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史是关于地方的历史人物、历史发展和历史事件的记叙。地方史纳入教学中,有利于对地方史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教材知识的理解。本文论述了地方史的教学特点,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原则,试图以便更好的开展地方史教学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地方史教学特点原则途径
地方史,就是指关于某一个地域的历史人物、历史发展、历史沿革和历史人物的记叙。通俗的说,也就是指某一个地方的历史。很多的教育学专家认为,学生首先了解自己本地的历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能使学生加深对历史教材知识的理解。很多国外的教育学家认为,在学校中历史教学的步骤首先应该是对地方历史的学习,然后是本国历史,再是世界历史。应逐渐扩大,由近及远。
一、地方史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一)地方史的运用加深了乡情色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每一个人都会有或重或轻的家乡情结,热爱自己的家乡也是每个中学生所具有的情结。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听长辈或是家长经常提起当地历史上的人物、地名或事件,其实这些地方是往往就在我们身边,经常被当地的媒体报道。学生们对这当地的历史觉得很亲切,根本就不会觉得陌生。更加系统的学习当地的历史,学生们将会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也会因自己家乡出了历史名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二)知识内容形象可感,学生易于理解
地方史是学生身边的知识,因此,相对于其他历史知识来说,地方史知识是交形象的,学生可以感知的,对于这样的知识学生往往易于接受很难拒绝,是有趣味的学习,能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将不再是被动的学习,学习方式会转化成积极主动。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入。相对于前所未闻较抽象的知识来说,在教育中加入地方史中的人物,事件和地名,学生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地方史的渗透是历史课程的重要补充
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了该课程应该讲解的主要内容,还有学生应该掌握的程度。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进行授课时,仅仅讲解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讲解是笼统的,大范围的,无法做到知识点的细腻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的知识可以发挥一种补充的作用,让知识更加详细、直观、细腻。学生的理解会比较透彻。
(四)可以使历史课程更具系统性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对历史课程体系提出:认为地方史记录了该地发展的历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以作为很好的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教改中对国家课程提出新要求外,也对地方史课程和校本课程提出了要求。地方史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强化家乡感情、革命传统教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途径和手段。每到一个地方,学生会养成获取该地地方知识的习惯,也会有“历史就在身边”这样的感叹,这样的学习有助于中学生养成注重实地观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真实性是历史学的主要原则,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想要加入地方史,那么选择当地历史故事是比较好的素材。好的历史故事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倍增。历史故事的真实性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首要的原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发现教师及课程中的历史故事是虚假的,与历史史料的记载不符,这会给中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在选择地方史时,必须选择真实的符合当地历史事实的故事,不应该随意进行虚构,但在符合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和想象是被允许的。
(二)趣味性。对初中生来讲,想要在学习历史过程引起他们的注意,那么在选择地方史时,选择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要有新鲜感,有足有的趣味,这样的题材才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的选择历史故事情节比较有吸引力和生动性。
(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指教师所讲的地方史的内容必须与本节课程要讲的内容有关,不能是毫无关联的。地方史是历史教学教材的补充,应该从属于教材,不能凌驾于历史教材之上。教师们只有重视了针对性这一原则,那么在授课时通过当地历史故事的介绍,导入重点内容,才能做到授课的内容与课本知识不脱节。这样的历史故事才是紧扣教学任务和历史课本的,这样的地方史知识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有助于教与学才的有效率的提高。教师通过课本上的内容,来搜集的相关历史故事,是有针对性的。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历史学学科意识的培养。
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在历史课堂上介绍地方史是必要的环节,相对于大学的教学来学,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初中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可以直接的告诉初中生有关在某段历史进程中,当地历史的发展情况,一家地方史料在某个历史事件中产生的作用等,这也是初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讲课方式。另外,历史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点题,引导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讲到例如清政府的腐败时,给学生讲解地方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介绍的过程中运用有教育性、思想性和故事性方式,激发学生,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有启发性。
(二)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中学的历史课程要尽量避免成人化、专业化倾向,课程的选择应该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和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应该减少苦涩难懂的历史理论,应该贴近该阶段学生的胜过。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适当的给学生布置搜集当地历史的作业,让学生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给时间,让他们讲述自己收集的历史人物传记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便更好的强化知识,加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顾云.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成功(教育) ,2012(11):121-122.
[2]刘桂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2(20):137-138.
