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11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认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兼顾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数学题目,学会审题、解题,继而提高自主探究及学习的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课题。
一、坚持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引、启发下进行的,学生学习离不开教师这个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左右其他因素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是已知已能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更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本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新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接受大容量的间接知识,学生的学习必须是积极主动的。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对學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控制、调节与强化。尤其是学习方法的传授与学习容易为教师和学生所忽视,更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二、在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标》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课改就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能片面地认为“自主学习”就等同于“自学”,教师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从表面现象上看,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思维的深刻性被激活了,却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形成,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发问、看书、思考,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学生被动地学习,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
三、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课业学习的内容,是由国家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科知识的体系统一规定的。因此,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指导,可根据例题给出的步骤进行模仿,经过反复的练习、理解,逐步领会、掌握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四、在教学中加强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强调要给学生留下真实、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在探究、讨论过程中,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时,教师用直观的教具、图像或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时,教师点拨一下,引入正轨;有时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一题多解的探究题,学生的奇思妙解不断涌现,应把学生的成果尽量多地在课内交流,并组织学生反思和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
五、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学法指导
进行科学正确的学法指导,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自学打好基础,因此,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实施学法指导,必须把自学引入课堂。
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该是在教师组织、诱导、点拨下的学生独立思考、阅读教材、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尤其是通过自学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教育者切勿让学生自学时“海阔天空,任我遨游”,对自学的某个单元,首先给学生指明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掌握的概念、公式等,并布置反映上述问题的思考题、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
六、通过展示师生思维过程进行学法指导
(一)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应充分展示自己“失败”的思维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课堂上听懂了,也知道某一类型的题型用某一方法解答,但在具体操作中却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失败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启发更大,因为教师失败的思维过程也正是学生的障碍所在。如在教授分组分解因式时,通过向学生展示自己分组的失败过程,来说明采取分组法进行分解因式时,分组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尝试的过程,第一次不一定成功,往往要进行再次或多次分组,才能成功。
(二)充分展示自己“成功”的思维过程
在解题中教师的思维方法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力,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观念。如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告诉学生通常证明线段相等主要看以这两条线段为边组成的三角形是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还是在同一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三角形中,一般证明这两条线段为边组成的三角形全等;若以这两条线段为边组成了同一三角形,则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对的角相等;若以这两条线段为边没有组成三角形,则想办法通过添加辅助线组成三角形再按上述办法进行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学到的不只是一道题的解答,也不只是简单的一招一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观念。
(三)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一题多解,多种证明方法,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期。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和引导学生展现思维过程。
总之,初中数学学生学法指导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合适的学习策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此要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哪些内容是自研完成,哪些内容合作完成,时间安排没有科学性。在学法指导时应注意旧知识与新知识连接,实现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能力与知识兼顾,容量与质量并进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11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认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兼顾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数学题目,学会审题、解题,继而提高自主探究及学习的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课题。
一、坚持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引、启发下进行的,学生学习离不开教师这个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左右其他因素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是已知已能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更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本人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新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接受大容量的间接知识,学生的学习必须是积极主动的。要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对學生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控制、调节与强化。尤其是学习方法的传授与学习容易为教师和学生所忽视,更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二、在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标》倡导:“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课改就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能片面地认为“自主学习”就等同于“自学”,教师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从表面现象上看,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思维的深刻性被激活了,却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形成,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发问、看书、思考,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学生被动地学习,没有自主发挥的空间。
三、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课业学习的内容,是由国家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各科知识的体系统一规定的。因此,教育者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指导,可根据例题给出的步骤进行模仿,经过反复的练习、理解,逐步领会、掌握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四、在教学中加强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强调要给学生留下真实、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在探究、讨论过程中,当学生集体遇到困难时,教师用直观的教具、图像或语言等做有针对性的启发,当学生探究误入歧途时,教师点拨一下,引入正轨;有时学生的探究成果非常丰富,尤其是一题多解的探究题,学生的奇思妙解不断涌现,应把学生的成果尽量多地在课内交流,并组织学生反思和回顾探究的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
五、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学法指导
进行科学正确的学法指导,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以后自学打好基础,因此,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实施学法指导,必须把自学引入课堂。
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该是在教师组织、诱导、点拨下的学生独立思考、阅读教材、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尤其是通过自学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教育者切勿让学生自学时“海阔天空,任我遨游”,对自学的某个单元,首先给学生指明重点、难点,以及需要掌握的概念、公式等,并布置反映上述问题的思考题、练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
六、通过展示师生思维过程进行学法指导
(一)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应充分展示自己“失败”的思维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课堂上听懂了,也知道某一类型的题型用某一方法解答,但在具体操作中却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失败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的启发更大,因为教师失败的思维过程也正是学生的障碍所在。如在教授分组分解因式时,通过向学生展示自己分组的失败过程,来说明采取分组法进行分解因式时,分组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尝试的过程,第一次不一定成功,往往要进行再次或多次分组,才能成功。
(二)充分展示自己“成功”的思维过程
在解题中教师的思维方法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力,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观念。如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告诉学生通常证明线段相等主要看以这两条线段为边组成的三角形是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还是在同一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三角形中,一般证明这两条线段为边组成的三角形全等;若以这两条线段为边组成了同一三角形,则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对的角相等;若以这两条线段为边没有组成三角形,则想办法通过添加辅助线组成三角形再按上述办法进行证明。这样做,使学生学到的不只是一道题的解答,也不只是简单的一招一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观念。
(三)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一题多解,多种证明方法,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期。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和引导学生展现思维过程。
总之,初中数学学生学法指导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合适的学习策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因此要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哪些内容是自研完成,哪些内容合作完成,时间安排没有科学性。在学法指导时应注意旧知识与新知识连接,实现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能力与知识兼顾,容量与质量并进的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