。因此,教师首先就要教会学生结合生活审题,不会审题,就谈不上写作文,即便下笔千言,也必然离题万里。选材、立意、表情、抒怀和文章结构就更无从谈起。审题就是对一个作文题目的写作要求进行认真思索的过程。要想写出好的作文,作文前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那么,看到一个作文题目,应当怎样一步步审题呢?
1.“破”题,就是教师培养学生精读题目,养成边读边想,抓住与问题相关的量,对重要的字、词、量画线分割标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心体会题目字词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各个字、词、量、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主次序列。如:题目为《我的课余生活》,通过破题就成“我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明确要写的是生活,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是课外的,可以是休息日的,也可以是课间的;是我的,不能写别人的。这样既清楚了题目中限制了什么,又能看到没有限制什么,从而使学生的思路既在限制的范围内,又能发现可供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
2.“立”意,指学生通过破题打开思路、融入生活、放开眼光,弄清楚题目意思,弄清楚已经知道什么以及要求什么(已知和未知)。认识和了解问题的结构,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种完整的印象。确立自己要写哪些,表达什么意思,抒发怎样情怀。
3.“领悟”意境体裁,就是指学生在破题立意的基础上,抓住“题心”,框住“文体”,即题目的关键词和体裁,就意味着抓住了题目的“重心”和作文内容的重点,否则作文就会偏题。例如:《记一次比赛》有“记”字,属记叙文,其中“一次比赛”就是题心。这样学生在領悟文章重心、体裁之后,也就知道是写人、写事、写景,还是状物,也知道了写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事。这样,学生明确了写作重心,写出的文章才切合题意。
二、“序”清,“佳”意,通情达理
写作是有要求的,文章的结构、中心意思、材料的主次关系,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主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都是有一定思路的,把握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发现文章的主旨。小学生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可能一下子脑子里涌出各种认为很符合题义的典型例子、影象、画面、声音充斥着思路,因此,学生最要应付的已经不再是作文本身,而是脑海中那些互相碰撞的思路和事例。怎样使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写下去,使作文条分缕析、主题彰显呢?
1.“序”清,指写作的内容选材主次有序、思路清,文章的结果明。我们知道,作文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因此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勾画文章结构、材料安排、情感用词,帮助学生积极地思考,打开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思维发散开来,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尽管发现一个题目下有多个思路可写,但经过梳理题目、生活素材、立意、词句的构架和思序,从而选择一条最佳思路,确定中心、拟出提纲,确定文章的先后顺序和主体结构,从而在文章中形成清晰的条理,升华的情感,使文章表现出思维逻辑性,思辩性。
2.“佳”意,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作文立意。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使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表达褒贬感情,喜怒哀乐等等。使学生明确分明而不含糊表达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合理地表情达意。使学生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压缩与扩展、修改病句、句间排列组合等方法,根据语言联系、语境条件,所表达目的、叙写对象、描写场合、表述方式的差异,简明得体、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地通畅表达立意,来充分调动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使立意不会产生歧义。
董广田,甘肃天水市麦积区渭南中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