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同济黄渡小学积极开展的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以设计一系列观察、求知、体验、劳动活动为抓手,旨在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丰富、综合的学习经历。其中,以“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选取“立秋”节气,以“秋”为主题统整语文、自然、美术、探究课程,打通学科课程的壁垒,建立课程中“秋”的世界与生活中“秋”世界之间的联系。同时,延伸至校外,为学生打造开放的学习时空,鼓励学生在交往中体验社会,在探索中认识自然,在实践中认识自我。
贴近生活,节气鲜明
我校以“立秋”节气作为“春申小匠悦美行”主题式综合活动第一个主题,以《“春申小匠悦美行”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手册》(一年级)为基础,以语文、自然、美术、探究学科课程为主要推进抓手,以嘉北郊野公园为社会实践基地,分“小匠书院”“小匠作坊”“小匠露营”三大板块。活动顺应季节时令规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认一认、贴一贴、做一做等形式,对“秋”产生多维度、多层次的认识与感悟,也通过朗诵、贴树叶画、讲故事、割稻谷等丰富活动,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认知和想象。
贴近认知,层层递进
小匠书院——寻找落叶的秘密 “小匠书院”主要为学生讲学、授业、传道,透过白纸、黑字、彩画的组合,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未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就是《秋天》。语文教师从“秋”字入手,向学生展示了“秋”字的来历和演变过程。学生通过动画演示、教师讲解,将“秋”的字形牢牢记在心里,将“秋”乃是收获季节深深印刻在脑海中。课文第一句“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充分说明了秋天到来的两大特点:一是天气的变化,二是树叶的变化。于是,在教师范读后,学生通过自读、互读将秋天的变化通过朗朗读书声表达出来,动听而美妙。紧接着,教师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秋天的变化说得更详细、更清楚,引导他们借助眼、手、心,在接触生活、感受生活中建立感知与语用的联系,帮助学生表达感受与获取认知。
小匠作坊——再续落叶的美好 “小匠作坊”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劳动方面的可操作性、可体验性活动,通过各类手指上的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好习惯,激发儿童的表现力和创新力。“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算是已经失去“生命”的落叶,在美术课堂上也能焕发新生美。美术教师带着学生走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收集各种颜色、形状的落叶制作“树叶贴画”。学生制作完成的一幅幅作品活泼而生动,独特而令人惊喜。活动让学生在了解生活、认知生活、感受生活中发挥自己独特的思考,形成富有儿童视角和特色的佳作,同时验证了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小匠露营——遇见秋天的收获 “小匠露营”主要为学生提供“家、校、社”联动的实践基地,让学生从校内走到社会,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感知“我与自然”“我与社会”的深层联系,逐步养成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距离我校12公里、占地面积14平方千米的嘉北郊野公园被誉为“城市绿肺”,它是我校低年级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的校外拓展基地。在了解了书中的“秋天”特点,体验了手上的“落叶”之美后,在班主任和探究教師的带领下,学生们又走进了嘉北郊野公园,寻找秋天的收成。进入秋天后,嘉北郊野公园内一片金黄,到处散发着稻的香气。学生们来到水稻田边,看着金灿灿、沉甸甸的水稻田,望着一把把躺在田边的镰刀,既兴奋又激动。在亲手割水稻的过程中,学生才发现看似柔弱纤细的水稻一点也不好割,但也发现了在水稻秆三分之二以下部分收割的“秘诀”。孩子们快乐地收割、垒放,然后合力运到脱谷场上进行脱粒。他们手拿稻谷,脚踩脱谷机的踏板,在隆隆声中看着谷粒与稻秆分离,再经过脱壳、碾糠后就是一粒粒大米。而看着散落在脱谷场上的水稻秆,学生则提议将其带回去进行再利用、再创作。一次校外拓展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秋收”的含义,也让他们更细心地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在丰富学习和实践经历中进行再迁移、再创造。
贴近课改,生动鲜活
此次以“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基础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为学科阵地,从“四季”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品读、美术作品创作、秋收稻谷体验等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活动来感知“秋”的特点与内涵,通过多形式活动来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尊重个性的差异,鼓励儿童勇于尝试、敢于表达,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将自己的所感、所知、所会,通过说、画、做来体现,让教师对学生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从而能给出更适切的评价与指导。
