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作为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状态、揭示对象特征、展现事物本质。入选教材的说明文语言简练、文脉清晰、特点鲜明、方法突出。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说明文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笔者以《秦兵马俑》为例,浅谈自己运用表格教学说明文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依循整体感知,运用表格初读导序
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应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认知与把握,一方面帮助学生消除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本脉络,为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说明文来说,除了要关注其中的生字词之外,还需要在梳理作者表达思路的同时,初步感知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这一环节可以运用直观而形象的表格,组织学生对文本的结构和层次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做好文本的初读与感知。
《秦兵马俑》这篇说明文清晰地描绘了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初读文本、厘清文脉,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
学生通过总起句知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分别从两个鲜明的特点初步感知了秦兵马俑的特质,依循着阅读过程明确了阅读这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如此一来,学生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把握,更对课文的表达顺序和语段的结构划分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而这一切效果的取得,都建立在笔者精心设计的表格上。这种结构鲜明、层次清晰的表格,让学生在初读环节中理性地感知课文内容时有了更好的抓手。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将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转变为富有条理的理性思考过程,实现了与文本有效而多维的接触,让表格承载起导序作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初读课文的整体效益。
二、紧扣核心语段,运用表格研读内化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揣摩文本语言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常态教学中,教师常常组织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感受表达出来。这种批注式的阅读既给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的空间,同时又保证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说明文时,有的教师要么在内容选择上偏离重点,要么就是蜻蜓点水,并没有紧扣核心语句让学生感知说明文表达的精准与妥帖、说明方法的巧妙与自然,教学目标也没有达成。
因此,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明确研读方向,突出研究的重点、难点,给予学生明确的阅读方法。以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
学生要完成这一表格的填写,就需要重新回到文本中,将身心浸润在文本语言中,感受说明方法的精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形成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同时相机摘抄了展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特点的语句,并根据课文的描述,洞察作者如此表达的妙处。如此一来,学生的认知就不再停留在感知文本内容的肤浅层面,而是将思维的关注点聚焦在作者写作方法的策略上。而在整个过程中,笔者所设计的表格也起到了极大的引导作用,学生就此找到了自己研究性阅读的重点,明确了自己研读的方向,思路更加明确清晰,感悟更加透彻深入。
三、聚焦写作策略,运用表格迁移练习
所谓迁移,就是既有的学习成果对另一种学习状态的影响,广泛运用于知识获取、技能训练、行为规范的过程中。换言之,只要有真正的学习,就一定会有迁移。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依托教材这一典型文本能够触类旁通,实现学习的迁移。而对说明文来说,学生的训练就存在着内容宽泛、训练机械的问题,因此,教师可借助表格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学习迁移作用。
《秦兵马俑》一文第10自然段句式整饬,结构清晰,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在精心细读之下内化表达方法,形成表达能力,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
这样的表格不仅让学生深入关注了文本语段表达的内容,同时也对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深入洞察。学生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的填写,就能相机体验到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文本语言的基本形式,并尝试运用“有的……好像……”的句式造句,展现不同类型兵马俑的神态以及作者展开的想象,有效地内化了学习方法,并可以依托笔者出示的其他图片尝试表达自己心中的兵马俑状态。
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捕捉适切的练笔点后,应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和策略。在整个过程中,表格为学生提供了细致揣摩与迁移运用的支撑点,学生在感知与迁移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了表达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
四、结合训练重点,运用表格拓展内容
阅读教学仅仅依托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在紧扣文本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补充相应的资料,形成全面而立体化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认知服务,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因此,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资料的拓展与延伸,应该成为说明文教学的基本方式。
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知所拓展补充的内容,顺利实现课堂内外的联结,笔者就设计了以下的表格:
在上述表格的完成過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也需要借助表格的提示,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对教师所拓展的内容进行思考。同时,这一表格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采用从扶到放、步步为营的策略,让学生轻松从教材文本向所拓展的内容过渡。在表格的牵引之下,学生不仅掌握了拓展的内容,同时也明确了拓展的基本方向,拓展时避免了与文本表达方法毫不相干的其他内容,提升了紧扣拓展资料进行学习的实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了拓展资料的广度,更关注到了拓展内容的深度和契合度,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拓展了丰富的认知资料,并尝试运用阅读方法教学文本,促进课堂内外的整合联系,实现了学生的适度迁移。
