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过去,教师一直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主宰一切,是学术的象征和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传统的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但随着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个性发展的要求比过去更为强烈,教育途径不断拓宽,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的今天,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早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原来那种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到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必将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因而这一关系处理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种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来推动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从教师自身角度谈起
1.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自己。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能力和身心素质,使自己真正具备高尚的师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及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技巧。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做好了这一点,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监督学生。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教师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同样,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努力作到:一是尊重学生自尊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自尊心是学生心中最重要的体验,也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更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才会使学生感到师生的平等,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条件之一。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价值,包括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学生的隐私权,学生对学校发展、班级建设等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三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评价、赞赏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将爱心无私地奉献于服务对象,实现与学生的心心相印,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助手,用爱心筑起师生之间纯真的友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这样才能融洽师生关系,也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进而引导其健康成长。教师可多找学生谈心。在教学之余,教师应深入实际,常到学生群体中去,一起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同时还须多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尤其在学生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时,或是思想上偏离“轨道”时,或是行为上出现违规苗头时,更要如此。此时,教师对学生关爱备至,诚心相邀而谈,学生则会敞开心扉,流露心迹,教师再适时指点迷津,为其解决难题或消解心中的郁闷情绪,或使其迷途知返,学生定会内心无比高兴而生感激之情,对老师崇敬不已。同时,教师也可与学生进行书面交流。在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查学生周记时,教师可用对话形式在其作业或周记本上真情道白,与之进行思想交流。平时,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面临不惑,又感觉不便直接找老师谈话之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用书面形式袒露心声。而后教师便可有的放矢地找之谈话,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促进互相的融洽关系。
4.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备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不仅给家庭、学校带来巨大影响,而且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而我们应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去引导他们,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与他们相交,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经常鼓励他们,不断以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教育、鼓励他们,使他们从小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交互活动是民主的,相处的氛围是和谐的。
5.要伸出笔挺的大拇指。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拇指虽小,可力大无穷。教师常常伸出拇指,可以造就出自信、积极、心态健康的学生;而偶尔伸出食指,培养的是自卑、怯弱、谨小慎微的学生。
人无全人,作为教师,只有左手拿着望远镜右手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长处和优势,让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闪光”的细节都尽可能得到肯定和张扬,才能使学生在激励中得以进步发展。不管哪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可能因为缺少关爱,对自己不自信,有强烈的被忽视感,于是表现出极度的自卑或对师生的抵抗,期望引起重视,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二、从学生角度谈起
1.自己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如此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2.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弘扬诚信、文明的作风。
学生应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相互信任,坦诚相待,才能建立和谐的关系。考试时坚决不能有作弊的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总之,建立新教育理念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往,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如果教师交给学生一颗赤诚的心,他们一旦感受理解到了这种伟大的师爱之时,就会表现出与教师的教育相适应的自觉行为,从而收到令心满意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05).
[2]季轩.师生之间[J].天津教育,1980,(09).
[3]崔秀珍.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N].山西经济日报,2000.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种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来推动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从教师自身角度谈起
1.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自己。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能力和身心素质,使自己真正具备高尚的师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及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技巧。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做好了这一点,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监督学生。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教师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同样,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为此教师应努力作到:一是尊重学生自尊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自尊心是学生心中最重要的体验,也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更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才会使学生感到师生的平等,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条件之一。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价值,包括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学生的隐私权,学生对学校发展、班级建设等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三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评价、赞赏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淡化权威的角色,将爱心无私地奉献于服务对象,实现与学生的心心相印,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助手,用爱心筑起师生之间纯真的友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这样才能融洽师生关系,也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进而引导其健康成长。教师可多找学生谈心。在教学之余,教师应深入实际,常到学生群体中去,一起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同时还须多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尤其在学生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时,或是思想上偏离“轨道”时,或是行为上出现违规苗头时,更要如此。此时,教师对学生关爱备至,诚心相邀而谈,学生则会敞开心扉,流露心迹,教师再适时指点迷津,为其解决难题或消解心中的郁闷情绪,或使其迷途知返,学生定会内心无比高兴而生感激之情,对老师崇敬不已。同时,教师也可与学生进行书面交流。在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查学生周记时,教师可用对话形式在其作业或周记本上真情道白,与之进行思想交流。平时,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面临不惑,又感觉不便直接找老师谈话之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用书面形式袒露心声。而后教师便可有的放矢地找之谈话,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促进互相的融洽关系。
4.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备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不仅给家庭、学校带来巨大影响,而且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而我们应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去引导他们,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与他们相交,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经常鼓励他们,不断以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教育、鼓励他们,使他们从小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交互活动是民主的,相处的氛围是和谐的。
5.要伸出笔挺的大拇指。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拇指虽小,可力大无穷。教师常常伸出拇指,可以造就出自信、积极、心态健康的学生;而偶尔伸出食指,培养的是自卑、怯弱、谨小慎微的学生。
人无全人,作为教师,只有左手拿着望远镜右手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长处和优势,让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闪光”的细节都尽可能得到肯定和张扬,才能使学生在激励中得以进步发展。不管哪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可能因为缺少关爱,对自己不自信,有强烈的被忽视感,于是表现出极度的自卑或对师生的抵抗,期望引起重视,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二、从学生角度谈起
1.自己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如此才能使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2.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弘扬诚信、文明的作风。
学生应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相互信任,坦诚相待,才能建立和谐的关系。考试时坚决不能有作弊的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总之,建立新教育理念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往,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如果教师交给学生一颗赤诚的心,他们一旦感受理解到了这种伟大的师爱之时,就会表现出与教师的教育相适应的自觉行为,从而收到令心满意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05).
[2]季轩.师生之间[J].天津教育,1980,(09).
[3]崔秀珍.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N].山西经济日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