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因此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中学生随着外语知识的增加和外语技能的提高,也应逐步了解和熟悉该语言的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特点及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的分析,介绍了几种适当的文化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 文化意识
一、文化和文化意识
新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挖掘文化因素,对比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应成为教学的重点。那么,什么是文化?文化意识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文化的含义
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自古以来,对文化的定义可谓千人千面。《中国古文化史》列举了对文化的四种解释,基本概括了各种观点:一,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文化是指除去物质财富的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风俗习惯,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三,文化是指文学艺术而言;四,文化有时用做与政治经济两者并列的东西。这四种对文化的定义范围各不相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定义倾向于第一种广义的概念。1比如说:英国男士的绅士风度,欧美的哥特式建筑,流行美国的乡村音乐,风靡全球的NBA等等都是一种文化。
(二)文化意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现行的《课程标准》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意识”一项的目标
要求时规定“文化意识”目标的内容为“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Hanvey. R 在他的“Cross-cultural awareness(跨文化交际意识)”一书中指出了文化意识的四个层次,其中包括文化意识的表面性、细微性、脑力分析性和文化意识如何引起共鸣。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是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异域文化,提高文化理解能力,提高文化对比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处理异域文化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我们学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利用它达到人们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交际策略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教授一些与交际相关的文化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学英语教科书上有这样一组对话:
A: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Liu Bing.
A:How old are you?
B:I’m 20.
A:Where are you going?
B:I’m going to the cinema.
这是一段典型的中国式对话,如果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个初次见面的英美人如此提问,其场面不知道该有多么尴尬。
我国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只注重教授语言基本能力,由于缺乏相应的交际环境,社交能力一直被忽视。其结果就是英语学习者掌握了很多的语言知识,但不敢开口说话,也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例如:“Never mind.”的意思为“没关系”,但当别人向你表示谢意说“Thank you.”时,若回答“Never mind.”就没“It’s my pleasure.”合适。再如,商店的售货员经常问顾客:“您想要点什么?”就应该翻译成“Can I help you?”而不是“What do you want?”
因此,让学生们学习西方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就是让他们了解在另外一种文化氛围中生活的人的行为举止,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想观念,最终让他们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技能。
三、文化导入的原则与方法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一些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文化教学贯穿于其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那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与方法呢?
(一)应遵循的原则
1.实用性
实用性原则要求老师介绍的文化的内容和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必须紧密结合,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必须密切相关。
2.循序渐进性
循序渐进性原则要求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来确定所要介绍的文化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
(二)文化导入的方法
1.融合导入法
融合导入法就是把要导入的文化内容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方法。文化内容本身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学习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实践学习法
学生可以通过听英文歌曲,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看原声电影,举办外国文化知识专题讲座等具体的语言实践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外国朋友,让他们通过书信或者E-mail进行交流。有了这些经验,学生们在将来的跨文化交际中会更有信心。
四、结论
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获得语言交际能力,而且要获得进一步学习外族文化的能力。因此,中学阶段的外语学习应适当导入目的语文化和一些其它文化内容,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文化学习和专题研究打下良好基础。这就是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导入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 文化意识
一、文化和文化意识
新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挖掘文化因素,对比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应成为教学的重点。那么,什么是文化?文化意识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文化的含义
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自古以来,对文化的定义可谓千人千面。《中国古文化史》列举了对文化的四种解释,基本概括了各种观点:一,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文化是指除去物质财富的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风俗习惯,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三,文化是指文学艺术而言;四,文化有时用做与政治经济两者并列的东西。这四种对文化的定义范围各不相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定义倾向于第一种广义的概念。1比如说:英国男士的绅士风度,欧美的哥特式建筑,流行美国的乡村音乐,风靡全球的NBA等等都是一种文化。
(二)文化意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现行的《课程标准》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意识”一项的目标
要求时规定“文化意识”目标的内容为“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Hanvey. R 在他的“Cross-cultural awareness(跨文化交际意识)”一书中指出了文化意识的四个层次,其中包括文化意识的表面性、细微性、脑力分析性和文化意识如何引起共鸣。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是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异域文化,提高文化理解能力,提高文化对比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处理异域文化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我们学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利用它达到人们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交际策略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教授一些与交际相关的文化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学英语教科书上有这样一组对话:
A: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Liu Bing.
A:How old are you?
B:I’m 20.
A:Where are you going?
B:I’m going to the cinema.
这是一段典型的中国式对话,如果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个初次见面的英美人如此提问,其场面不知道该有多么尴尬。
我国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只注重教授语言基本能力,由于缺乏相应的交际环境,社交能力一直被忽视。其结果就是英语学习者掌握了很多的语言知识,但不敢开口说话,也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例如:“Never mind.”的意思为“没关系”,但当别人向你表示谢意说“Thank you.”时,若回答“Never mind.”就没“It’s my pleasure.”合适。再如,商店的售货员经常问顾客:“您想要点什么?”就应该翻译成“Can I help you?”而不是“What do you want?”
因此,让学生们学习西方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就是让他们了解在另外一种文化氛围中生活的人的行为举止,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想观念,最终让他们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技能。
三、文化导入的原则与方法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一些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文化教学贯穿于其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那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与方法呢?
(一)应遵循的原则
1.实用性
实用性原则要求老师介绍的文化的内容和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必须紧密结合,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必须密切相关。
2.循序渐进性
循序渐进性原则要求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来确定所要介绍的文化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
(二)文化导入的方法
1.融合导入法
融合导入法就是把要导入的文化内容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方法。文化内容本身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学习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实践学习法
学生可以通过听英文歌曲,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看原声电影,举办外国文化知识专题讲座等具体的语言实践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外国朋友,让他们通过书信或者E-mail进行交流。有了这些经验,学生们在将来的跨文化交际中会更有信心。
四、结论
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获得语言交际能力,而且要获得进一步学习外族文化的能力。因此,中学阶段的外语学习应适当导入目的语文化和一些其它文化内容,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文化学习和专题研究打下良好基础。这就是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导入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