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要对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永恒的话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贯穿于平时教学工作中,否则,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成为不可实现的梦想,回顾每次考试后的情形,我都会有更深的体会。
无论哪次考试,无论是哪一学科考试,其结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漫卷试卷喜欲狂”者有之,抚摸试卷扼腕叹息者也有之。对结果颇感不错的教师喜气洋洋地总结经验,感到结果不理想的教师少不得绞尽脑汁,忙着分析原因,拟订整改措施。但是,有些教师几年中一直教同一个班级的同一个学科,几乎每年,每学期都在不停地分析原因,拟订整改措施,而且,几乎每学期的原因相同,措施也差不多,措施绝对恰当,行之有效,可是学生考试成绩却不好。冷静分析,似怪而非怪。凡是班级成绩不理想的教师在考试结束后无不痛心疾首,诚惶诚恐、认认真真地拟订措施,可是新学期刚开学时,就有可能把那些措施置于脑后了。这就是“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楼”或是“雷声大,雨声小”。我认为,教师必须注重平时的教学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实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中。
一、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
这里所说的学习《课标》,不是那种将《课标》拿在手中,用眼睛看一遍或是读一遍了事,这样的学习其实是做做样子。真正的学习,应该是针对所教的年级段,先从总体上把握目的要求,再逐字逐句地分析具体要求和教学建议,做到对所教学段的目的要求把握无误,了然于心。在平时备课、上课时,分步实施这些目标要求。也许有些教师会有这种感觉:《课标》中目标要求不具体,考试考什么,上面没有明确的规定;或有试题出得偏、出得怪的感觉。我以前也有同样的困惑,但是,看看试卷,再对照《课标》,觉得《课标》中对各年级段学生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技能方面的要求规定得十分明确,只不过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没有重视它。由此看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真正熟悉《课标》,足够重视《课标》,只有把《课标》中各年级段的总目标化作每学年、每学期,乃至每天、每课时的细目标,分步实施,并时时用《课标》观照教学工作,才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才能减少在教学中的失误。
二、研究试卷,把握考试导向
有些教師平时工作十分勤奋,其认真态度有口皆碑,但事倍功半,事与愿违,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学观念陈旧,甚至对考试究竟考什么,怎么考,茫然不知。仅举一例足以说明。某个教中年级的语文老师,平时片面注重生字词的默写,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总是少不了抄写词语,甚至连同拼音一起抄写,一学期下来,课文中的词语不知道抄写了多少遍,期末复习时,还让学生做大量的诸如辨字组词一类的作业,反复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积累词汇的能力和背诵能力。
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以偏概全,不注意考试的方向,教学就会失败。翻开近几年中年级语文试卷可知,这几年一直没考过组词一类的题目,这些老师还抓住这类题目不放,岂不是舍本求末?
真正行之有效的试卷研究,应该以本地试卷为对象,以近两年试卷为重点,以这两年考试说明为导向,参照《课标》、教材和前任教师的试卷分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了解考试的范围、题型、重点,把握学生考试中的难点和考试失误较多的方面,并在平时教学和期末复习中强化训练,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平时,强化重点、难点训练,化整为零
就本镇①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填写的试卷分析表反映了这一问题,整改措施中无不包含诸如“强化阅读、写作训练”等字眼,但收效不大。原因何在?说到底还是平时少训练。如果我们把在复习期间让学生集中练习的阅读、写作的多如牛毛的题目,用在平时,一天一练,或是几天一练,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如果我们重视课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会如此低下;如果我们重视每课时目标的达成度,特别是阅读、写作目标的达成度,在教给学生阅读、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像对待考试中的短文阅读一样阅读每一篇课文,真正读懂课文,让学生像对待考试作文一样写好每一篇习作,学会写作,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就不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理想。当然,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样是我们平时工作的重点。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严格要求,时时提醒,反复强调和训练,学生在考试中就会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就会认真审题,认真阅读,认真写作,就不会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阅读练习错误或是作文走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仅靠期末复习时强化几天就能达到的,特别是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平时的教学工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每一项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注释:
①笔者所在的宝应县望直港镇.
