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学生进入到初中阶段后,学习的知识难度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初中数学学科,更是由形象思维直接过渡到了抽象思维,因此很多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时都感到了压力倍增。基于此种情况,本文认为只有尽快完成教学模式的变革,加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视,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基本保障,并确保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进入到初中阶段后,学习的知识难度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初中数学学科,更是由形象思维直接过渡到了抽象思维,因此很多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时都感到了压力倍增。基于此种情况,本文认为只有尽快完成教学模式的变革,加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重视,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基本保障,并确保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
其他文献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很多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对于英语这门学科非常不了解,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实际的生活,将英语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联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摘要:本文立足深度教学视角,结合具体的数学思想探讨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路径,并结合具体习题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运用数学思想解答数学难题的相关思路,以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其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开展深度学习活动. 关键词:深度教学视角;中学;数学思想;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0-0016-02 高中数学涉及很多的数学思想,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数学思
所谓的效率,必然是讲求单位时间里的课堂容量,肯定会导致不顾及认知与学习规律而走上灌输的老路,实践证明:灌输的课堂不可能是效率的;如果可能,那也只是一少部分学生的效率,而不是全体。
摘要: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获得持续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研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从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完成备课、根据学情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堂学习反馈修订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情况完成课后评价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物理以学定教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高
高中物理试题在编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考虑不周而导致试题或者答案出错的情况,教师在使用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发现陷阱、变废为宝,引导学生利用错题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当前,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新课标中的数学教育使教师能够让学生学习现实、有意义的数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独立思考,赋予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培养沟通和协作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摒弃陈旧的思想和理论,不断学习和实践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数学教育中,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使我们的教育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激发和培养农村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明显,让学生能够充分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理解与掌握.对此,本文将从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有效实施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使得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更具活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讨论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写作是初中英语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测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存在偏差,再加上学生基础薄弱,单词、短语积累不足,以致于其写作能力难以提升。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采取新标准和新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从传统的仿写走向创新,结合信息技术、以读促写、思维导图等新颖的教学手段,探寻出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路径,构建出全新的写作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直观想象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阶生长、逐渐培养的一项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也是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进阶渗透的. 关键词:思维;高中数学;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0-0026-02 在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直观想象能力并非简单的“数形结合”,而是借助直观几何图形和空间想象能力来感知数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助长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长思想与思维.因此,常态教学过程中,学比教更摘要,悟比练更重要,本文结合数学结合思想,谈谈如何启发学生学中悟. 关键词:数形结合;高中数学;思想;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0-0028-0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