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体系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od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本教研队伍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1.营造“全员性”科研氛围。校本教研理念的核心,应是以校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为依托,以贯彻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主线,以解决本校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提升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教研组不应该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对教师提出的不同教学观点和进行的教改应该给予理解和尊重,少苛求、多包容,少求同、多求异,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创新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论坛,使创新精神成为教研组文化的原色与底蕴。
  3.营造团结合作氛围。学科教研组是最基本教研组织,教研组长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在学科教研组建设上,组长不仅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也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与青年教师促膝谈心,沟通交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青年教师也主动挑重担,减轻科研组长的负担,相互关心,人与人之间更加贴心,增强了凝聚力。
  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
  1.建立完善教研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系统而又完善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是新课程实施校本教研体系建设的根本保证。构建“校长室教研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四级教研机构。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主动参与教学研究,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创造条件,营造学校教研氛围和教研文化。教研处主任是校本教研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教研组长、教研员积极协助教导处主任做好校本教研管理工作。教师根据自身实际、针对学校的规划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教研能力。
  2.建立完善教师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学校常见的教研活动,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先由某一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搜集积累资料,精心编写教案,包括课件,然后再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对教学重难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学情,交流教法,修改完善。
  3.建立完善的学习与交流制度。学习交流制度是保证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首先,要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形式,“三定”使学校教研活动会稳定。其次,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三有”使学校教研活组动档案资料齐全。再次,每次教研组活动,做到人人参与不缺席、人人发言不等待、人人实践不推让,使教研组活动研而有质。
  三、校本教研培训实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1.培训内容要突出“新”“精”“用”。“新”指观念新、信息新、经验新,以利于教师知识技能更新,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精”指培训内容是基础性的、发展性的,最有价值的;培训设计要突出重点,采用通识培训、学科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优化结构。“用”指培训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挑战性和激励性。
  2.灵活多样的校本培训形式。校长要突出“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把校本教研当作教学工作的重头戏来抓。校长既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研究成员;除了在会议上号召之外,还应该从计划到实施,从布置到总结,全程参与。请专家讲座指导,通过专家报告,向教师传输前沿信息,让教师了解课程与教学的现状,让理论走向实践。培训要针对课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若干课题,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激发探究潜能,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3.师徒结对、同伴互助是有效的补充。充分利用各学校领导、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帮教,促进双方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每年,根据教学安排,组织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传帮带,共同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老教师热情传授,细心点拨,青年教师则虚心好学,主动自觉,从而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校本教研专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补充
  1.营造“全员性”科研氛围。校本教研的显著特点就是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全员共同参与。“全员性”科研策略是指学校要求并组织全校教职工参与研究的策略。把工作中的难题作为专题研究的课题,工作过程和专题研究实验过程结合起来,把工作总结和撰写研究论文结合起来。
  2.实施学科内小课题研究。在教师层面,除了各级立项的科研课题外,教学研究以教学中存在的小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学科内部的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的研究遵循“反思形成课题——研究制定方案——实践予以检验——总结深化提升——成果应用推广”的基本思路,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训练作业互评互改习惯”等。
  3.开展当务之急的专题研究。专题性教学研究是营造全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的有效载体。从参研队伍组成来看,专题性教学研究可以是同学科,也可以是跨学科,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从研究内容来看,专题性教学研究可以是智力层面,也可以是非智力层面。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要确立不同教师群体的发展目标,全方位探索新课改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如“新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新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等专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非智力因素指一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工作和处理知识信息,但却推动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如果非智力因素开发得当,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通用技术教学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为基础,强化学生手脑并用,教学中要针对高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征,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无意注意和非智力因素常起主导作用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行为和方法,如“满堂灌”、“一言堂”、“题海战术”等,已不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教师还固守着旧有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必将扼制学生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阻碍他们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与当前的新课改相适应,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教学成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法,探究教学中的策略、问题和措施是教师开展探究教学的成败所在。  关键词:探究教学;策略;问题;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教学得到了广泛地普及和认可,更是成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法宝。如何提高探究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探究活动的策略  1.探究活动的问题来源  (1)教材重点、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诊断、巩固的作用,同时又为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
摘 要:本文基于实践,对初中“科学课本知识怎样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相对接”等问题进行了经验总结,为科学学科中有效实施生活化教育提供了一些依据。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课本知识;学生生活;对接策略  一、科学教育中与学生生活相对接的实践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对接,提升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与学生生活对接教育的主渠道,它蕴含了许多实施新课标理念的契机。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契机,遵循恰当的原则、合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去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获得发展与提高。以下笔者结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问题解决式”教学结构下如何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一、案例呈现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课始,在格点图上出示平行四边形,呈
打靶,最忌双眼紧盯靶心,不把一只眼睛闭上,即使是神枪手,也难以正中靶心。静物写生,要将静物画得整体感更强、更清晰,作者常常把一只眼睛闭着或者半闭。闭起一只眼睛或者半闭是为了
在中国语言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寄情山水的文学犹如璀璨群星。这些文学名句被引用来进行地理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巧妙运用学生熟知的文学语言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