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文化意识培养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本文结合英语高考备考中的做法,从通过利用课外资源以及深度挖掘教材话题和语料方面,探討在英语高考备考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其能力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高考备考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文化存在许多差异,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因此,英语教学应该实行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在全球化趋势明显的今天,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高考备考中正确指导学生答题已经成为高三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方式的沟通,而且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胡文仲认为,语言是交际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必要。
笔者研究发现,近年来的高考题中不时会出现一些涉及到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而学生往往会由于文化意识薄弱而被卡住。对此在高考备考中,笔者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切实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顺利答好此类题目。
二、探讨在英语高考备考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做法
(一)观看纪录片并讨论——在真实的语境中谈论文化差异及其背后原因
1.学生观看纪录片并讨论
学生观看BBC记录片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该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在英国学校进行的教育实验,5名中国教师在英国博亨特学校对50名九年级学生进行四周中国式教学。四周后进行测试,看哪种教学方式会取得胜利,中式教育还是英式教育?这纪录片是全英录制,既锻炼学生的听力,又让学生学会了地道的口语,还能使学生感受中西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差异,真是一举三得。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英国的学生在课堂上纪律散漫,不尊重或无视教师的辛勤劳动。尽管中国教师上课很卖力,不断强调纪律,却无法按原计划顺利授课。
看完第一集后,笔者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以下两组问题:
(1)What kind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School and British School?
(2)What really causes the above cultural differences? What’s your opinion of the British students’ behavaviour?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中英教学方式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们理解中西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差异,使学生在观看、讨论中领悟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2.学生讨论后展示结果
笔者永远相信,只要给学生一个平台,他们就会还我一个精彩。经过一场激烈的讨论后,笔者邀请其中两个小组来做汇报。
Group 1: I think the students in Britain are too rude in the class because they don’t obey the class rules or respect their teachers from China. On the contrary, we students in China always work hard and try to take as many notes as possible in the class.
Group 2: In my opinion, the British students aren’t aware of the severe competitions in the society, so they don’t value the chance to study. But in China, we all know that if we want to have a better future, we must spare no effort to work hard for it. Just as the Chinese teacher in the documentary said, you swim or you sink.
由此可见,学生对中西文化课堂乃至教育的差异已经有所理解。确实,中国强调的是适者生存,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课堂上主要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和记笔记。而西方国家则普遍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仅仅授课15分钟,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学生自己讨论问题和自主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初见成效
后来,在做2015年课标全国II阅读理解C篇有关gap-year的文章时,学生们对文章里提到的现象已经再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理解起来也不觉得费力,因为他们已经对倡导民主的英国教育有所了解。
(二)在一轮模块复习中补充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课外阅读材料
1.重温课文,归纳大意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 Reading I Communication: No Problems? 讲述的是两个大学生到首都国际机场去接几个到北京大学求学的国际生,见面时由于各国之间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不同而引起的“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并且令双方都略显尴尬的故事。Reading II Showing Our Feelings 介绍了几个在很多文化中有着共同或不同含义的body languages。这两篇文章可说是相当实用、形象,学生们在重温课文时,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找出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考虑到文章的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而且对笔者所任教班的学生来说有些简单,更考虑到文章中小故事介绍的都是表面的文化差异,并没有深入到文化意识形态等更深层次的原因探析。于是,笔者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背后原因的课外阅读材料。该阅读材料谈到,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而比较含蓄和谦逊,习慣上会首先考虑别人的感觉和需求;而美国人则更加强调自由和平等,所以更加重视个性,因而比较自信和直截了当。
笔者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能够解释课文两篇文章所体现的文化差异背后的原因的词和句。经学生小组讨论后,完成下表。
由此可见,笔者提供的补充阅读材料为学生讨论文化差异及其原因提供了语言支持,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观察文化差异现象到分析差异原因和本质,从学习文化知识到运用知识并进行深层思索。这样课内知识和课外材料相融合能,使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会令文化意识得以提升。
3.又尝甜头
通过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与课外补充材料相结合,笔者发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都能很好地理解有关文化差异的文章。例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完形填空(有关body language),2015年宁夏银川宁大附中检测的阅读理解文章(有关社会文化中的穿衣风格),2015年广东惠州模拟的阅读理解文章(有关社会文化中的幸福来源)以及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理解E篇(有关社会文化中的食物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当笔者把这些文章给学生训练时,学生们的答题正确率是96%。
三、结束语
中西文化的比较性学习是培养跨文化意识敏锐度的关键。然而敏锐度的高低并不与文化知识的多少成正比,而是有赖于对中外文化的对比性研究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既教授语言,又传播文化,这是一种渗透着异国文化色彩的教学过程。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如果能深度挖掘教材话题和语料的教育价值,确定合适的文化意识目标,既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跨越文化差异障碍,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中西文化方面的文章,准确地答题,真正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以及有效备考的有机融合。
责任编辑
【关键词】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高考备考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文化存在许多差异,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因此,英语教学应该实行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在全球化趋势明显的今天,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高考备考中正确指导学生答题已经成为高三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方式的沟通,而且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胡文仲认为,语言是交际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必要。
笔者研究发现,近年来的高考题中不时会出现一些涉及到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而学生往往会由于文化意识薄弱而被卡住。对此在高考备考中,笔者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切实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顺利答好此类题目。
二、探讨在英语高考备考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做法
(一)观看纪录片并讨论——在真实的语境中谈论文化差异及其背后原因
1.学生观看纪录片并讨论
学生观看BBC记录片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该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在英国学校进行的教育实验,5名中国教师在英国博亨特学校对50名九年级学生进行四周中国式教学。四周后进行测试,看哪种教学方式会取得胜利,中式教育还是英式教育?这纪录片是全英录制,既锻炼学生的听力,又让学生学会了地道的口语,还能使学生感受中西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差异,真是一举三得。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英国的学生在课堂上纪律散漫,不尊重或无视教师的辛勤劳动。尽管中国教师上课很卖力,不断强调纪律,却无法按原计划顺利授课。
看完第一集后,笔者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以下两组问题:
(1)What kind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School and British School?
