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建模能力训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高中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对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分析高中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现状,然后阐述高中数学建模能力训练的案例教学,最后提出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方式,包含:合理选取建模素材,凸显核心素养;合理运用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发展;树立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对待数学问题,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等等.这样的目的在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能力训练;案例教学;数学素养
  数学建模作为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运用数学的方法建立和研究模型的过程.开展数学建模能力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习和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建模能力训练——案例教学中提升数学素养,展开以下分析.
  一、高中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虽然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里已经把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和课程理念,尤其在新高考背景下,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更是提出了明确要求[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因为教师对教材中的数学建模教学内容设计缺乏掌握,所以,针对不同阶段的数学建模教学目标不明确,无法满足数学建模对教师多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体现在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单一.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运用讲解应用题的教学模式开展数学建模教学,该教学模式不仅脱离了实际教学现状,而且使得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数学建模的教学和学生建模素养的培养还缺乏连续性,使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没能得到充分体现.根据对高中生的调查现状可看出,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薄弱点主要体现在: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不足,对问题假设不够大胆,缺乏创新等多个方面.高中数学教师对此要充分关注和思考.除此之外,学生自身具备的数学建模能力成为建模素养培养的影响因素.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这要立足于学生建模的心理,建模能力自身是认知活动的一种体现,和数学知识紧密相连,还和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存在高度重合的情况.比如,在向量教学过程中,不可以把向量法和几何以及坐标相等同,在解决和向量相关的问题时,也不可以单一地把向量设置为某个定值,不然会出现模糊向量以及非向量的元素,容易给学生的解题思路带来混乱.基于此,在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存在的教学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中数学建模能力训练的案例教学
  以宜居城市评价为例.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构建宜居城市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是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其一,要想构建宜居城市,需要具备充足的物质和生活便利等条件,并且还要注重人们的自身感受.因此,需要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篩选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评价宜居城市的数学模型.其二,需要通过挑选6—10个规模相似的城市,运用所建模型对挑选出的城市展开深入研究,并合理排名[2].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对其诊断展开分析:第一,针对其一而言,应当先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选择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并且需要根据物质丰足和生活便利等信息,及时发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因素,再通过数据整理和收集等方式,把这些因素细化确定出若干指标.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形式展开综合评价.第二,针对其二而言,应先查找和上述指标相关城市的数据,并且要全面掌握不同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然后再根据查找到的数据实现整理分类.如,可以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的方式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结果对所选城市宜居性进行排序.
  案例小结:根据此案例可明确看出,案例中提及的都属于数据分析、统计建模的问题[3].该案例的解决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系统化处理数据,还能让学生充分了解统计问题的建模思路,使学生从中学习到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此教学模式,学生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而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核心素养.
  三、提升数学素养的主要方式
  (一)合理选取建模素材,凸显核心素养
  在高中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核心点是建模素材的选取,教师应根据选取标准和原则,确保选取的建模素材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并且要确保教材例题的合理运用.也就是说,建模素材的选取会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此外,数学建模素养还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为了能在建模素材中充分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统一发展,有必要在内容中体现出数学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进而通过深入挖掘有意义的数学情境,凸显核心素养.
