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木雕文化和技艺的传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岗培养”教学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推进双证融合,造就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练型教学团队。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教学团队东阳木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发展历史,居中国“四大名雕”之首,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促进木雕文化和技艺的传承,提高民族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院于2008年开设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技能教学平台,使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木雕专业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通过校企合作与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实践已有很多成功范例,国内正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东阳木雕作为传统艺术,其传承方式主要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通过拜师学艺,十年方有所成。在东阳木雕行内就有这么一句行话:“三年学徒,四年半作,十年出师。”可见,学成时间之长。传统的师徒相承有其可取之处,但这样练就的是手艺高超的雕花匠,雕工很好,但他有缺陷——缺乏创新。为此,我院在吸收传统师徒相承优点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专家及相关企业的调研,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反复的研讨和论证,并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针对木雕人才培养的实际,形成了适合木雕人才培养的“2 0.5 0.5”的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木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通过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调研,并聘请木雕大师和企业负责人与专业教师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2 0.5 0.5”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木雕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所谓“2 0.5 0.5”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二年在校,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实行半工半读,不仅要进行系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又要进行雕刻技能训练,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而后半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加深对雕刻技术和传统的雕刻艺术的认识,熟练地独立完成或参与作品制作,并在具体的工作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最后半年,回校进行毕业创作,通过独立设计作品到完成制作并通过毕业答辩,全面反映学生在作品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木雕工艺技巧的能力,创作出较高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的作品。“2 0.5 0.5”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过去传统的口手相传,学艺时间长,只注重技艺传授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技能培养模式变为科学系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综合培养模式,使木雕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为了更好地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大师引领,能手授艺,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由于我院的《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国内高校唯一的木雕专业,开办之初,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因此学院通过反复调研,根据其他专业的办学经验,首先在教学团队建设上下功夫,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担任专业负责人,并聘请其他10位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木雕大师为兼职教授,同时招聘了12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木雕能手、工艺美术师和技师作为专业教师。他们与学院的其他课程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理念和行业人才要求,共同探讨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并通过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有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已培养出四届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木雕专业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一部分聘自木雕企业的专任教师,还有一部分则由木雕大师们组成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针对科班出身的教师技能水平弱和来自企业的教师理论水平弱的特点,实行导师制和集体备课制等方法,并通过教师间的互学互帮、取长补短,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培养教学所需的“双师型”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业的这些能手、技师们,他们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因此学院通过公开招聘和选拔,加强培训和指导,通过传、帮、带和自己的不懈努力,理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做到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在实训工场,每班配备2位专任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技能优势,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一对一、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木雕设计与制作实训,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肯定。而这些大师作为兼职教师,站在行业的至高点,引领行业发展,指导专业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谋划策。他们为学生进行木雕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传授,并进行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创作等指导,及时引入行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专业教学的职业性、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统一。通过几年的培养和锻炼,已经形成了一支职教特点鲜明、业务能力强、专兼结合的教练型教学团队。
2.优化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课程,推进“双证融通”
由于木雕专业国内高校唯一,因此没有现存的课程体系设置可借鉴,更没有现存的教材,只有一些木雕相关的参考书,为此,我院专业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木雕人才培养实际,根据木雕专业学生所需知识和技能以及木雕人才职业成长规律,结合行业标准,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岗培养”教学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了《木雕基础》、《工笔白描》、《木雕制作工藝》《木雕设计》等四门核心课程及《雕塑基础》《计算机木雕辅助设计》《电脑雕刻》《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等相关专业课。针对专业教材缺乏的具体实际,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摸索、总结和完善,从无到有,先后编写和出版了《木雕制作工艺》《木雕实训图谱》《工笔白描》《电脑雕刻》等教材,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6年的教学实践,木雕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木雕行业职业标准相融通,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相一致,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相一致,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相一致,校内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一致,并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3.搭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
