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要实践小组管理
说实话,我起初对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进行管理的模式非常反感。太多的所见所闻不断刺激着我:挑动学生的过度竞争,连坐的考核方式,用小组考核来抹杀学生的个性差异……老师对学生小组的管理的追求似乎就是在学生心中投下恐惧,从而降低管理难度,实现功利的目标。我与几个朋友聊天,都觉得这样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倒蛮符合“组”的一个义项:绳索(如系燕父子以组——欧阳修《伶官传序》)。
去年九月,我从一个有招生特权的民办学校调到了一所城郊学校。起先,我仍然是按照原先习惯的方式,对刚升上初一的学生的默写全部批改。但现实很快告诉我,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差异,使得我原先的方式在这里实在是高付出低回报,我必须正视学生的不同,我必须改变教学管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只有这样,我才能从低效的重复的简单的教学内容中摆脱出来,进行真正的课堂建设,课程的开发,作业内容的改良……
庆幸的是,我的妻子一直在城郊学校实践学生的小组管理。面对我对小组管理的疑惑和质疑,她一句话点醒了我:“模式是死的,人是活的。小组管理有好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变得轻松许多。当然它也有坏处,你可以用它的好处,去掉它的坏处嘛!”就这样,我渴望从机械的重复劳作中摆脱,却又不无忧虑地开始实践学生的小组管理模式。
小组组合的原则和组长的产生
在妻子的指点下,我确立了小组组合的原则。一般来说,四个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两两同坐,前后相邻。学习小组的组合,首要的是各个小组整体的学习实力要大致相当。一个小组的能力太强,其他小组的同学就会失去参与评比的欲望和热情;一个小组的能力太弱,不仅小组成员会失去信心,也会使得其他小组失去适度竞争的压力。
我按照第一次段考的成绩,尽可能使得编排的学习小组实力接近。两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同学,就配上两个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如果一个考分排名前十的同学搭配一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那就再组合两个学习排名中偏下的同学。
对班里四五个学习习惯特别不好的同学,我给他们精心挑选组长,让他们和组长同坐,但每个小组最多安排一个这样的学生。精心挑选的这四五个组长,学习能力强,性格果敢,勇于负责,敢于应对挑战。若学习能力不强,他们就没有空余的时间帮助督促小组里这些让老师都很头疼的学生;只有敢负责任,做事果敢,面对这些在小学就不做作业不背书的小组成员,他们才能各想妙招,坚持到底。
在这半年的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挑选小组长的重要性。好的小组长有着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敢于负责任,对同学有耐心、会想点子。比如,有些小组长会在周末的时候给组内个别同学甚至是家长打电话,督促他们准备好周一的早读默写;还有些小组长为了小组的评比分数,自愿放学留下帮助组内个别没有及时订正重默的同学。
正因为小组长的重要,我对组长的选择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起初组长的选择更多是从考分出发,那么以后的调整中,我宁愿选择一些学习能力相对稍弱,但是做事负责、行为果敢的学生。
我怎么进行小组评比
苏州地区现行的考试规定使得初中的语文试题会有将近20分的默写和背诵。为了这20分,学生不得不反复地背诵默写课文的生字词和古诗词,练习所学的文言文的字词句的解释。
一般来说,学生的语文默写大都在早读进行。默写完成后,我按照座位次序,让后面的小组批阅前面小组的默写,基础好的学生批改基础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默写,基础和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批改能力强的学生的默写。我之所以没有小组内互换评阅,是为了防止作弊。
按照小组成员的默写成绩,我分别把100分、90分以上和80分以上折合成15分、9分、6分计入到小组评比的分数。为了鼓励他们,90分和80分的同学当天能够完成订正再加上3分,而默写不满80分的同学只要当天能够订正好,可以加上6分。为激励小组的整体表现,小组均分为100分、90分以上和80分以上的分别加上6分、4分和2分。
在放學之前,我要求科代表到每个小组长那里记录他们所批改小组的评比分数,同时让被批阅的组长注意核实。这既是为了防止个别小组作弊,也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我不给予小组均分以更多的奖励,因为它会进一步拉大小组之间的差距,影响其他小组的热情。我对小组的捆绑评分一直非常警惕,是因为我知道有的学生非常努力,不过限于基础和能力,暂时不能很好地完成默写,我也不想用过高的均分奖励来抹杀这些学生的热情和努力。
每到星期四,很多分数排在中游的小组眼看垫底无可能,排名靠前无希望就丧失了努力的热情。于是,我常常在星期四的早读,让学生默写难度大一点的内容,而奖励的分数全部翻番。它的效果在我所教的其中一个班级尤其明显,文言文的字词句的解释每次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超过班级人数的一半。