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和创作思路条理清晰、结构明朗,与表格条分缕析的结构特点惊人的匹配。教师可以充分设计合理的表格内容,发挥表格应有的作用,促进说明文的教学不断向理性进发。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一、依循整体感知,运用表格初读导序
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应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认知与把握,一方面帮助学生消除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本脉络,为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说明文来说,除了要关注其中的生字词之外,还需要在梳理作者表达思路的同时,初步感知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这一环节可以运用直观而形象的表格,组织学生对文本的结构和层次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做好文本的初读与感知。
《秦兵马俑》这篇说明文清晰地描绘了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初读文本、厘清文脉,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
学生通过总起句知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分别从两个鲜明的特点初步感知了秦兵马俑的特质,依循着阅读过程明确了阅读这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如此一来,学生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把握,更对课文的表达顺序和语段的结构划分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而这一切效果的取得,都建立在笔者精心设计的表格上。这种结构鲜明、层次清晰的表格,让学生在初读环节中理性地感知课文内容时有了更好的抓手。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将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转变为富有条理的理性思考过程,实现了与文本有效而多维的接触,让表格承载起导序作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初读课文的整体效益。
二、紧扣核心语段,运用表格研读内化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揣摩文本语言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常态教学中,教师常常组织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感受表达出来。这种批注式的阅读既给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的空间,同时又保证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说明文时,有的教师要么在内容选择上偏离重点,要么就是蜻蜓点水,并没有紧扣核心语句让学生感知说明文表达的精准与妥帖、说明方法的巧妙与自然,教学目标也没有达成。
因此,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明确研读方向,突出研究的重点、难点,给予学生明确的阅读方法。以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
学生要完成这一表格的填写,就需要重新回到文本中,将身心浸润在文本语言中,感受说明方法的精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形成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同时相机摘抄了展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特点的语句,并根据课文的描述,洞察作者如此表达的妙处。如此一来,学生的认知就不再停留在感知文本内容的肤浅层面,而是将思维的关注点聚焦在作者写作方法的策略上。而在整个过程中,笔者所设计的表格也起到了极大的引导作用,学生就此找到了自己研究性阅读的重点,明确了自己研读的方向,思路更加明确清晰,感悟更加透彻深入。
三、聚焦写作策略,运用表格迁移练习
所谓迁移,就是既有的学习成果对另一种学习状态的影响,广泛运用于知识获取、技能训练、行为规范的过程中。换言之,只要有真正的学习,就一定会有迁移。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依托教材这一典型文本能够触类旁通,实现学习的迁移。而对说明文来说,学生的训练就存在着内容宽泛、训练机械的问题,因此,教师可借助表格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学习迁移作用。
《秦兵马俑》一文第10自然段句式整饬,结构清晰,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在精心细读之下内化表达方法,形成表达能力,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
这样的表格不仅让学生深入关注了文本语段表达的内容,同时也对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深入洞察。学生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的填写,就能相机体验到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文本语言的基本形式,并尝试运用“有的……好像……”的句式造句,展现不同类型兵马俑的神态以及作者展开的想象,有效地内化了学习方法,并可以依托笔者出示的其他图片尝试表达自己心中的兵马俑状态。
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捕捉适切的练笔点后,应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和策略。在整个过程中,表格为学生提供了细致揣摩与迁移运用的支撑点,学生在感知与迁移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了表达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
四、结合训练重点,运用表格拓展内容
阅读教学仅仅依托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在紧扣文本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补充相应的资料,形成全面而立体化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认知服务,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因此,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资料的拓展与延伸,应该成为说明文教学的基本方式。
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知所拓展补充的内容,顺利实现课堂内外的联结,笔者就设计了以下的表格:
在上述表格的完成過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也需要借助表格的提示,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对教师所拓展的内容进行思考。同时,这一表格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采用从扶到放、步步为营的策略,让学生轻松从教材文本向所拓展的内容过渡。在表格的牵引之下,学生不仅掌握了拓展的内容,同时也明确了拓展的基本方向,拓展时避免了与文本表达方法毫不相干的其他内容,提升了紧扣拓展资料进行学习的实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了拓展资料的广度,更关注到了拓展内容的深度和契合度,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拓展了丰富的认知资料,并尝试运用阅读方法教学文本,促进课堂内外的整合联系,实现了学生的适度迁移。
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和创作思路条理清晰、结构明朗,与表格条分缕析的结构特点惊人的匹配。教师可以充分设计合理的表格内容,发挥表格应有的作用,促进说明文的教学不断向理性进发。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