  比如,在教学“平面向量”相关内容时,有关平面向量的坐标问题,教师要通过数学建模思想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信息技术课件,通过生动与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眼球,集中学生注意力,然后向学生介绍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播放直角坐标系创设动画,使学生直观了解向量的存在,最后安排学生对平面向量的概念与应用进行研究,丰富学生数学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
  (二)合理运用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发展
  与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相比较,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并需要学生通过查阅、猜想和探究等过程实现验证,是学生思考问题和体验数学化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注重学生发展,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阅读自学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4].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使用文字语言或是数学语言等方式,把数学建模过程充分体现出来,并让学生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针对某个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或者小组解决,然后把得到的答案汇报给教师,将学习成果分享给其他学生.在此期间,教师要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支持与肯定,对不敢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和耐心指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这样一来,学生之间能互相沟通,教学气氛也活跃起来,从而能深层次挖掘数学知识内涵,有助于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树立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思想先于行为.在高中课堂上培养学生建模思想,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中,特别是处理问题期间,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之前渗透数学模型,使得学生在头脑中自主形成建模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算法”相关内容的学习中,算法和其他知识点进行对比重要性不够显著,然而,针对学生建模思想的培养存在较大的价值.在算法案例介绍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出韩信点兵、孙子的问题,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感受,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走进问题情境中[5].在引导学生结合x,y,z的不定方程组进行算法计算时,教师只要对学生稍加提醒,学生就可以在头脑中有意识地把具体问题转为数学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肯定感与认同感,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四)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对待数学问题,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容易处理,然而对于烦琐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意识地站在数学角度上分析问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几何模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在一个平面上,存在着一些距离为2b的平行线,把半径r小于b的一枚硬币随意投放在这个平面上,计算硬币和任何一条平行线均不会相碰的概率.结合题干,概率问题的难度不大,那么应该怎样建立模型?很多学生以及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创设二维平面的几何模型,可是这一个模型并不能完全地解决问题,最佳的模型建设应该是线段模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解题的思路与解决问题的流程,深入引导学生,使得学生灵活運用大脑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6].在不断地互动与沟通中,最为理想的解决问题思路是:找到和硬币距离最近的一条平行线,将这条平行线当作x轴形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接下来,把硬币的圆心进行投影,建立对应的y轴,进一步明确基本事件的空间以及事件产生区域.由于后面建立y轴的思路存在较大难度,学生不能自主联想到,所以,教师在模型创设中要细致地讲解,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对待数学问题,得到最终问题答案,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素养,需要教师、学生等多个方面的合理配合并一同进行,从而在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此外,还将通过合理选取建模素材,凸显核心素养;合理运用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发展;树立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对待数学问题,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等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治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J].中学数学,2019(09):88-89.
  [2]汤晓春.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6):62-64.
  [3]李海鹰,郭培华.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建模畅想[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25.
  [4]胡萍.小议在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方法[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09):1.
  [5]符方健,陈振华.以数学建模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琼台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6):155-156.
  [6]袁梓瀚,李亚赛.数学建模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4):104-117.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启发式教学思想,以“平行线的判定”为例,结合数学命题学习的三个阶段(命题获得、命题证明、命题应用),进行教学设计及其理论分析.  【关键词】数学命题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  【基金项目】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研究项目(2018SFKC40).  一、引言  在初中教学阶段,加强数学命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要的任务.数学命题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挖掘命题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对学生提出基础性、整合性、前瞻性的学习要求,也是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习数学的本质要求,其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落实到小学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文章主要是以小学数学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提出对应的措施,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案例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泰州市第十一期教研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双向的,即教师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师生互动.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在质疑中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分组操作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查漏补缺.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因为学生往往过于被动,只有与学生共同营造一种融
【摘要】笔者以参加优质课评比——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上“认识厘米”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谈一些体悟.整堂课用各种感官的参与和环节的精心设计进行数学学习,凸显重点,效果明显.通过这堂课的磨炼,笔者认识到了要突破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促进1厘米建模,就是要“让孩子们放慢脚步,使学习的足迹印得深一些,再深一些”.  【关键词】突出重点;注重过程;放慢脚步;加深印迹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
【摘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何有效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成长是一线教师的当前任务.该文首先阐述了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然后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为例,论述了生活化教学导入、教学素材选取、教学问题研讨、丰富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拓展五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最后分析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理论依据;教学实践;本真  数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校本化处理,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本文将对这两方面做法进行介绍.  【关键词】 推测;经历;猜想;分析;验证  “圆的周长”这一常
【摘要】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必要的认知水平,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图形的合理想象,加大了他们对空间理念形成的难度.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与教育领域结合的程度越来越紧密,微课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出对应的数学微课教学方案,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为例,探索出该类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摘要】初中数学动点问题是各地中考数学的热点考题,其中几何问题与二次函数相结合的动点问题更是中考的压轴大题.这类题目的综合性强,解题要求高,学生存在的解题困难多.要提高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解题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全面了解学生在解决动点问题时存在的困难,掌握常见动点问题的类型和教学要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传授多种解题方法,加强解题指导,才能有效突破学生解决该类题目的困难,从而提升学生对动点问题的解题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对学生学科兴趣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苏教版教材中“综合与实践”作为单独板块在各个年级都有设置,既富有可操作性也与单元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如何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实践中,并且能够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和技能,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就教学步骤
【摘要】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知识与能力的对接以及思考与情感的融合.而且,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关注,是对学生生命体验的尊重.因此,课堂的人文视域不可或缺,学生的自主创新不可或缺,学生的质疑解惑不可或缺,师生的拓展交流亦不可或缺.唯有如此,数学课堂才会有“滋”有“味”,数学学习才会有“情”有“义”,才能助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朝着一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