而事实上,学生不是只读语文这一门学科,哪怕是初一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负担都已经非常繁重,那些语文默写的“困难户”往往也是数学和英语老师重点关照的对象,我就想办法让他们有质有量并且快速地完成订正和重默。我反复提醒组长,要尽可能在上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订正,因为一般在上午第三节课结束,英语默写和数学作业都已批改结束,有的同学可能要更忙活了。我只能引导学生利用“边角料”,有时甚至让出语文课的时间,使得学生尽可能快速且有质量地完成教材的默写要求。
除此之外,我会挑选一些学生的摘评和随笔,打印成电子文稿在班上展示,这些学生所在的小组也能加上10分。我既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于作文,同时也是为了凸显小组成员的个体价值。
到了周五,我会要求科代表在放学之前算好一周总分,评比出小组的前两名,免去周末的作业。而小组最后一名就在原有家庭作业的基础上多写一篇500字的命题作文。
关于小组的评比,我的出发点是尽可能激励每个学生,使得基础能力习惯各异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都知道自己可以为所在的小组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一直觉得,学生的自信和负责都是在感受自己价值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实践
在阅读了不少关于课堂教学的专著后,我才意识到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我参考书中的事例和原则,结合实际,以小组为单位,确立了人人参与、互相协作、教师放手、学生自主的指导原则。在本学期,我和学生一起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期中考试过后,在备课组长的支持下,我把奥巴马的《父亲节演讲》、冉云飞的《与女儿书》和陈志武的《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印制成讲义,在整个年级布置学生,并建议家长和学生一块写点评的文字。
在任教的班级,我布置学生周末完成这份作业,也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看写写。周一上课,我组织他们小组之内互相评阅,在讲义上写出自己对组内同学和其家长文章的点评意见,并在组内各自推选出一篇家长和学生最好的文章。这两篇文章加上组内其他成员的点评,我让他们利用两个晚上制成电子文稿,在班上以小组为单位,投影于白屏,进行展示。小组成员各自读自己的文字,家长的文章由自己的孩子朗读展示。
我让十个小组长作为评委,在第一排就坐,分别对文章和点评的质量打出分数。小组长参与小组的展示,不给自己的小组评分。在评分的过程中,分别请出一个组长和后面的同学对展示小组作出点评,点评的内容包括文章观点、电子文稿的质量、写作文章和评语的态度等等。
还有一次活动,那是根据教材的全文背诵朱自清的《春》的要求,备课组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么长的课文,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与其机械地背诵默写,不如在默写的基础上搞个背诵比赛来激励学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备课组长最后决定每个班挑选得分靠前的两个小组,代表班级参加年级的朗诵比赛。
激发学生完成《春》的背诵和默写的基础之后,我把《春》的段落进行不同的组合,让小组长抽签,要求人人都有单独背诵的句子或段落。我不可能给他们大段的时间进行背诵的演练,所以提醒他们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演练。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绝大多数小组都制作了电子文稿;所有的小组在背诵的过程中至少有一次配乐。而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只有一半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很多孩子为了组内的展示跑到亲戚家打字和下载音乐。
我开展的综合实践,既是从教材和考试的要求出发,也是考虑到初中生集体荣誉感较强,但更多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人人参与,自我展示,学会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负责。
小组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管理是以整体进行评比,所以它在实践中必然会有一些问题。
有些脾气暴躁的组长在开始的时候,对组内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甚至有过激的言论和举动。我的态度很明确,要求这些组长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不能侮辱同学的人格,伤害同学的心灵。我鼓励他们对那些习惯不好的同学多用“软磨硬泡”,所以有些组长下课看到个别同学东游西逛跑上跑下,就跟在身后,提醒他们抓紧时间重默;还有就是上文所提到,他们周末打电话给同学或其家长,让其准备好默写;个别组长甚至在周末让组内的同学来自己家里准备周一的默写内容;还有的组长,放学后自愿留下帮助组内没有完成默写订正的同学。
