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一定要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数学是一门以运算为核心的学科,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增强运算教学改革意识、规范运算教学和强调算理算法的策略加强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运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数学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养成的一项核心素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错误地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吸收知识上,忽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立足于实际情况探索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建议如下:
1 增强改革意识,改进运算教学方式
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让教师完全使用新的教学方式,但确实让教师面临更高的要求,要有意识地改进自身的运算教学方式[1]。教师在运算教学中可以运用“估算-计算-验算”的方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引导其得出计算结果。比如在192+98的运算中,可以先让学生思考192、98分别接近几百,大约的和是多少;在学生学了笔算之后比较估算结果、正确的得数,明白估算结果与正确得数非常接近,起到验算的作用。教师对运算教学要有新的见解,立足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运算真正理解其本质,在运算能力和核心素养方面有较好的提升,积极尝试改革,形成教学理解、教学风格。
2 规范运算教学,培养学生运算习惯
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时要积极实行运算习惯的训练、培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运算习惯,当接触数学问题时可以有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能力,选择合适的运算法则進行数学运算。而且教师要规范运算步骤,帮助学生完善运算习惯,在良好的习惯里锻炼运算能力。
比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直观展示求解圆的面积的过程、推演公式的步骤。当学生初步掌握知识以后,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自主运算,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发扬良好习惯。教师在观察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并不习惯使用草稿纸,往往随手一抓就开始演算;一些学生一开始就直接套用公式,存在数值代入错误等。对此,教师提醒学生把没用完的整张废纸装订好,制作草稿本,在演算环节将题号标清楚,方便后续的检查和回顾,妥善应用草稿。教师还提醒学生读题时要认真将每一个条件对应起来,确保在使用数学运算法则时有理有据,逐渐建立完善的数学运算习惯,以此为基础提升运算能力[2]。
3 强调算理算法,提高学生运算技能
除了意识和习惯,算理是数学四则运算的必备理论基础,算法是基本的程序与方法,两者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算理、算法,让学生加深理解,逐渐提高运算技能,提升核心素养。
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促进算理与算法的迁移。比如在小数加减法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些生活化场景:小杰和小依去文具店买文具,文具盒6元一个,笔记本6.5元一本,钢笔8.8元一支,小依买了一支钢笔,小杰买了一本笔记本,问小杰和小依一共要支付多少钱?他们两个谁花的钱更多?多花多少钱?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计算,如果不能完全掌握算理,就难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所以教师引导其正确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在计算时对齐相同数位,掌握小数点对齐的算法。
其次,按照计算算法将算法的算理依据推算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和学生沟通,指导其推算形成算法的过程所依据的算理[3]。比如在上面的题目中,学生基于对小数点对齐算法的理解,分析小数加减法、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两者的计算原理都在于要对齐相同数位。
再次,发散思维,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运算。多元运算强调教师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运算空间,对学生的思维要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改变思维方式,自主探寻新的预算形式,不至于被固定思路限制,有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比如在讲解混合运算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设计题目:果园里栽着一行香蕉树,一共8棵,去掉4棵以后又栽了2棵,问现在一共有几棵香蕉树?部分学生会根据题目列算式:8-4+2;部分学生习惯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列算式:8+2-4。两种解题方式的结果都是6,但列式不同,就表示学生思考的角度、方向是不同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在多元运算中更好地提高运算技能,增强运算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师务必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遵循,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打造符合教育教学需求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燕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J].小学时代,2020,31(4):51-52.
[2] 焦雪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J].教师,2019,36(02):39-40.
[3] 杨淑霞.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14(57):107.
湖北省潜江市高石碑镇中心小学 (湖北省潜江市 433126)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运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数学能力,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养成的一项核心素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教师错误地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吸收知识上,忽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立足于实际情况探索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建议如下:
1 增强改革意识,改进运算教学方式
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让教师完全使用新的教学方式,但确实让教师面临更高的要求,要有意识地改进自身的运算教学方式[1]。教师在运算教学中可以运用“估算-计算-验算”的方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引导其得出计算结果。比如在192+98的运算中,可以先让学生思考192、98分别接近几百,大约的和是多少;在学生学了笔算之后比较估算结果、正确的得数,明白估算结果与正确得数非常接近,起到验算的作用。教师对运算教学要有新的见解,立足于让学生通过学习运算真正理解其本质,在运算能力和核心素养方面有较好的提升,积极尝试改革,形成教学理解、教学风格。
2 规范运算教学,培养学生运算习惯
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时要积极实行运算习惯的训练、培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运算习惯,当接触数学问题时可以有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逻辑推理能力,选择合适的运算法则進行数学运算。而且教师要规范运算步骤,帮助学生完善运算习惯,在良好的习惯里锻炼运算能力。
比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直观展示求解圆的面积的过程、推演公式的步骤。当学生初步掌握知识以后,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自主运算,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发扬良好习惯。教师在观察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并不习惯使用草稿纸,往往随手一抓就开始演算;一些学生一开始就直接套用公式,存在数值代入错误等。对此,教师提醒学生把没用完的整张废纸装订好,制作草稿本,在演算环节将题号标清楚,方便后续的检查和回顾,妥善应用草稿。教师还提醒学生读题时要认真将每一个条件对应起来,确保在使用数学运算法则时有理有据,逐渐建立完善的数学运算习惯,以此为基础提升运算能力[2]。
3 强调算理算法,提高学生运算技能
除了意识和习惯,算理是数学四则运算的必备理论基础,算法是基本的程序与方法,两者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算理、算法,让学生加深理解,逐渐提高运算技能,提升核心素养。
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促进算理与算法的迁移。比如在小数加减法的讲解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些生活化场景:小杰和小依去文具店买文具,文具盒6元一个,笔记本6.5元一本,钢笔8.8元一支,小依买了一支钢笔,小杰买了一本笔记本,问小杰和小依一共要支付多少钱?他们两个谁花的钱更多?多花多少钱?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计算,如果不能完全掌握算理,就难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所以教师引导其正确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在计算时对齐相同数位,掌握小数点对齐的算法。
其次,按照计算算法将算法的算理依据推算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和学生沟通,指导其推算形成算法的过程所依据的算理[3]。比如在上面的题目中,学生基于对小数点对齐算法的理解,分析小数加减法、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两者的计算原理都在于要对齐相同数位。
再次,发散思维,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运算。多元运算强调教师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运算空间,对学生的思维要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改变思维方式,自主探寻新的预算形式,不至于被固定思路限制,有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比如在讲解混合运算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设计题目:果园里栽着一行香蕉树,一共8棵,去掉4棵以后又栽了2棵,问现在一共有几棵香蕉树?部分学生会根据题目列算式:8-4+2;部分学生习惯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列算式:8+2-4。两种解题方式的结果都是6,但列式不同,就表示学生思考的角度、方向是不同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在多元运算中更好地提高运算技能,增强运算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师务必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遵循,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打造符合教育教学需求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燕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J].小学时代,2020,31(4):51-52.
[2] 焦雪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J].教师,2019,36(02):39-40.
[3] 杨淑霞.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14(57):107.
湖北省潜江市高石碑镇中心小学 (湖北省潜江市 43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