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什么”,“怎样教”有效,是许多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疑难问题。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对话的核心,对话的依据。对文本的有效解读,将为学生开凿一条登山之路。如何深入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以《孔乙己》几堂课为例,浅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多向解读,课堂更灵动
1.从孔乙己角度解读
教师由一则有关孔乙己的寻人启事为切入点,着重让学生通过品读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探究孔乙己的个性;再结合问题:孔乙己为什么不脱下他的长衫?结合社会背景说说孔乙己形成这样性格的原因,最后探究人物悲惨命运,进而明确小说主旨。
2.从“我”(小伙计)角度解读
教师引导:故事中的人、事是谁看到的,从小伙计身上读到些什么?哪些时候“我”也可以附和着笑呢?“我”是以什么心态看这件事?在众人无情的调弄中,难道“小伙计”就是仅这样附和着笑笑?最后一次看到孔乙己的情形,“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通过以“我”为中心问题链的探究后,教师问: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小伙计”来叙述?从“我”的叙述视角解读小说,更能读出“人心麻木,冷眼杀人”,从而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
3.从酒客和掌柜角度解读
以酒客和掌柜视角为切入点,让学生探究酒客和掌柜分别用什么眼光看待孔乙己。酒客态度:嘲笑——鄙夷——赏玩;掌柜态度:冷漠——利用。作者通过小说告诉读者:“中国最缺乏的就是诚与爱。”教师引导思考:鲁迅的“看”和文中众人的“看”是一样吗?把学生的目光由课文转向自我现实生活,继而再投向现在的社会:冷漠、漠视今天还在上演。
二、品读细节,课堂更精彩
对文本的有效解读离不开对文章细节的品味咀嚼。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敏感,善于在看似平淡处,进行深入体验,实现有效课堂。如某教师上的《孔乙己》一课,处处彰显文本细读之精妙。特别是对众酒客的“叫”与“嚷”的品读,可谓深刻独到。教师创设咸亨酒店众酒客们喝酒情境,出示三位酒客对话,找三位同学扮演酒客。师问:你为什么“叫”道,而不是“说”道?生1: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添伤疤了。师:目的就是让别人知道,这里有没有什么言外之意?生1:我根据这个判断他遭人打了。师叫:大家都来看啊,他偷东西了。师问第二位同学,前面已经叫了,你为什么还要高声嚷?生2:前面嘲笑一下后,孔乙己没有回答,所以要再大声叫。师引导朗读:要怎么读?生2:“嚷”要低沉些,师低沉地读了一遍。生3质疑:老师嚷得太小,要又大又清楚。老师用指责的口气读了一遍。生3:这样太高了,没有疑问,太凶狠了。
文本需精耕细作,需细读,“叫”与“嚷”再平常不过的词,其意蕴却也如此丰富。“文本的魅力在于其表面现象之下‘必有’某种深层意义,这种深层意义甚至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话语源泉。”对“叫”“嚷”细品,逼真再现了酒客们恶劣的“品性”,“叫”与“嚷”直透世道人心。在一次次的细节品析中,课堂走向深刻,冷漠的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逐渐显现起来。细节虽小,但文章字字句句背后皆是作者的至情深意,有效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的细节品读。文本细读,必定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三、有效“植入”,课堂更深入
在《孔乙己》课堂上,教学过程的深入也是伴随着教师的有效“植入”、“扩展”资料进行的。有目的地拓展链接,丰厚文本的分量,深化文本理解,凸显教学目标。其一,学生对众酒客们的嘲笑挖苦后,师问:你们现在觉得仅仅是嘲笑吗?生:鄙夷、笑料、取乐。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话,你们找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课件出示:“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安慰。——《暴君的臣民》。”生找出“赏玩”一词;再出示:“群众,尤其是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娜拉走后怎么样》。”师指出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生:看客。从材料“植入”中,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酒客们的所作所为是当时普通国民愚弱的写照。
其二,在品析掌柜的看孔乙己的眼光和众酒客有什么不同后,师问:看客们的所作所为对文中的谁产生了影响?生:对孩子们,从小学到的东西会影响人一生,这个孩子从小就学到了嘲笑。师:这种“看客文化”不仅存在于成人之中而且形成了冷漠的氛围,甚至连小孩子也变得麻木不仁。屏幕显示:“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其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就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呐喊》自序。”从材料扩展里,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可怕——“救救孩子!”