每个学生的基础习惯和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几个基础不好能力不强但是勤奋刻苦的学生,我会降低他们的评比要求。他们的默写分数到了70,我就算成80,依此类推,尽最大可能去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因为涉及到周末的作业,所以开始评比的时候,会有个别小组作弊。我一方面提醒学生作弊成为习惯的坏处,表达我的极度厌恶。另一方面,每次默写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们互相看看相互监督。出现作弊,我鼓励学生首先自我行动,当面制止;如果有分歧,再来找我。一旦确认,作弊的学生和所在小组的组长当天分数清零。我让学生当面制止的根本原因是不想培养告密者,而是希望他们养成一个坦诚负责的态度的习惯。对作弊,我虽然尽可能地多方求证,但开始的时候,有些学生被同学当面批评,自尊受到受害,特别是那些被误会的同学,这也是我苦恼的一点。
因为前兩名小组的周末作业免做,我周末只布置没有多少思维含量的抄写和默写作业,作业时间控制在40分钟到一个小时。这样既不会对免除作业的学生产生太大的影响,也不会因为多作一篇500字的作文使得排名最后的小组负担过重。
但不得不承认,少数学生因为学习习惯太差,根本不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对组内成员的督促提醒无动于衷甚至是讽刺辱骂。这样的学生,我用一个月来观察他有无变化。一个月依然没有变化,默写不过作业不交,我会在周末放学带着他们回家,让他们在我家补作业背课文,然后通知家长来接。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大部分和我回家一次的学生都有明显的转变。
不得不说的话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如果最终不能驱动为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它的意义总归有限。强行的压制也许可以换来学生表面的服从,但往往以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心灵作为代价。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应用正确的方式。也许结果不如人意,但教师必须清楚,我们从来都不是神,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心怀敬畏,脚踩大地。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第八中学)
说实话,我起初对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进行管理的模式非常反感。太多的所见所闻不断刺激着我:挑动学生的过度竞争,连坐的考核方式,用小组考核来抹杀学生的个性差异……老师对学生小组的管理的追求似乎就是在学生心中投下恐惧,从而降低管理难度,实现功利的目标。我与几个朋友聊天,都觉得这样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倒蛮符合“组”的一个义项:绳索(如系燕父子以组——欧阳修《伶官传序》)。
去年九月,我从一个有招生特权的民办学校调到了一所城郊学校。起先,我仍然是按照原先习惯的方式,对刚升上初一的学生的默写全部批改。但现实很快告诉我,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差异,使得我原先的方式在这里实在是高付出低回报,我必须正视学生的不同,我必须改变教学管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只有这样,我才能从低效的重复的简单的教学内容中摆脱出来,进行真正的课堂建设,课程的开发,作业内容的改良……
庆幸的是,我的妻子一直在城郊学校实践学生的小组管理。面对我对小组管理的疑惑和质疑,她一句话点醒了我:“模式是死的,人是活的。小组管理有好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变得轻松许多。当然它也有坏处,你可以用它的好处,去掉它的坏处嘛!”就这样,我渴望从机械的重复劳作中摆脱,却又不无忧虑地开始实践学生的小组管理模式。
小组组合的原则和组长的产生
在妻子的指点下,我确立了小组组合的原则。一般来说,四个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两两同坐,前后相邻。学习小组的组合,首要的是各个小组整体的学习实力要大致相当。一个小组的能力太强,其他小组的同学就会失去参与评比的欲望和热情;一个小组的能力太弱,不仅小组成员会失去信心,也会使得其他小组失去适度竞争的压力。
我按照第一次段考的成绩,尽可能使得编排的学习小组实力接近。两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同学,就配上两个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如果一个考分排名前十的同学搭配一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那就再组合两个学习排名中偏下的同学。
