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品德教育的源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w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话题来自孩子的生活
  
  平时从来没有想过小小的一节废电池,一个普通的易拉罐,一个食品包装袋……会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也没有想过它的再利用价值。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网上看到了一份关于“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资料,我不禁为之一震!原来垃圾放对位置是资源,是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如塑料可以做再生塑料制品,可以炼油;美国三个月废弃的铝就够造一架飞机……而放错位置是垃圾,像一个塑料瓶在自然界要停留100—200年,玻璃要停留1000年……我深深地感觉到,对垃圾进行合理处理是多么有必要!
  虽然,我们的校园里已看不到一张随地乱扔的纸片,学生都能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将垃圾分类的意识。时常会看到,教室的垃圾桶里一些可回收垃圾也没有分开扔放。学校这样,家庭中更是如此。我们的小区,也没有设置两个垃圾桶让居民们将垃圾公开扔放。
  
  结合生活实际制定活动目标
  
  《生活垃圾的处理》是四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江苏版)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是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乡”中的有关要求编写而成的。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定了这样的目标:1.使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2.知道垃圾应该分类,通过科学处理,垃圾可以再生利用。于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三大活动:一是说说乱扔垃圾的危害。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垃圾乱扔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影响到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实在是太可怕了!二是知道垃圾应该分类并能再利用。这环节中让学生知道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且知道该如何分类,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三是我能为垃圾处理做什么。这样的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联系生活实际做好课前准备
  
  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一课教学时,课前让学生调查身边乱扔垃圾的现象,在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垃圾带给人类的危害之大。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文字、数据、音像资料,建立多维认知表象,激发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感性体验。此外,我还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社会上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选取生活场景构建有效课堂
  
  课堂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是师生交流、心灵对话的舞台,更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要紧紧联系孩子的生活,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如,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一课教学一开始,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了如下问题:
  1.食品吃完后会留下什么?
  2.这些都是生活垃圾,你们家是如何处理的?
  3.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经常会随地乱扔垃圾,课前,老师让大家调查了身边乱扔垃圾的现象,现在,请把你调查到的现象跟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
  4.老师在课前也作了调查,还拍摄下了许多照片,想不想看一看啊?(出示一组照片: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
  5.这样乱扔垃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呀?
  这样,采用学生出点资料,教师给一点资料的方式,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乱扔垃圾的现象,体会到垃圾带给人类的危害之大。
  在揭示垃圾危害之严重时,我出示一节生活中一直用到的电池,通过一组震撼人心的数据,让学生了解到如果将它乱扔,腐烂之后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出示配乐课件:一节废电池扔到大海里,可以使三条小鱼死掉;
  一节废电池扔到田里,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
  一节废电池扔到小河里,会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辈子的饮用水量。
  ……
  这是一节废电池的危害,看了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想象没有水喝的日子……
  再出示课件:1个家庭?摇1个月?摇扔1节
  ……
  让学生算一算:一个家庭一年要扔多少?全市所有家庭都这么乱扔又会怎么样呢?
  特地选择了“废电池”这一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通过课件的音响效果,让学生从心灵上受到震撼,激发学生要主动为环保作贡献的情感。
  又如,在讲到正确判断到底是不是可回收垃圾时,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
  l.当你不能确定到底可不可以回收时,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帮你去判断,想知道吗?(课件:可回收再利用标志)这标志看到过吗?
  2.找一找包装盒上可回收的标志。
  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可回收的垃圾处理办法时,呈现课件:垃圾处理的过程,通过观看知道垃圾经过处理后残渣做成了砖块,蒸汽经过能量转换后发出了电,没用的垃圾都变成了宝。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的呈现,使学生领略到科学技术的神奇魅力,自发地产生一种自豪感!
  回归生活,指导更好地生活
  《生活垃圾的处理》一课的结尾,我是这样设计的:
  原来,可回收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废为宝,这些又脏又臭的不可回收垃圾经过这么一处理,也派上了用场!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用处,现在,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垃圾,你准备怎样处理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想做什么宣传呢?小组里商量商量你们下一步的行动!
其他文献
说到科学课,大家都体会到,从科学理论知识到实验操作,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去发现、理解、运用,据初步统计,学生实验课时占了自然总课时的半数以上,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笔者在科学课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感受颇深。    一、科学课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育人是永恒的事业,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就基于创新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实现创新意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发现“新大陆”的起跑线。科学的发明总是在科学家的顿悟意识下产生的,教育创新是师生在课堂的教学中从好奇——问题——探索——验证——归纳的全过程。这五步教学法正是实现创新教学的突破,下面结合“求最小公倍数”的教学
写作就是表达自我,而学生为什么视习作为不易攻克的堡垒,有畏难情绪呢。怎样才能使学生摆脱写作的烦恼,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来,怎样才能使学生快乐写作呢?    一、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激发写作的欲望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附近没有儿童文化宫,游乐园,博物馆。他们的生活相对于城市的孩子似乎不是那么五彩缤纷。写作素材似乎少之又少。其实则不然。培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
说是人们利用口语进行表达的最基本形式,也是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所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无疑是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了。应该科学利用说话训练的有关内容、形式和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为其将来投身社会进行文明、正确、有效地待人处事和沟通交往提供必要的素质条件。    一、学说训练的教育性    学说是说
在小学数学知识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出发,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将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头脑之中,对他们的后继学习乃至于终身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利用电教媒体,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是帮助儿童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对于孩子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新课改的教材,在教学方法、教育观念上都有很多需要转变的地方。对于新课改下的一年级拼音。特别是面对农村学校部分无拼音基础的学生,如何有效的识记?经过实践与探索,我的心得如下:    一、图、形、音结合识记    以往,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字词,没有句子,更没有故
课堂回放:  这是一堂稍复杂的工程问题的练习课,课堂练习有这样一道题:“一批零件,如果单纯做,师傅要6小时完成,徒弟要8小时完成,现在师傅先做2小时后。剩下的师徒俩人一起做,还要几小时完成?”学生做完后,我让做错的学生站起来,有一位学生解法是这样的:(1-1/6×2)/1/8,我将他的答案写在黑板  师:能将你解题的想法说说吗?  生1(刚才做错的学生支支吾吾)  生2:他最后一步做错了,剩下的零
“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这一串文字深深地震撼了我,这本书也牢牢地拴住了我的视线,他就是肖川先生所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一种沉静!一看到封面,就爱不释手,我还从没见过如此装帧的教
激励法是语文课程改革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目标激励法    目标统领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完成课时的任务是大目标,教师必须要用适合学生个体的小目标来激励他们。如在古诗教学中,如果只要求每个学生将古诗背下来。学生一定会漫不经心,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但若同时制定一个标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背、去学,往往会产生意想
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精心预设的教案,在课堂上却会遇到很多困难,难以达成想象中的精彩效果。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情况不可预见,具有即时生成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要注意互动生成。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构建灵动的课堂。    一、“灵动”源自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的优劣直接决定课堂能否涌动着灵性。所以,我们在