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情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苏教版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生命情趣的课文,如《放小鸟》《乌鸦喝水》《小松鼠找花生果》《小动物过冬》《小鹰学飞》《变色龙》《金蝉脱壳》《人类的“老师”》等。其实谈到生命情趣,课本中还有很多。在这里,笔者以动物为例,谈一谈生命情趣的教育。
  一、以心观心,体验生命的意义
  以心观心,可以在静观默察中,在对动物的观察中,体验生命的意义。这样,孩子们在内心捕获了快乐与理趣。这是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呵护与珍惜。这不是让孩子“认知”事物,而是要让他们“感受”事物。孩子在用语言 “复活全部的生命”,这不是被束缚着的生命,而是被审美解放了的生命。一只小兔的死亡可引起孩子对生命归宿与轮回的追问。阴冷恐怖的死亡,在孩子的眼里,可能会变成令人向往的天国。关注生命情趣,化解的是郁结在心头的情绪,善待的是生命。如,对目前最敏感的钓鱼岛问题,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钓鱼岛的事儿,鱼儿知道,中国钓鱼岛。和平鸽知道,中国钓鱼岛。云儿知道,中国钓鱼岛。安倍不知道吗?我呸!”在这首小诗里,把重于一切的国家尊严、剑拔弩张的疆域争端化作轻松幽默的调侃,通过“鱼儿”“和平鸽“云儿”“都知道”来表现作者的淡定不惊、不容置疑的态度与语气,舒缓了关切社稷大事的忧思情绪。以心观心,没有多少对动物的直接描写,却把个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入动物身上,让生命的伟力烛照孩子视阈,引导孩子观照生命。
  二、以本为本,敬畏生命的艰难
  敬畏所有的生命, 保存生命,促进生命的发展是人的一种修行。推己及人,把爱的原则扩展到一切动物是伦理学的一场革命。对生命的敬畏与否是人性善与恶的绝对分水岭。教育是生命教化的事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摒弃一切的暴力、恐怖、压抑、冷酷。我们要引导学生爱护动物,爱护生命。而这些精神,是中国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观念的超越。这种精神可以在文本解读中加以渗透。如《金蝉脱壳》教学思路:
  1.“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指的是什么事情?“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说的是什么情景?
  2.出示:“突然,我发现了……停在那里不动了。”请学生读,并注意突出蝉的动作。
  3.出示:“夜幕降临……偷偷地爬到树干上。”对比这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4.自读思考:蝉在脱壳时,肯定不是整个一下子从壳中蹦出来,它身体的各部位得一点一点地出来。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5.请学生表演“仰”、“扑”、“抓”、“抽”等动作,并说说生命的可敬之处。
  6. “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这一句让你体会到什么?
  7.练习: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母鸡下蛋、公鸡啼明、公鸡斗架、猫捉老鼠、狗儿看家、小羊喝奶、鸬鹚捕鱼、蜜蜂采蜜、壁虎捕蛾、蜗牛爬行……让我们选择一个自己看见过的,写一个情景片段!