其三,拓展时再“植入”材料,将学生目光由课文转向现实世界,出示课件:“在中国,尤其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的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于高兴的尽有——《南腔北调集》。”课堂插入视频资料:2003年湖南跳楼事件,跳楼者在众看客的起哄下喝酒跳下身亡的事件。与学生探讨:今天你是什么态度呢?今天看客现象死灰复燃,半个世纪前的现象今天依然在上演。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得当的“植入”和“扩展”资料,拓宽了文本的宽度和教学的密度,引领学生走近教材选文发生的生活背景,降低了阅读理解的难度,弥补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深度。
高效课堂是教师共同的追求,深入研读文本,细读文本,有效“植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在对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多角度、不同侧面的解读,也应当受文本的制约。文本具有开放性的同时,也具有规定性,包括文本的写作背景、文本的基本结构、文本的内在逻辑、作者的旨意指向等,也正是解读文本的基础。因此,读者解读的翅膀不可任意飞越文本所不能及的界域,否则,将导致解读的谬误,使其解读误入歧途。
一、多向解读,课堂更灵动
1.从孔乙己角度解读
教师由一则有关孔乙己的寻人启事为切入点,着重让学生通过品读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探究孔乙己的个性;再结合问题:孔乙己为什么不脱下他的长衫?结合社会背景说说孔乙己形成这样性格的原因,最后探究人物悲惨命运,进而明确小说主旨。
2.从“我”(小伙计)角度解读
教师引导:故事中的人、事是谁看到的,从小伙计身上读到些什么?哪些时候“我”也可以附和着笑呢?“我”是以什么心态看这件事?在众人无情的调弄中,难道“小伙计”就是仅这样附和着笑笑?最后一次看到孔乙己的情形,“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通过以“我”为中心问题链的探究后,教师问: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小伙计”来叙述?从“我”的叙述视角解读小说,更能读出“人心麻木,冷眼杀人”,从而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
3.从酒客和掌柜角度解读
以酒客和掌柜视角为切入点,让学生探究酒客和掌柜分别用什么眼光看待孔乙己。酒客态度:嘲笑——鄙夷——赏玩;掌柜态度:冷漠——利用。作者通过小说告诉读者:“中国最缺乏的就是诚与爱。”教师引导思考:鲁迅的“看”和文中众人的“看”是一样吗?把学生的目光由课文转向自我现实生活,继而再投向现在的社会:冷漠、漠视今天还在上演。
二、品读细节,课堂更精彩
对文本的有效解读离不开对文章细节的品味咀嚼。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敏感,善于在看似平淡处,进行深入体验,实现有效课堂。如某教师上的《孔乙己》一课,处处彰显文本细读之精妙。特别是对众酒客的“叫”与“嚷”的品读,可谓深刻独到。教师创设咸亨酒店众酒客们喝酒情境,出示三位酒客对话,找三位同学扮演酒客。师问:你为什么“叫”道,而不是“说”道?生1: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添伤疤了。师:目的就是让别人知道,这里有没有什么言外之意?生1:我根据这个判断他遭人打了。师叫:大家都来看啊,他偷东西了。师问第二位同学,前面已经叫了,你为什么还要高声嚷?生2:前面嘲笑一下后,孔乙己没有回答,所以要再大声叫。师引导朗读:要怎么读?生2:“嚷”要低沉些,师低沉地读了一遍。生3质疑:老师嚷得太小,要又大又清楚。老师用指责的口气读了一遍。生3:这样太高了,没有疑问,太凶狠了。
文本需精耕细作,需细读,“叫”与“嚷”再平常不过的词,其意蕴却也如此丰富。“文本的魅力在于其表面现象之下‘必有’某种深层意义,这种深层意义甚至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话语源泉。”对“叫”“嚷”细品,逼真再现了酒客们恶劣的“品性”,“叫”与“嚷”直透世道人心。在一次次的细节品析中,课堂走向深刻,冷漠的令人窒息的社会现实逐渐显现起来。细节虽小,但文章字字句句背后皆是作者的至情深意,有效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的细节品读。文本细读,必定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三、有效“植入”,课堂更深入
在《孔乙己》课堂上,教学过程的深入也是伴随着教师的有效“植入”、“扩展”资料进行的。有目的地拓展链接,丰厚文本的分量,深化文本理解,凸显教学目标。其一,学生对众酒客们的嘲笑挖苦后,师问:你们现在觉得仅仅是嘲笑吗?生:鄙夷、笑料、取乐。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话,你们找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课件出示:“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安慰。——《暴君的臣民》。”生找出“赏玩”一词;再出示:“群众,尤其是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娜拉走后怎么样》。”师指出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生:看客。从材料“植入”中,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酒客们的所作所为是当时普通国民愚弱的写照。
其二,在品析掌柜的看孔乙己的眼光和众酒客有什么不同后,师问:看客们的所作所为对文中的谁产生了影响?生:对孩子们,从小学到的东西会影响人一生,这个孩子从小就学到了嘲笑。师:这种“看客文化”不仅存在于成人之中而且形成了冷漠的氛围,甚至连小孩子也变得麻木不仁。屏幕显示:“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其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就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呐喊》自序。”从材料扩展里,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可怕——“救救孩子!”
其三,拓展时再“植入”材料,将学生目光由课文转向现实世界,出示课件:“在中国,尤其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的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于高兴的尽有——《南腔北调集》。”课堂插入视频资料:2003年湖南跳楼事件,跳楼者在众看客的起哄下喝酒跳下身亡的事件。与学生探讨:今天你是什么态度呢?今天看客现象死灰复燃,半个世纪前的现象今天依然在上演。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得当的“植入”和“扩展”资料,拓宽了文本的宽度和教学的密度,引领学生走近教材选文发生的生活背景,降低了阅读理解的难度,弥补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深度。
高效课堂是教师共同的追求,深入研读文本,细读文本,有效“植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在对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多角度、不同侧面的解读,也应当受文本的制约。文本具有开放性的同时,也具有规定性,包括文本的写作背景、文本的基本结构、文本的内在逻辑、作者的旨意指向等,也正是解读文本的基础。因此,读者解读的翅膀不可任意飞越文本所不能及的界域,否则,将导致解读的谬误,使其解读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