对班里四五个学习习惯特别不好的同学,我给他们精心挑选组长,让他们和组长同坐,但每个小组最多安排一个这样的学生。精心挑选的这四五个组长,学习能力强,性格果敢,勇于负责,敢于应对挑战。若学习能力不强,他们就没有空余的时间帮助督促小组里这些让老师都很头疼的学生;只有敢负责任,做事果敢,面对这些在小学就不做作业不背书的小组成员,他们才能各想妙招,坚持到底。
在这半年的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挑选小组长的重要性。好的小组长有着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敢于负责任,对同学有耐心、会想点子。比如,有些小组长会在周末的时候给组内个别同学甚至是家长打电话,督促他们准备好周一的早读默写;还有些小组长为了小组的评比分数,自愿放学留下帮助组内个别没有及时订正重默的同学。
正因为小组长的重要,我对组长的选择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起初组长的选择更多是从考分出发,那么以后的调整中,我宁愿选择一些学习能力相对稍弱,但是做事负责、行为果敢的学生。
我怎么进行小组评比
苏州地区现行的考试规定使得初中的语文试题会有将近20分的默写和背诵。为了这20分,学生不得不反复地背诵默写课文的生字词和古诗词,练习所学的文言文的字词句的解释。
一般来说,学生的语文默写大都在早读进行。默写完成后,我按照座位次序,让后面的小组批阅前面小组的默写,基础好的学生批改基础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默写,基础和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批改能力强的学生的默写。我之所以没有小组内互换评阅,是为了防止作弊。
按照小组成员的默写成绩,我分别把100分、90分以上和80分以上折合成15分、9分、6分计入到小组评比的分数。为了鼓励他们,90分和80分的同学当天能够完成订正再加上3分,而默写不满80分的同学只要当天能够订正好,可以加上6分。为激励小组的整体表现,小组均分为100分、90分以上和80分以上的分别加上6分、4分和2分。
在放學之前,我要求科代表到每个小组长那里记录他们所批改小组的评比分数,同时让被批阅的组长注意核实。这既是为了防止个别小组作弊,也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我不给予小组均分以更多的奖励,因为它会进一步拉大小组之间的差距,影响其他小组的热情。我对小组的捆绑评分一直非常警惕,是因为我知道有的学生非常努力,不过限于基础和能力,暂时不能很好地完成默写,我也不想用过高的均分奖励来抹杀这些学生的热情和努力。
每到星期四,很多分数排在中游的小组眼看垫底无可能,排名靠前无希望就丧失了努力的热情。于是,我常常在星期四的早读,让学生默写难度大一点的内容,而奖励的分数全部翻番。它的效果在我所教的其中一个班级尤其明显,文言文的字词句的解释每次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超过班级人数的一半。
而事实上,学生不是只读语文这一门学科,哪怕是初一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负担都已经非常繁重,那些语文默写的“困难户”往往也是数学和英语老师重点关照的对象,我就想办法让他们有质有量并且快速地完成订正和重默。我反复提醒组长,要尽可能在上午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订正,因为一般在上午第三节课结束,英语默写和数学作业都已批改结束,有的同学可能要更忙活了。我只能引导学生利用“边角料”,有时甚至让出语文课的时间,使得学生尽可能快速且有质量地完成教材的默写要求。
除此之外,我会挑选一些学生的摘评和随笔,打印成电子文稿在班上展示,这些学生所在的小组也能加上10分。我既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于作文,同时也是为了凸显小组成员的个体价值。
到了周五,我会要求科代表在放学之前算好一周总分,评比出小组的前两名,免去周末的作业。而小组最后一名就在原有家庭作业的基础上多写一篇500字的命题作文。
关于小组的评比,我的出发点是尽可能激励每个学生,使得基础能力习惯各异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都知道自己可以为所在的小组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一直觉得,学生的自信和负责都是在感受自己价值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实践
在阅读了不少关于课堂教学的专著后,我才意识到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我参考书中的事例和原则,结合实际,以小组为单位,确立了人人参与、互相协作、教师放手、学生自主的指导原则。在本学期,我和学生一起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期中考试过后,在备课组长的支持下,我把奥巴马的《父亲节演讲》、冉云飞的《与女儿书》和陈志武的《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印制成讲义,在整个年级布置学生,并建议家长和学生一块写点评的文字。
在任教的班级,我布置学生周末完成这份作业,也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看写写。周一上课,我组织他们小组之内互相评阅,在讲义上写出自己对组内同学和其家长文章的点评意见,并在组内各自推选出一篇家长和学生最好的文章。这两篇文章加上组内其他成员的点评,我让他们利用两个晚上制成电子文稿,在班上以小组为单位,投影于白屏,进行展示。小组成员各自读自己的文字,家长的文章由自己的孩子朗读展示。