[3]高军.怎样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2012(20):65-66.
[4]秦桂曙.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3(5):56-57.
【关键词】初中历史地方史教学特点原则途径
地方史,就是指关于某一个地域的历史人物、历史发展、历史沿革和历史人物的记叙。通俗的说,也就是指某一个地方的历史。很多的教育学专家认为,学生首先了解自己本地的历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能使学生加深对历史教材知识的理解。很多国外的教育学家认为,在学校中历史教学的步骤首先应该是对地方历史的学习,然后是本国历史,再是世界历史。应逐渐扩大,由近及远。
一、地方史教学的特点和作用
(一)地方史的运用加深了乡情色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每一个人都会有或重或轻的家乡情结,热爱自己的家乡也是每个中学生所具有的情结。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听长辈或是家长经常提起当地历史上的人物、地名或事件,其实这些地方是往往就在我们身边,经常被当地的媒体报道。学生们对这当地的历史觉得很亲切,根本就不会觉得陌生。更加系统的学习当地的历史,学生们将会有很大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也会因自己家乡出了历史名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二)知识内容形象可感,学生易于理解
地方史是学生身边的知识,因此,相对于其他历史知识来说,地方史知识是交形象的,学生可以感知的,对于这样的知识学生往往易于接受很难拒绝,是有趣味的学习,能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将不再是被动的学习,学习方式会转化成积极主动。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入。相对于前所未闻较抽象的知识来说,在教育中加入地方史中的人物,事件和地名,学生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地方史的渗透是历史课程的重要补充
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了该课程应该讲解的主要内容,还有学生应该掌握的程度。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进行授课时,仅仅讲解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讲解是笼统的,大范围的,无法做到知识点的细腻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的知识可以发挥一种补充的作用,让知识更加详细、直观、细腻。学生的理解会比较透彻。
(四)可以使历史课程更具系统性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对历史课程体系提出:认为地方史记录了该地发展的历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以作为很好的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教改中对国家课程提出新要求外,也对地方史课程和校本课程提出了要求。地方史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强化家乡感情、革命传统教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途径和手段。每到一个地方,学生会养成获取该地地方知识的习惯,也会有“历史就在身边”这样的感叹,这样的学习有助于中学生养成注重实地观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真实性是历史学的主要原则,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想要加入地方史,那么选择当地历史故事是比较好的素材。好的历史故事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倍增。历史故事的真实性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首要的原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发现教师及课程中的历史故事是虚假的,与历史史料的记载不符,这会给中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在选择地方史时,必须选择真实的符合当地历史事实的故事,不应该随意进行虚构,但在符合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和想象是被允许的。
(二)趣味性。对初中生来讲,想要在学习历史过程引起他们的注意,那么在选择地方史时,选择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要有新鲜感,有足有的趣味,这样的题材才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的选择历史故事情节比较有吸引力和生动性。
(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指教师所讲的地方史的内容必须与本节课程要讲的内容有关,不能是毫无关联的。地方史是历史教学教材的补充,应该从属于教材,不能凌驾于历史教材之上。教师们只有重视了针对性这一原则,那么在授课时通过当地历史故事的介绍,导入重点内容,才能做到授课的内容与课本知识不脱节。这样的历史故事才是紧扣教学任务和历史课本的,这样的地方史知识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有助于教与学才的有效率的提高。教师通过课本上的内容,来搜集的相关历史故事,是有针对性的。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历史学学科意识的培养。
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在历史课堂上介绍地方史是必要的环节,相对于大学的教学来学,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初中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可以直接的告诉初中生有关在某段历史进程中,当地历史的发展情况,一家地方史料在某个历史事件中产生的作用等,这也是初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讲课方式。另外,历史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点题,引导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讲到例如清政府的腐败时,给学生讲解地方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介绍的过程中运用有教育性、思想性和故事性方式,激发学生,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有启发性。
(二)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中学的历史课程要尽量避免成人化、专业化倾向,课程的选择应该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和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应该减少苦涩难懂的历史理论,应该贴近该阶段学生的胜过。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适当的给学生布置搜集当地历史的作业,让学生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给时间,让他们讲述自己收集的历史人物传记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便更好的强化知识,加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顾云.强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成功(教育) ,2012(11):121-122.
[2]刘桂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主体教育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2(20):137-138.
[3]高军.怎样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2012(20):65-66.
[4]秦桂曙.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3(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