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现建有木雕技艺校内实训基地和10个校外实训基地,搭建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技能教学平台,实行工学结合、实岗培养,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采取半工半读、边学边做,突出东阳木雕传统特色,突出木雕制作工艺核心能力培养。实训项目结合市场需求,按照生产实际、按照学生未来岗位的任务,编制训练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训练,通过实训完成一个个产品,推向市场,达到了学生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这种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锻炼能力、积累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学生大一阶段的木雕制作训练实行项目化教学,训练内容从山水到花鸟再到人物,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进行雕刻制作的系统性训练。从大二开始,根据每年一届的学生技能大比武所产生的优秀设计作品,结合市场营销情况,选取样品由学生进行产品制作,真正实行产教融合。同时,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承接部分外加工任务,由专业教师把关,有目的的选取典型的、有技术含量的木雕产品,进行来料加工,做到产学一体化,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生产加工任务,既训练了技能,又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培养,使学生更贴近企业的要求。
大三前半年,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和其他木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得天独厚的木雕传统文化氛围中,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按照企业标准要求进行木雕设计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制作技能及创新能力,同时体验企业文化,培养基本职业素养,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顶岗实习期间采取教师和师傅“双师”指导,考核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同考核,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促进学生实习和技能提高。
三、结语
学生通过3年时间的培养,经过系统的高职专业教育,提升了木雕人才的全面素质,成为技能突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木雕人才。学生创作作品充分反映出观念新、题材新、构图新、手法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木雕大师们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三年的高职培养达到了传统培养六、七年的水平,使高职毕业生的技术与职业能力普遍达到中级工职业资格水平,并有少部分达到高级工或技师的职业资格水平,充分说明了“现代学徒制”木雕专业人才培养途经的有效。
通过近六年木雕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行业、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双证融通”,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得到了木雕行业、企业的充分认可。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2]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3]姚燕芬,潘建华.关于校企合作新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思考术[J].当代职业教育,2014,(1).
[4]田巨,王舰.行业标准框架下现代学徒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12).
[5]黄静.现代学徒制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3,(6).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教学团队东阳木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发展历史,居中国“四大名雕”之首,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促进木雕文化和技艺的传承,提高民族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院于2008年开设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技能教学平台,使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木雕专业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通过校企合作与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实践已有很多成功范例,国内正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东阳木雕作为传统艺术,其传承方式主要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通过拜师学艺,十年方有所成。在东阳木雕行内就有这么一句行话:“三年学徒,四年半作,十年出师。”可见,学成时间之长。传统的师徒相承有其可取之处,但这样练就的是手艺高超的雕花匠,雕工很好,但他有缺陷——缺乏创新。为此,我院在吸收传统师徒相承优点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专家及相关企业的调研,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反复的研讨和论证,并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针对木雕人才培养的实际,形成了适合木雕人才培养的“2 0.5 0.5”的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木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通过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调研,并聘请木雕大师和企业负责人与专业教师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2 0.5 0.5”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木雕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所谓“2 0.5 0.5”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二年在校,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实行半工半读,不仅要进行系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又要进行雕刻技能训练,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而后半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加深对雕刻技术和传统的雕刻艺术的认识,熟练地独立完成或参与作品制作,并在具体的工作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最后半年,回校进行毕业创作,通过独立设计作品到完成制作并通过毕业答辩,全面反映学生在作品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木雕工艺技巧的能力,创作出较高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的作品。“2 0.5 0.5”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过去传统的口手相传,学艺时间长,只注重技艺传授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技能培养模式变为科学系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综合培养模式,使木雕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为了更好地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大师引领,能手授艺,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由于我院的《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国内高校唯一的木雕专业,开办之初,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因此学院通过反复调研,根据其他专业的办学经验,首先在教学团队建设上下功夫,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担任专业负责人,并聘请其他10位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木雕大师为兼职教授,同时招聘了12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木雕能手、工艺美术师和技师作为专业教师。