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求疵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_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义务教育新课改在岳阳县已推行近三年了,即将开花结果。三年来,在走近新课程,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我感受到了新课程带给老师和学生的新的体验,带来了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其中的种种好处自然不需赘言;另一方面,我也在三年教学的实践当中发现现行教材里面有几处可以讨论的地方,现在提出来,以供方家鉴定。
  其一、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以下只指出该教材所属年级和所属学期)的“课外古诗词背诵”里面有一首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如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而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最后一句里的“风”用的却是“君”字,它所依据的版本是:《〈四部丛刊〉影印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十三》。
  关于这个“风”字,我在上课时,有学生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既然把“愁心”都已经寄与“明月”,那又是什么“随风”直到“夜郎西”呢?难道可以说“愁心”既要依靠“明月”,又要依托“风”“直到夜郎西”吗?
  在诗歌正文前面的导读中,编者说:“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即使是这个导读,也不能很好地解释“随风”的问题:“思念”已经“托付明月”了,“风”在这里就没有作用,“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是“明月”。
  综上所述,我认为依循《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同上)里面的诗歌从意义上更好理解:“我”把“愁心”寄托给明月,托付她带着“我”的关心、思念随“君”(即随“你”)一直到“你”要去的地方——那个西南边远地区,也就是“夜郎西”,这样就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担忧、同情之心了。
  其二、《九年级·下》有一篇传统中学课文《愚公移山》,虽然现在已经列入课内自读篇目,但仍然不可以放松对其的要求。文章最后一句是:“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而在课文下的注解【18】是这样解释的:“『陇断』山冈阻隔。垄,高地。断,隔绝。”
  《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6月)中关于“垄”字有如下注解:“垄,并音陇。冢也。扬子《方言》:秦晋之间,冢谓之垄。《礼·曲礼》:适墓不登垄。又田中高处。《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亦作龙,通作陇。”
  《古汉语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6月·学生版)解释“陇”为:【1】通“垄”。田埂,亦指高地。参见“陇亩”。【2】甘肃省的简称。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
  笔者手中有一本《中学古汉语字典》(湖南出版社·1991年3月),里面对“陇”是这样解释的:【1】山名。今六盘山的南段,在甘肃省境内。如“陇右”、“陇西”皆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2】土冈,山。【3】农作物的行,田埂。又写作“垄”。
  很明显,教材的注解中是把“垄”作为“陇”的通假字来处理的。整个初中教材的文言文里面含有“陇”或“垄”字的句子只有三处:《陈涉世家》里面的“辍耕之垄上”、《隆中对》里面的“亮躬耕陇亩”以及上文所引《愚公移山》里面的句子。但是没有一处标注“陇”通“垄”。笔者认为,《九年级·下》第180页注解【18】最少应该加上这么一点:“陇,通‘垄’”。
  其三、在《九年级·上》第203页的知识短文“要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中有一个例子,原文如下:“如果两个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会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例如:‘这部小说内容精彩,但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应把‘但’改为‘也’。)”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按照要求把“但”改为“也”之后念起来仍然不通。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把“但”改为“也”之后再把它放到“语言”之后去。
  编者在编订现行教材时确实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是我们作为使用者,总是希望它能更完美一些。
  (骆琦琦 湖南省岳阳县集英中学,周霞 湖南省岳阳县新开镇五垸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它能让符号活化、美化、性情化,它是魅力无穷的学科。文学作品是最能体现语言魅力的载体。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既是学生学习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过程。目前,大量文学作品进入中学语文课本,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因此,重视并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
期刊
京派是指30年代新文学中心移至上海后,继续活跃在京津等北方地区的一个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流派,它不同于左翼文学的依附政治、突出斗争哲学,也反对新感觉派的商业化色彩、颓废的描写。京派小说以其超越意识形态,强调人生艺术化的文学主张,以其人性美、人情美的表现内容,诗化的小说创作风格,在30年代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据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沈从文是京派的重要小说作家,他以“乡下人”的独特立场、理
期刊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间获得幸福  我只愿  面朝大
期刊
高中语文第三册把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为重点篇目,而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作为自读篇目。如果能将这两首诗中精妙的音乐描写进行比较,学生肯定能从中汲取到有益的知识。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期刊
张志公先生曾于1985年和1992年两次提出:创建跟语言能力训练密切结合的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张先生说:“不能把语文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应该是以知识为依归的课。”“这种为先导的知识”不是纯粹的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而是“指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是从小到大的: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篇章。而实际应用语言却恰恰相反,是从大到小再回到整体的。”张先生认为,把那些基础
期刊
这是带有审美意味的人生旨趣,意味着人在立足于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的同时,还应该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  ——题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但这三个维度的表述又是比较抽象笼统的,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能就是使一线教师迷惘的地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适度适当的情感体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高尚的
期刊
对话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把教学的目标、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在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完成;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在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汇与碰撞中研究性地认识世界,以达到深化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开展对话式教学是重新焕发语文教学生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话式教学往往很难开展下去,或者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师
期刊
互联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同时,它也提供了非常优秀的交流平台,其基本特点是广泛、深入和方便迅速。2002年以来,继Email、BBS和即时通讯工具后,另一种网络交流方式Weblog(博客)在互联网上渐渐兴起。这种方式被人们称作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一、Blog(Weblog的简称)是一种学习工具    1、关于Blog的定义  先引用几个网络用户对Blog的典型描述或比喻,来帮助我们更好
期刊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抒写“真我”的抒情散文,带有明显的“自叙传”的色彩,贴有“朱自清”标签,是特定时期朱自清灵魂世界的一面镜子。  《荷塘月色》一文记录了朱自清的心路历程,也记下了朱自清的人生历程。在这里我们结识了处在风雨飘摇、政治动荡时期的朱自清,他以如椽之笔把自己的一颗饱受煎熬的心捧给了世人。  《荷塘月色》写作的前三个月,在中国的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历史性的悲剧,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
期刊
将进酒  李 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