无论哪次考试,无论是哪一学科考试,其结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漫卷试卷喜欲狂”者有之,抚摸试卷扼腕叹息者也有之。对结果颇感不错的教师喜气洋洋地总结经验,感到结果不理想的教师少不得绞尽脑汁,忙着分析原因,拟订整改措施。但是,有些教师几年中一直教同一个班级的同一个学科,几乎每年,每学期都在不停地分析原因,拟订整改措施,而且,几乎每学期的原因相同,措施也差不多,措施绝对恰当,行之有效,可是学生考试成绩却不好。冷静分析,似怪而非怪。凡是班级成绩不理想的教师在考试结束后无不痛心疾首,诚惶诚恐、认认真真地拟订措施,可是新学期刚开学时,就有可能把那些措施置于脑后了。这就是“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楼”或是“雷声大,雨声小”。我认为,教师必须注重平时的教学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实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中。
一、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
这里所说的学习《课标》,不是那种将《课标》拿在手中,用眼睛看一遍或是读一遍了事,这样的学习其实是做做样子。真正的学习,应该是针对所教的年级段,先从总体上把握目的要求,再逐字逐句地分析具体要求和教学建议,做到对所教学段的目的要求把握无误,了然于心。在平时备课、上课时,分步实施这些目标要求。也许有些教师会有这种感觉:《课标》中目标要求不具体,考试考什么,上面没有明确的规定;或有试题出得偏、出得怪的感觉。我以前也有同样的困惑,但是,看看试卷,再对照《课标》,觉得《课标》中对各年级段学生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技能方面的要求规定得十分明确,只不过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没有重视它。由此看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真正熟悉《课标》,足够重视《课标》,只有把《课标》中各年级段的总目标化作每学年、每学期,乃至每天、每课时的细目标,分步实施,并时时用《课标》观照教学工作,才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才能减少在教学中的失误。
二、研究试卷,把握考试导向
有些教師平时工作十分勤奋,其认真态度有口皆碑,但事倍功半,事与愿违,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学观念陈旧,甚至对考试究竟考什么,怎么考,茫然不知。仅举一例足以说明。某个教中年级的语文老师,平时片面注重生字词的默写,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总是少不了抄写词语,甚至连同拼音一起抄写,一学期下来,课文中的词语不知道抄写了多少遍,期末复习时,还让学生做大量的诸如辨字组词一类的作业,反复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积累词汇的能力和背诵能力。
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以偏概全,不注意考试的方向,教学就会失败。翻开近几年中年级语文试卷可知,这几年一直没考过组词一类的题目,这些老师还抓住这类题目不放,岂不是舍本求末?
真正行之有效的试卷研究,应该以本地试卷为对象,以近两年试卷为重点,以这两年考试说明为导向,参照《课标》、教材和前任教师的试卷分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了解考试的范围、题型、重点,把握学生考试中的难点和考试失误较多的方面,并在平时教学和期末复习中强化训练,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平时,强化重点、难点训练,化整为零
就本镇①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填写的试卷分析表反映了这一问题,整改措施中无不包含诸如“强化阅读、写作训练”等字眼,但收效不大。原因何在?说到底还是平时少训练。如果我们把在复习期间让学生集中练习的阅读、写作的多如牛毛的题目,用在平时,一天一练,或是几天一练,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如果我们重视课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不会如此低下;如果我们重视每课时目标的达成度,特别是阅读、写作目标的达成度,在教给学生阅读、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像对待考试中的短文阅读一样阅读每一篇课文,真正读懂课文,让学生像对待考试作文一样写好每一篇习作,学会写作,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就不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理想。当然,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样是我们平时工作的重点。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严格要求,时时提醒,反复强调和训练,学生在考试中就会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就会认真审题,认真阅读,认真写作,就不会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阅读练习错误或是作文走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仅靠期末复习时强化几天就能达到的,特别是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平时的教学工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每一项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注释:
①笔者所在的宝应县望直港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