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文化意识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因此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中学生随着外语知识的增加和外语技能的提高,也应逐步了解和熟悉该语言的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学生特点及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的分析,介绍了几种适当的文化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 文化意识
  
  一、文化和文化意识
  新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挖掘文化因素,对比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应成为教学的重点。那么,什么是文化?文化意识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文化的含义
  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自古以来,对文化的定义可谓千人千面。《中国古文化史》列举了对文化的四种解释,基本概括了各种观点:一,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文化是指除去物质财富的一切精神财富的总和,比如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风俗习惯,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三,文化是指文学艺术而言;四,文化有时用做与政治经济两者并列的东西。这四种对文化的定义范围各不相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定义倾向于第一种广义的概念。1比如说:英国男士的绅士风度,欧美的哥特式建筑,流行美国的乡村音乐,风靡全球的NBA等等都是一种文化。
  (二)文化意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现行的《课程标准》在原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意识”一项的目标
  要求时规定“文化意识”目标的内容为“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Hanvey. R 在他的“Cross-cultural awareness(跨文化交际意识)”一书中指出了文化意识的四个层次,其中包括文化意识的表面性、细微性、脑力分析性和文化意识如何引起共鸣。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是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异域文化,提高文化理解能力,提高文化对比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处理异域文化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我们学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利用它达到人们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交际策略是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教授一些与交际相关的文化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学英语教科书上有这样一组对话:
  A: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Liu Bing.
  A:How old are you?
  B:I’m 20.
  A:Where are you going?
  B:I’m going to the cinema.
  这是一段典型的中国式对话,如果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个初次见面的英美人如此提问,其场面不知道该有多么尴尬。
  我国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只注重教授语言基本能力,由于缺乏相应的交际环境,社交能力一直被忽视。其结果就是英语学习者掌握了很多的语言知识,但不敢开口说话,也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例如:“Never mind.”的意思为“没关系”,但当别人向你表示谢意说“Thank you.”时,若回答“Never mind.”就没“It’s my pleasure.”合适。再如,商店的售货员经常问顾客:“您想要点什么?”就应该翻译成“Can I help you?”而不是“What do you want?”
  因此,让学生们学习西方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就是让他们了解在另外一种文化氛围中生活的人的行为举止,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想观念,最终让他们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技能。
  三、文化导入的原则与方法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一些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文化教学贯穿于其中,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那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与方法呢?
  (一)应遵循的原则
  1.实用性
  实用性原则要求老师介绍的文化的内容和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必须紧密结合,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必须密切相关。
  2.循序渐进性
  循序渐进性原则要求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来确定所要介绍的文化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
  (二)文化导入的方法
  1.融合导入法
  融合导入法就是把要导入的文化内容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方法。文化内容本身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学习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实践学习法
  学生可以通过听英文歌曲,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看原声电影,举办外国文化知识专题讲座等具体的语言实践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外国朋友,让他们通过书信或者E-mail进行交流。有了这些经验,学生们在将来的跨文化交际中会更有信心。
  四、结论
  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获得语言交际能力,而且要获得进一步学习外族文化的能力。因此,中学阶段的外语学习应适当导入目的语文化和一些其它文化内容,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文化学习和专题研究打下良好基础。这就是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导入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凡是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科学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利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得到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资源 开发    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投入、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学校的科学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广大物理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开发出身边潜在的物理教学资源。下面就教师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体现方式。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重视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潜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意义  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就是将同一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根据他们数学基础、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划分成两个
【摘要】中考英语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量大,科学的复习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复习的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一、做好五个研读,把握总体策略  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考试要求。研读《考试说明》,把握总体原则。研读冀教版和人教版两种教材,把握教改的方向。研读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有针对性的引领学生。研读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二、整合教材  中考试题的命题是以课标和课本为主要依据的。中考试题的难度不会超出课本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突破过去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学科的局面,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让阅读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一、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并且两者相辅相成,所谓的厚积才能薄发。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若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教学中语文教
《语文课程标准》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列于总目标之首,足见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不断探寻、研究和实践,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源泉,肩负起自身的职责。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渗透的几点浅见。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源泉――格言式的句子重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数学活动需要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然而在近几年,我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校老师对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因此导致理解能力与解题过程中的实践技能都较为薄弱。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进而使学生在实际解题中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 分析问题能力 理解能力
【摘要】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提问技巧。  【关键词】提问 艺术 激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教育家
【摘 要】新课改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学中对朗读的要求,以更全面的进行朗读训练,不断的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朗读训练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许多教师在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围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一主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探索。因此
【摘要】班主任工作一直以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班主任老师一直以来都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当然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班主任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一项工作,但许多班主任老师一个学期累死累活地忙下来,确发现学生对自己并不满意,这让一些班主任老师非常困惑。那如何才能既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又让学生喜欢呢?本人对本校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班主任老师,从学
在初中当了这十几年的物理老师,发现搞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需要以下几种方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拖拉机的履带作用一定是为了减小压强吗?什么时候增大压强?在光滑的平面上,一只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