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数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li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中处处蕴涵着美——形式的美与内容的美,内隐的美与外显的美,婉约的美与奇异的美,独立的美与统一的美。一组精要的数学符号,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一条言简深邃的数学定理,一种精彩绝伦的数学构想……无不闪现着数学巨人们思想深处那汩汩不息的美感之源所散发出的激情与脉动,其升腾出的美的氤氲,笼罩着一种思维上的灵逸和深远,带给人们一丝迷醉其中的淡淡情愫。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美,从数学方法及数学思维的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展示隐含的美
  
  數学的美是内在的美、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数学思想内部,数学美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像照镜子那样直接反映,而是人的能动反映,是自然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它所反映的不单纯是客观事物,而是融合了人的思维创造。因此,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透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比如欧拉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由它还可派生出许多同样美妙的东西。如:平面图的点数V、边数E、区域数F满足V-E+F=2,这个公式成了近代数学两个重要分支——拓扑学与图论的基本公式。由这个公式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结论,对拓扑学与图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2.挖掘数学美
  
  溯源于客观世界的数学理论内部也充满着数学美。这种美本质上间接地表征了客观世界的固有规律。徐利治教授曾说过:“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学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美等。”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甚至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的确,数学中美的例子可谓俯拾即是,例如:代数中的共扼根式、共扼复数、对称多项式、对称矩阵等。几何中的轴对称、中心对称、镜面对称等,都表现了数学中的对称美;运算、变换、函数,这三个分别隶属代数、几何、分析等不同数学分支的重要概念,在集合论建立之后,便可以统一于映射的概念,这体现了数学中的统一美……。近代科学家开普勒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言简意赅、意蕴深远的一句话,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示。
  
  3.创造数学美
  
  对于数学美的追求历来是科学家进行发现与创新的重要内部驱动力。阿达玛与彭加勒都曾从心理学角度阐释美与发明创造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创造的本质就是做出选择,就是要抛弃不合适的方案,保留合适的方案,而支配这种选择的正是科学美感。正如阿达玛所说的:“科学美感,这种特殊的美感,是我们必须信任的向导。”因为,“唯有美感能预示将来的研究结果是否会富有成果。”数学史的研究表明,希腊几何学家之所以研究椭圆,可以说除了美感之外,再没有什么其他动力了。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没有任何实验依据的情况之下,仅从数学美的考虑出发,将实验得出的电磁理论方程重新改写,以求得方程形式上的对称优美。令人惊异的是,改写的方程竟被后来的实验证实了,而且利用方程还可推导出一系列令人陶醉的结果,电磁理论决定性的一步就这样跨出了。这不能不让人相信美的确具有如此巨大的推动力与支配力。诚如爱因斯坦所言:“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事实上,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科学思想,有很多是出于美学而不是逻辑的考虑。他对实验和理论不相符的忧虑,甚至远远不及对基本原理的不简洁、不和谐所引起的忧虑,而这正是刺激他的思想的源泉。
  
  4.将美学原理应用于解题实践
  
  客观世界中处处渗透与体现着数学美,数学美是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反映。对于数学美与客观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开始着手研究。毕氏学派在研究音乐乐理的谐音与天体运行的轨道时,发现二者在数量关系上都满足整数比,从而就此得出结论“宇宙间万物的总规律,其本质就是数的严整性和和谐性”,“美是和谐与比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毕氏学派试图从数和数的比例中求得美和美的形式,并终于从五角星形中发现了“黄金分割”,进而得到黄金比。这是数学美学认识史上的一大突破。从古希腊到现在,黄金比在各种造型艺术中都有着重要的美学价值。现代科学研究甚至表明,黄金比在现代最优化理论中也有着应用价值,如优选法中的0.618法。即使在现代医学保健领域中,都可以处处感受到它的存在与神奇。最令人惊奇的是,很多生物的形体比例也是等于黄金比。难道它们都懂得优选法,自觉采用黄金比?不!这只能证明美学家的断言:“美是一切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征。”
  数学之美,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而每一侧面的美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需要人们用心、用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更好地体会它的美值和它丰富、深隧的内涵和思想,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与数学家们一起探索、发现,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和创造美,提高学习的兴趣。
其他文献
一中西校在泰安属于薄弱学校,三流地域、三流生源、三流设施决定了它生存发展的艰难,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如何让文明习惯、学习习惯、文化素质都处于混沌阶段的学生看到希望的曙光进而实现培养人、提高人、发展人的目标,一直是老师们苦苦思索的问题。俗话说,不破不立。教育的主阵地还是课堂,只有从改革课堂入手,才能找到真正的突破口。学校经过反复论证,终于摸索出了一条“合作探究、体验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
羊城的九月,一场秋雨,凉爽清新.经过新冠疫情考验磨砺的全国600多名肝病相关医务工作者和著名专家教授,还未来得及洗去疲惫倦意,又风尘仆仆带着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患者的期望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形象地道出了“时机”的重要性。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更有一个时机问题。若能及时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往往能事半而功倍。反之,若反应迟缓,甚至视而不见,则会坐失良机。所谓“最佳教育时机”就是班主任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从班级、学生的种种变化中及时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动,然后运用适当的手段对其进行调适。变被动局面为主动局面,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转思想压力为前进动力。把握思想
立春一过,就已迈入春的门槛。  春天的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们吟咏着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志南和尚的《绝句》这两首咏春的千古名诗,感觉真是如沐春风,清新扑面。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多么绝妙的诗句!——极尽工整、对偶之能事,又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杏花雨’如何理解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  片刻后,一学生从容答道:“‘杏花雨’就是清明时节,杏花开放时下的雨。” 
我国饭店业走过了三十的历程并取得了迅猛发展,由指令性的政府外事接待体系转变为国民经济中有竞争力的产业,并成为较早与国际接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开放性行业之一。随着经济全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识字呢?下面是我在识字教学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游戏竞争。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它可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剩的精力得到充分地利用。因此,我把“游戏”引进课堂,让游戏和识字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无意学习慢慢过渡到有意学习,逐步掌握识字的规律,从而形成能力。课堂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采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说明了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来乐趣。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以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好学、乐学,这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促使学生好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