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数据表明每一本科学教科书都安排了课外探究课程,并且课程任务量是随着年级变化而增加的,教师有效地利用这些课外探究课,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实践机会。著名的教育者曾经指出:不能以上下课铃声作为上下科学课的标准。科学课是具有开放性、活动性的,教师的教学不能被课堂束缚,而要拓宽教学渠道,多样化课外延伸活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一、科学课外延伸学习的问题
科学师生课外探究情况的调查表明:师生课外延伸的实施率低,课外延伸学习只是形式上的。科学课外延伸学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一)科学课外延伸流于形式
由于学生特有的性格特征,对新鲜事物兴趣不能够长久保持,没办法用坚韧的意识克服困难,再加上受自身知识水平与技术能力的限制,所以常常导致科学课外探究无法深入,仅仅流于形式。
(二)科学课外延伸形式单调
科学课外延伸的教学设计往往忽视了其活动的趣味性,只要获得结果就算完成了课外延伸。有些教师设计科学课外延伸活动形式总是调查、收集资料,教师以这种形式进行科学课外延伸教学,只需要口头布置,便于操作,教师无须花费精力设计活动,认为这种形式可以运用于任何主题的课外探究中。但是,学生在课外探究中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兴趣不大,并且有些学生认真完成调查与收集,有的教师却不了了之。科学课外延伸的形式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三)科学课外延伸缺乏评价
一些教师将科学课外延伸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遗憾的是,教师在布置课外延伸活动后缺乏对学生的指导、督促、评价,时间一长,学生就不再认真探究科学课外活动了,没有实现科学课外延伸的教学目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人体体温变化》中,布置了这样的课外延伸活动:教师发下一张人体体温记录表,请学生记下自己当天不同时刻体温。这样的形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回家购买体温计认真记录,可是那教师在下节课前都没出现在学生面前,更不用说指导了,最令人遗憾的是,下节课就开始上新内容,都没有对上节课后的活动进行检查、评价。我们可以预测,时间一长,学生的那种热情就会消失,科学课外延伸的探究活动将无法进行。
二、提高科学课外延伸有效性的策略
本文针对科学课外延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借鉴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条提高科学课外延伸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制定计划
每次课外延伸探究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计划,为学生观察、记录构建框架。
1.教师指导
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去,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观察,尤其要注意动手能力差、比较懒惰的学生。例如,我在教授《不倒翁的秘密》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课外。任务布置后,我发现这一制作非常简单,有的学生一天就完成了,但是有部分学生的不倒翁就是不能来回摆动,于是,我请成功的学生将其作品带到学校,下课后学生聚在一起讨论。这种交流对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启发,为学生从活动中掌握技能、学到知识打下基础。
2.家长参与
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要在课堂之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研活动,同时让家长参与进来,支持学生课外探究,形成浓厚的科学探究氛围。例如,我在教授《水培植物》中,要求学生同家长一起在家水培一株洋葱或茨菰,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一种新型培育植物的方式,将课堂科学延伸到课外。
(二)创新科学课外延伸活动形式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延伸活动要富有趣味性、有吸引力,操作简单,让学生在研究时没有压力,能够从中获得知识、体验快乐,教师可以采取资料调查、实践体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例如,在教学《蚕卵里孵出新生命》一课时,老师布置的课外任务是,饲养一种动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并简单记录。这就采用了实践体验的形式,因为具备了可操作的条件,活动简单,所以能够在课外经常听到学生谈论自己“宝贝”的变化,效果极佳。不论是以哪种形式开展科学课外活动,都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活动主题选择合适的、有趣的课外延伸活动。
(三)教师及时评价
学生参与了课外延伸活动,教师就要时刻关注学生研究情况,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研究中的收获与不足,并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综合式的,可以来自于教师、学生,也可以是家长,还可以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评价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进步,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例如,在教授《人体体温变化》一课中,可以告诉学生要在学期中进行展示,评出优秀者。这样及时的督促、反馈、评价,保证了学生课外延伸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科学课外延伸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江苏】
一、科学课外延伸学习的问题
科学师生课外探究情况的调查表明:师生课外延伸的实施率低,课外延伸学习只是形式上的。科学课外延伸学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一)科学课外延伸流于形式
由于学生特有的性格特征,对新鲜事物兴趣不能够长久保持,没办法用坚韧的意识克服困难,再加上受自身知识水平与技术能力的限制,所以常常导致科学课外探究无法深入,仅仅流于形式。
(二)科学课外延伸形式单调
科学课外延伸的教学设计往往忽视了其活动的趣味性,只要获得结果就算完成了课外延伸。有些教师设计科学课外延伸活动形式总是调查、收集资料,教师以这种形式进行科学课外延伸教学,只需要口头布置,便于操作,教师无须花费精力设计活动,认为这种形式可以运用于任何主题的课外探究中。但是,学生在课外探究中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兴趣不大,并且有些学生认真完成调查与收集,有的教师却不了了之。科学课外延伸的形式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三)科学课外延伸缺乏评价
一些教师将科学课外延伸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遗憾的是,教师在布置课外延伸活动后缺乏对学生的指导、督促、评价,时间一长,学生就不再认真探究科学课外活动了,没有实现科学课外延伸的教学目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人体体温变化》中,布置了这样的课外延伸活动:教师发下一张人体体温记录表,请学生记下自己当天不同时刻体温。这样的形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回家购买体温计认真记录,可是那教师在下节课前都没出现在学生面前,更不用说指导了,最令人遗憾的是,下节课就开始上新内容,都没有对上节课后的活动进行检查、评价。我们可以预测,时间一长,学生的那种热情就会消失,科学课外延伸的探究活动将无法进行。
二、提高科学课外延伸有效性的策略
本文针对科学课外延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借鉴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条提高科学课外延伸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制定计划
每次课外延伸探究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计划,为学生观察、记录构建框架。
1.教师指导
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去,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观察,尤其要注意动手能力差、比较懒惰的学生。例如,我在教授《不倒翁的秘密》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课外。任务布置后,我发现这一制作非常简单,有的学生一天就完成了,但是有部分学生的不倒翁就是不能来回摆动,于是,我请成功的学生将其作品带到学校,下课后学生聚在一起讨论。这种交流对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启发,为学生从活动中掌握技能、学到知识打下基础。
2.家长参与
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要在课堂之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研活动,同时让家长参与进来,支持学生课外探究,形成浓厚的科学探究氛围。例如,我在教授《水培植物》中,要求学生同家长一起在家水培一株洋葱或茨菰,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一种新型培育植物的方式,将课堂科学延伸到课外。
(二)创新科学课外延伸活动形式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延伸活动要富有趣味性、有吸引力,操作简单,让学生在研究时没有压力,能够从中获得知识、体验快乐,教师可以采取资料调查、实践体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例如,在教学《蚕卵里孵出新生命》一课时,老师布置的课外任务是,饲养一种动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并简单记录。这就采用了实践体验的形式,因为具备了可操作的条件,活动简单,所以能够在课外经常听到学生谈论自己“宝贝”的变化,效果极佳。不论是以哪种形式开展科学课外活动,都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活动主题选择合适的、有趣的课外延伸活动。
(三)教师及时评价
学生参与了课外延伸活动,教师就要时刻关注学生研究情况,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研究中的收获与不足,并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综合式的,可以来自于教师、学生,也可以是家长,还可以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评价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进步,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例如,在教授《人体体温变化》一课中,可以告诉学生要在学期中进行展示,评出优秀者。这样及时的督促、反馈、评价,保证了学生课外延伸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科学课外延伸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延伸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