我让十个小组长作为评委,在第一排就坐,分别对文章和点评的质量打出分数。小组长参与小组的展示,不给自己的小组评分。在评分的过程中,分别请出一个组长和后面的同学对展示小组作出点评,点评的内容包括文章观点、电子文稿的质量、写作文章和评语的态度等等。
还有一次活动,那是根据教材的全文背诵朱自清的《春》的要求,备课组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么长的课文,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与其机械地背诵默写,不如在默写的基础上搞个背诵比赛来激励学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备课组长最后决定每个班挑选得分靠前的两个小组,代表班级参加年级的朗诵比赛。
激发学生完成《春》的背诵和默写的基础之后,我把《春》的段落进行不同的组合,让小组长抽签,要求人人都有单独背诵的句子或段落。我不可能给他们大段的时间进行背诵的演练,所以提醒他们可以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演练。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绝大多数小组都制作了电子文稿;所有的小组在背诵的过程中至少有一次配乐。而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只有一半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很多孩子为了组内的展示跑到亲戚家打字和下载音乐。
我开展的综合实践,既是从教材和考试的要求出发,也是考虑到初中生集体荣誉感较强,但更多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人人参与,自我展示,学会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负责。
小组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管理是以整体进行评比,所以它在实践中必然会有一些问题。
有些脾气暴躁的组长在开始的时候,对组内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甚至有过激的言论和举动。我的态度很明确,要求这些组长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不能侮辱同学的人格,伤害同学的心灵。我鼓励他们对那些习惯不好的同学多用“软磨硬泡”,所以有些组长下课看到个别同学东游西逛跑上跑下,就跟在身后,提醒他们抓紧时间重默;还有就是上文所提到,他们周末打电话给同学或其家长,让其准备好默写;个别组长甚至在周末让组内的同学来自己家里准备周一的默写内容;还有的组长,放学后自愿留下帮助组内没有完成默写订正的同学。
每个学生的基础习惯和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几个基础不好能力不强但是勤奋刻苦的学生,我会降低他们的评比要求。他们的默写分数到了70,我就算成80,依此类推,尽最大可能去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因为涉及到周末的作业,所以开始评比的时候,会有个别小组作弊。我一方面提醒学生作弊成为习惯的坏处,表达我的极度厌恶。另一方面,每次默写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们互相看看相互监督。出现作弊,我鼓励学生首先自我行动,当面制止;如果有分歧,再来找我。一旦确认,作弊的学生和所在小组的组长当天分数清零。我让学生当面制止的根本原因是不想培养告密者,而是希望他们养成一个坦诚负责的态度的习惯。对作弊,我虽然尽可能地多方求证,但开始的时候,有些学生被同学当面批评,自尊受到受害,特别是那些被误会的同学,这也是我苦恼的一点。
因为前兩名小组的周末作业免做,我周末只布置没有多少思维含量的抄写和默写作业,作业时间控制在40分钟到一个小时。这样既不会对免除作业的学生产生太大的影响,也不会因为多作一篇500字的作文使得排名最后的小组负担过重。
但不得不承认,少数学生因为学习习惯太差,根本不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对组内成员的督促提醒无动于衷甚至是讽刺辱骂。这样的学生,我用一个月来观察他有无变化。一个月依然没有变化,默写不过作业不交,我会在周末放学带着他们回家,让他们在我家补作业背课文,然后通知家长来接。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大部分和我回家一次的学生都有明显的转变。
不得不说的话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如果最终不能驱动为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它的意义总归有限。强行的压制也许可以换来学生表面的服从,但往往以伤害学生的人格和心灵作为代价。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应用正确的方式。也许结果不如人意,但教师必须清楚,我们从来都不是神,努力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心怀敬畏,脚踩大地。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