(2)What really causes the above cultural differences? What’s your opinion of the British students’ behavaviour?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中英教学方式和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们理解中西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差异,使学生在观看、讨论中领悟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2.学生讨论后展示结果
笔者永远相信,只要给学生一个平台,他们就会还我一个精彩。经过一场激烈的讨论后,笔者邀请其中两个小组来做汇报。
Group 1: I think the students in Britain are too rude in the class because they don’t obey the class rules or respect their teachers from China. On the contrary, we students in China always work hard and try to take as many notes as possible in the class.
Group 2: In my opinion, the British students aren’t aware of the severe competitions in the society, so they don’t value the chance to study. But in China, we all know that if we want to have a better future, we must spare no effort to work hard for it. Just as the Chinese teacher in the documentary said, you swim or you sink.
由此可见,学生对中西文化课堂乃至教育的差异已经有所理解。确实,中国强调的是适者生存,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课堂上主要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和记笔记。而西方国家则普遍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仅仅授课15分钟,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学生自己讨论问题和自主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初见成效
后来,在做2015年课标全国II阅读理解C篇有关gap-year的文章时,学生们对文章里提到的现象已经再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理解起来也不觉得费力,因为他们已经对倡导民主的英国教育有所了解。
(二)在一轮模块复习中补充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课外阅读材料
1.重温课文,归纳大意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 Reading I Communication: No Problems? 讲述的是两个大学生到首都国际机场去接几个到北京大学求学的国际生,见面时由于各国之间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不同而引起的“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并且令双方都略显尴尬的故事。Reading II Showing Our Feelings 介绍了几个在很多文化中有着共同或不同含义的body languages。这两篇文章可说是相当实用、形象,学生们在重温课文时,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找出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考虑到文章的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内容,而且对笔者所任教班的学生来说有些简单,更考虑到文章中小故事介绍的都是表面的文化差异,并没有深入到文化意识形态等更深层次的原因探析。于是,笔者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背后原因的课外阅读材料。该阅读材料谈到,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而比较含蓄和谦逊,习慣上会首先考虑别人的感觉和需求;而美国人则更加强调自由和平等,所以更加重视个性,因而比较自信和直截了当。
笔者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能够解释课文两篇文章所体现的文化差异背后的原因的词和句。经学生小组讨论后,完成下表。
由此可见,笔者提供的补充阅读材料为学生讨论文化差异及其原因提供了语言支持,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观察文化差异现象到分析差异原因和本质,从学习文化知识到运用知识并进行深层思索。这样课内知识和课外材料相融合能,使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会令文化意识得以提升。
3.又尝甜头
通过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与课外补充材料相结合,笔者发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都能很好地理解有关文化差异的文章。例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完形填空(有关body language),2015年宁夏银川宁大附中检测的阅读理解文章(有关社会文化中的穿衣风格),2015年广东惠州模拟的阅读理解文章(有关社会文化中的幸福来源)以及2015年高考安徽卷阅读理解E篇(有关社会文化中的食物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当笔者把这些文章给学生训练时,学生们的答题正确率是96%。
三、结束语
中西文化的比较性学习是培养跨文化意识敏锐度的关键。然而敏锐度的高低并不与文化知识的多少成正比,而是有赖于对中外文化的对比性研究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既教授语言,又传播文化,这是一种渗透着异国文化色彩的教学过程。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如果能深度挖掘教材话题和语料的教育价值,确定合适的文化意识目标,既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跨越文化差异障碍,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中西文化方面的文章,准确地答题,真正实现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以及有效备考的有机融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