他们与学院的其他课程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理念和行业人才要求,共同探讨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并通过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有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已培养出四届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木雕专业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一部分聘自木雕企业的专任教师,还有一部分则由木雕大师们组成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针对科班出身的教师技能水平弱和来自企业的教师理论水平弱的特点,实行导师制和集体备课制等方法,并通过教师间的互学互帮、取长补短,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培养教学所需的“双师型”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业的这些能手、技师们,他们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因此学院通过公开招聘和选拔,加强培训和指导,通过传、帮、带和自己的不懈努力,理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做到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在实训工场,每班配备2位专任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技能优势,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一对一、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木雕设计与制作实训,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肯定。而这些大师作为兼职教师,站在行业的至高点,引领行业发展,指导专业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谋划策。他们为学生进行木雕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传授,并进行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创作等指导,及时引入行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专业教学的职业性、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统一。通过几年的培养和锻炼,已经形成了一支职教特点鲜明、业务能力强、专兼结合的教练型教学团队。
2.优化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课程,推进“双证融通”
由于木雕专业国内高校唯一,因此没有现存的课程体系设置可借鉴,更没有现存的教材,只有一些木雕相关的参考书,为此,我院专业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木雕人才培养实际,根据木雕专业学生所需知识和技能以及木雕人才职业成长规律,结合行业标准,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岗培养”教学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了《木雕基础》、《工笔白描》、《木雕制作工藝》《木雕设计》等四门核心课程及《雕塑基础》《计算机木雕辅助设计》《电脑雕刻》《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等相关专业课。针对专业教材缺乏的具体实际,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摸索、总结和完善,从无到有,先后编写和出版了《木雕制作工艺》《木雕实训图谱》《工笔白描》《电脑雕刻》等教材,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6年的教学实践,木雕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木雕行业职业标准相融通,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相一致,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相一致,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相一致,校内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一致,并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3.搭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
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现建有木雕技艺校内实训基地和10个校外实训基地,搭建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技能教学平台,实行工学结合、实岗培养,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采取半工半读、边学边做,突出东阳木雕传统特色,突出木雕制作工艺核心能力培养。实训项目结合市场需求,按照生产实际、按照学生未来岗位的任务,编制训练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训练,通过实训完成一个个产品,推向市场,达到了学生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这种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锻炼能力、积累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学生大一阶段的木雕制作训练实行项目化教学,训练内容从山水到花鸟再到人物,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进行雕刻制作的系统性训练。从大二开始,根据每年一届的学生技能大比武所产生的优秀设计作品,结合市场营销情况,选取样品由学生进行产品制作,真正实行产教融合。同时,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承接部分外加工任务,由专业教师把关,有目的的选取典型的、有技术含量的木雕产品,进行来料加工,做到产学一体化,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生产加工任务,既训练了技能,又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培养,使学生更贴近企业的要求。
大三前半年,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和其他木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得天独厚的木雕传统文化氛围中,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按照企业标准要求进行木雕设计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制作技能及创新能力,同时体验企业文化,培养基本职业素养,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顶岗实习期间采取教师和师傅“双师”指导,考核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同考核,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促进学生实习和技能提高。
三、结语
学生通过3年时间的培养,经过系统的高职专业教育,提升了木雕人才的全面素质,成为技能突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木雕人才。学生创作作品充分反映出观念新、题材新、构图新、手法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木雕大师们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三年的高职培养达到了传统培养六、七年的水平,使高职毕业生的技术与职业能力普遍达到中级工职业资格水平,并有少部分达到高级工或技师的职业资格水平,充分说明了“现代学徒制”木雕专业人才培养途经的有效。
通过近六年木雕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行业、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双证融通”,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得到了木雕行业、企业的充分认可。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2]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3]姚燕芬,潘建华.关于校企合作新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思考术[J].当代职业教育,2014,(1).
[4]田巨,王舰.行业标准框架下现代学徒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12).
[5]黄静.现代学徒制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