  生命的韧性与厚重本身就能给人予强烈的精神观照与感召。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融入生命,形成一体,他们才能体悟生命,才能让自己的人格高尚起来。在上述案例的具体教学中,有的学生能联系到《珍珠鸟》说明人与动物的和谐;有的学生联系到《生命的壮歌》中“蚁国英雄”的团结和奉献;有的学生从“生命桥”中羚羊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感受生命的伟大。学生在文本的解读中,加深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三、以作代做,证悟生命与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动物进行描写,感受动物的生命世界,在无意识中完成生命与文化密码的观照,从而获得心理慰藉和灵魂皈依。如《走进动物王国》习作片断:
  1.观察感兴趣的动物,为这些小动物做张名片。
  2.播放《动物世界》精彩片断,让学生说一说动物的哪些地方让自己心动。
  3.小组交流动物名片。
  4.根据动物名片,说说你和所写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5.讨论写法。
  (1)要抓住一两个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2)层次要分明,有顺序地把各部分写清楚。
  (3)可以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把动物写生动、写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要突出介绍这个动物朋友有什么特别之处。文章的思路:总的印象或感觉——外形——神态——动作。
  6.教师巡视,尽可能启发学生的新思路。
  7.汇报交流。组内的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使叙述具体、生动。
  8.赏析佳作,修改提升。提出评改的要求:语句通顺,用词贴切,细致入微,清楚地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通过写作,既感受生命的独特,又对生命产生一种敬畏,获得生命认识的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心,以心观心,让他们体验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可贵,提升生命的价值。
  (责编韦雄)
其他文献
教材就是一坛陈酿,越品越有味道。但微醺之余,总有丝丝遗憾:吃鱼不如取鱼乐啊。叶圣陶早就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材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远不是语文的全部。这在我上学期的一次磨课中三次执教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九册《推敲》也可见一斑。  一教《推敲》,照本宣科教教材  投影: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师:同学们,我们也来推敲推敲,这里是用“推”好呢,还是“敲”好。  (生略)  师:大散文家韩
多元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知识、体验选用适合他们思维特征的方式解决问题。多元阅读能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感知能力。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阅读。  一、教学设计要层次化  所谓教学设计的层次化,是根据学生或教材实际作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多层次的。对于学生群体而言,他们的基础、个性、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和难
在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成了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总共出现了17次之多,贯穿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各个主要方面。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的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体现了“体验”的取向。它是以经验为基础,是对经验的一种升华的超越,它注入了主体强烈生命意识的活生生的个体经验,它“根植于人的精神世界,着眼于自我、自然、社会之整体有机的人的‘超越经验’”。  祖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言简意赅、内容广泛、感情丰富、节奏明显。几千年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时空,流传至今。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诗意的海洋中畅游,让诗意洋溢在学生心中。下面介绍一下我教学《江畔独步寻花》的一些做法。  一、观赏图片,感受盎然的春意  古诗教学中创设意境是很重要的。因为许多古诗都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下触景生情所作的,要想很好地体味古诗,最好能设身处地地进入诗人当时所处
编者按  “语文主题学习”项目以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大量阅读为特征,提倡反三归一、质从量出,强调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回归母语教育原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本刊从2019年3月起开设“语文主题学习”专题,以展示“语文主题学习”的相关探索和成果。  特级教师胡立根提出,教学要形成知识智能向学生的正向流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智力水平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势差。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与学生智
阅读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它将符号、文字、图片、图表等视觉材料转变为声音,通过听觉神经的刺激,使阅读者理解阅读材料。阅读的节奏是由阅读者自行调节的,这需要阅读者拥有一个特定的阅读环境。特别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自控能力差,外部环境的营造可以帮助他们深层次地沉浸于文本世界中。因此,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情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叹人物之悲喜,感真情之可贵  情感是阅读的重要体会,是学生与作者实现心灵碰撞的
教育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作出不同的诠释,但从教育的原点思考,教育应当是关爱受教育者生命发展的事业。教育的真义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打造生命课堂,激发生命活力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  那什么是生命课堂呢?生命课堂可以理解为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新课程教育的理念。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
绿色评价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创新。它弱化了评价的等级划分和筛选功能,放大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用期待的方式鼓励学生,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泵、分享学生快乐的蜜,使课堂教学充满希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一、赏识性评价,催生学生学习的动力  “赏识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于是,孩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语文思维的提升,要么侃侃而谈,断然占用学生的思维空间,要么“抢注”思维,让优等生直接替代,大部分学生只能依附于教师的结论,肤浅地感悟和体会,使课堂难有真正的语文思考,更无法触动学生的语文情感之弦。这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流于肤浅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在引导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激活语文思维,彰显思维的厚度。那么,该如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能呢?我为
在当前课堂阅读教学中,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热闹异常,看起来一派繁荣的自主探究之象。由此,默读成了被打入冷宫的妃子,遭遇了冰冷的舍弃。其实,默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形式,对文本的理解和梳理,解读文本内涵,具有同朗读一样的功效,也是不可或缺的。默读引导在课堂中大有用武之地。那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默读引导呢?  一、动与静转换,加强感知性默读  感知性默读是指阅读者通过感观系统接触语言文字,了解阅读材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