未来,我校将继续以“春申小匠悦美行”主题式综合活动校本课程为依托,以“二十四节气”为活动主题,组建不同学科教师的主题项目群,设计更有趣、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让儿童知道节气气候变化和农耕活动规律,帮助儿童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自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黄渡小学)
贴近生活,节气鲜明
我校以“立秋”节气作为“春申小匠悦美行”主题式综合活动第一个主题,以《“春申小匠悦美行”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手册》(一年级)为基础,以语文、自然、美术、探究学科课程为主要推进抓手,以嘉北郊野公园为社会实践基地,分“小匠书院”“小匠作坊”“小匠露营”三大板块。活动顺应季节时令规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认一认、贴一贴、做一做等形式,对“秋”产生多维度、多层次的认识与感悟,也通过朗诵、贴树叶画、讲故事、割稻谷等丰富活动,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认知和想象。
贴近认知,层层递进
小匠书院——寻找落叶的秘密 “小匠书院”主要为学生讲学、授业、传道,透过白纸、黑字、彩画的组合,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未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就是《秋天》。语文教师从“秋”字入手,向学生展示了“秋”字的来历和演变过程。学生通过动画演示、教师讲解,将“秋”的字形牢牢记在心里,将“秋”乃是收获季节深深印刻在脑海中。课文第一句“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充分说明了秋天到来的两大特点:一是天气的变化,二是树叶的变化。于是,在教师范读后,学生通过自读、互读将秋天的变化通过朗朗读书声表达出来,动听而美妙。紧接着,教师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秋天的变化说得更详细、更清楚,引导他们借助眼、手、心,在接触生活、感受生活中建立感知与语用的联系,帮助学生表达感受与获取认知。
小匠作坊——再续落叶的美好 “小匠作坊”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劳动方面的可操作性、可体验性活动,通过各类手指上的活动,培养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好习惯,激发儿童的表现力和创新力。“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就算是已经失去“生命”的落叶,在美术课堂上也能焕发新生美。美术教师带着学生走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收集各种颜色、形状的落叶制作“树叶贴画”。学生制作完成的一幅幅作品活泼而生动,独特而令人惊喜。活动让学生在了解生活、认知生活、感受生活中发挥自己独特的思考,形成富有儿童视角和特色的佳作,同时验证了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小匠露营——遇见秋天的收获 “小匠露营”主要为学生提供“家、校、社”联动的实践基地,让学生从校内走到社会,在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感知“我与自然”“我与社会”的深层联系,逐步养成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距离我校12公里、占地面积14平方千米的嘉北郊野公园被誉为“城市绿肺”,它是我校低年级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的校外拓展基地。在了解了书中的“秋天”特点,体验了手上的“落叶”之美后,在班主任和探究教師的带领下,学生们又走进了嘉北郊野公园,寻找秋天的收成。进入秋天后,嘉北郊野公园内一片金黄,到处散发着稻的香气。学生们来到水稻田边,看着金灿灿、沉甸甸的水稻田,望着一把把躺在田边的镰刀,既兴奋又激动。在亲手割水稻的过程中,学生才发现看似柔弱纤细的水稻一点也不好割,但也发现了在水稻秆三分之二以下部分收割的“秘诀”。孩子们快乐地收割、垒放,然后合力运到脱谷场上进行脱粒。他们手拿稻谷,脚踩脱谷机的踏板,在隆隆声中看着谷粒与稻秆分离,再经过脱壳、碾糠后就是一粒粒大米。而看着散落在脱谷场上的水稻秆,学生则提议将其带回去进行再利用、再创作。一次校外拓展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秋收”的含义,也让他们更细心地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在丰富学习和实践经历中进行再迁移、再创造。
贴近课改,生动鲜活
此次以“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基础型课程 探究型课程为学科阵地,从“四季”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品读、美术作品创作、秋收稻谷体验等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活动来感知“秋”的特点与内涵,通过多形式活动来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尊重个性的差异,鼓励儿童勇于尝试、敢于表达,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将自己的所感、所知、所会,通过说、画、做来体现,让教师对学生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从而能给出更适切的评价与指导。
未来,我校将继续以“春申小匠悦美行”主题式综合活动校本课程为依托,以“二十四节气”为活动主题,组建不同学科教师的主题项目群,设计更有趣、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让儿童知道节气气候变化和农耕活动规律,帮助儿童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和自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黄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